《教出樂觀的孩子》(三)


書中提到的課程,主要是如何幫助大一點兒的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悲觀想法,並且通過認知療法加以改變。

然而,如何才能教育出樂觀的孩子呢?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不要隨便幫孩子,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自主掌控生活。自己學翻身時大人不要幫忙,讓讓他自己吃飯,自己學如廁,自己去攀爬。長大了,讓他決定穿什麼顏色,讓他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等等。

也不要拔苗助長,讓孩子做他的年齡很難做到的事情。孩子學坐學走路時不要用那些“輔助”工具(學步車呀什麼的)。不要剛回ABC就要讓他作文。

對孩子通過努力取得的成就,要鼓勵。

對於孩子的獎勵,要與他的努力程度相匹配。

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同他一起悲傷,一起面對。不要盲目的鼓勁兒,要讓他自己尋找原因,或者學會找原因。

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從事實出發,認識自己的成功與挫折,而不是依賴於自己的情緒性評價和他人的安慰或鼓勵。

要培養孩子的掌控感。樂觀會在掌控感的滋養下慢慢形成。


最後,樂觀和悲觀,也不是總是好的,或者總是壞的。

樂觀者容易有盲目的,缺乏事實根據的自信。比如,在一個實驗情境下,實驗者提供了一個可以由被試掌控的環境和一個不受被試掌控的環境。實驗的結果發現,樂觀者在其無法掌控的情況下,仍然認爲自己有掌控感。而悲觀者則在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否對環境有掌控。

結論是,悲觀者對於環境有這個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然,這個結果並不適用於抑鬱症患者。因爲抑鬱症患者已經不是悲觀的問題,他們的悲觀已經超出了事實本身。

···
2019-08-20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