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deling

這種唱法的特點是在演唱開始時在中、低音區真聲唱,然後突然用假聲進入高音區,並且用這兩種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

假聲又稱假音,是人類通過控制聲帶發出的一種高於正常音域,或接近正常音域上限一個八度範圍內的高音。

真聲是人們說話時聲帶全部振動。如果唱歌時聲帶也是全部振動,那麼就是在用真音唱歌。

真音發音的音色與歌者平時說話的音色基本相同。

真聲:
人們日常說話的聲音爲真聲。人的聲帶有兩種發聲機能,一是發胸聲的重機能,另一爲發假聲或頭聲的輕機能。發真聲時,聲帶全振,聲音飽滿響亮,聲門隨着音頻開合,用氣較省,中國戲劇中的老生、老旦、中國和世界很多地區的民歌,大多是用真聲演唱。中國戲曲界稱真聲爲真嗓或大嗓。

假聲:
成人的最高聲曲。發聲時,聲帶不完全閉合,胸腔亦不起共鳴作用。此種聲音通常爲男歌唱者所用,以取得特殊的音色效果,達到其音域的最高部分,或模仿女子的聲音。歐洲中世紀教會嚴禁婦女參加聖詠合唱,故在合唱中,女低音聲部常由成人男子用假聲演唱。這種唱法在很多國家民間流行;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旦角和小生均常用之。

真假聲混合型:
在整個自下而上均爲真假聲相混合,音域較寬,聲音統一連貫,明亮流暢。這種聲音從低音區開始就攙進少量假聲,隨着音高上升,假聲成分逐漸增多,但仍然保有少量真聲。這種聲型演唱的作品範圍廣泛,戲曲、曲藝民歌、中國新歌劇、近代歌曲中民族風格較強的作品,都適於用這種方法演唱。其優點爲音域較寬,既能保持民族風格特點,又便於更多地吸收西洋傳統唱法的長處。持此聲型的戲曲、曲藝有:河南豫劇、河北梆子、京戲、崑曲(部分)、漢劇、湖南花鼓戲等。

真假聲相接型:
這是由藝術真聲和藝術假聲兩種不同的發聲方法相接而成的一種聲型。中、低聲聲區爲真聲,高聲區是假聲。C2~f2有一個過渡的換聲區,是真假聲相銜接處。中國京劇、崑曲中的小生、中國民間的青海民歌花兒和瑞士、奧地利山區的約德爾(一種山歌)的演唱,即是這種真假聲相接交替使用。
-------------------------
我記得以前看到一寫資料說假聲是聲帶不完全閉合,部分震動發出的。
我在百度聲樂吧曾經看到帖子說,唱歌的時候應用真假混合聲最保護嗓子。
---------------------------
歌手基本上都接受過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老師會教一些發音的方法,其實她們的“真聲”也不是本嗓,也是加了一定共鳴和假聲成分的,這樣對嗓子更加保護,而且聲音變更好聽。至於高音,高於換聲點的音假聲成分就陡然增多。王心凌蔡依林等歌手,不能就說她們唱歌就用真聲。其實在通俗唱法裏面,靈活運用真聲假聲和混合聲,是一種技巧,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轉自:百度百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