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及其相關信息的自我總結概況

應用層(數據-數據單元-消息(message)或數據(傳輸是進行分組形成報文)--位於應用層的信息分組稱爲報文(可封裝成數據包、幀來傳輸))--網關屬於應用層
網絡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接口。
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
表示層
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裏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
會話層
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裏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
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
=========================================
傳輸層(數據-數據單元-數據段(segment)--數據流被分割成小塊,傳輸層報頭被創建並放在數據字段前面的報頭中,此時的數據塊稱爲數據段(一種PDU))
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端口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協議有:TCP 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絡傳輸層
==========================================
網絡層(數據-數據單元-數據包(packet)---局域網中數據幀包括了數據包)
進行邏輯地址尋址,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路徑選擇。
協議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數據報(datagram)---UDP
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傳輸,其工作過程類似於報文交換。採用數據報方式傳輸時,被傳輸的分組稱爲數據報。通常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使用無連接網絡服務的的網絡層的信息單元。
================================================
數據鏈路層(數據-數據單元-數據幀(frame))
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件地址尋址、差錯校驗等功能。(由底層網絡定義協議)
將比特組合成字節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
物理層(數據-數據單元-比特(bit))
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由底層網絡定義協議)
-------------------------------------------------------------------------------
PDU(協議數據單元)的變化:數據流--消息(應用層)--進行分組形成報文-->數據段(數據流在傳輸層被分割成小段進行傳輸)-->數據包(在網絡層將報文封裝而成,在UPD中稱爲數據報)-->數據幀(在數據鏈路層將報文封裝而成)-->比特(物理層)--(數據流)
--------------------------------------------------------------------------------
TCP/IP(互聯協議)層級模型結構,應用層之間的協議通過逐級調用傳輸層(Transport layer)、網絡層(Network Layer)和物理數據鏈路層(Physical Data Link)而可以實現應用層的應用程序通信互聯。
TCP(傳輸控制協議--流模式--請求-響應模式(HTTP也是)):TCP建立連接需要三次握手,加上關閉連接需要四次揮手;
UDP(用戶數據報模式--報文模式)
IP(互聯網協議地址)
應用層需要關心應用程序的邏輯細節,而不是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活動。應用層其下三層則處理真正的通信細節。在 Internet 整個發展過程中的所有思想和着重點都以一種稱爲 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文檔格式存在。針對每一種特定的 TCP/IP 應用,有相應的 RFC文檔。一些典型的 TCP/IP 應用有 FTP、Telnet、SMTP、SNTP、REXEC、TFTP、LPD、SNMP、NFS、INETD 等。RFC 使一些基本相同的 TCP/IP 應用程序實現了標準化,從而使得不同廠家開發的應用程序可以互相通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