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随时随地享受奢侈静谧空间

备一:全包裹聆听感受,将降噪进行到底,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体验

备二: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测评:降噪利器,轻奢级体验

北京的街头行人行色匆匆,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城市的喧嚣每时每刻不在影响着大家。有的时候只有在地铁通勤时才能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这时戴上耳机,随着音乐的清浅吟唱,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仿佛一下子慢了下来,短暂的获得片刻的休憩,着实是生活的一种“小确幸”。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受到各种噪音的困扰,比如地铁、公交车里面的嘈杂声,每每让我不得不将音量调到最大,仍然摆脱不了噪音对我的袭扰,多亏最近入手的一款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轻奢级的降噪能力,让我一秒回到“静谧空间”。

面对市场上繁多的无线蓝牙耳机,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有无独特的卖点已成为消费者挑选耳机所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售价499元的轻奢级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作为一款通勤利器,至于效果如何,下面就由我来给各位实际体验一番。

外包装黑白搭配的风格,延续了小米系列产品简约的设计,又彰显了耳机产品的特色,正面印刷的产品图也让人一目了然,给人强烈的的科技风和简约风,轻奢设计的感觉扑面而来。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产品整体以黑色为主色调,金属外壳采用了电镀高刚性金属工艺,让机身看起来更富有光泽,后盖以及底部的连接部分,采用了哑光的金属材质,亮色和哑光的搭配看起来很有质感。

颈挂部分采用了亲肤的软胶材质,50g的重量,同时亲肤材质在日常的佩戴中可以与皮肤很好地接触,即便出汗也不会影响佩戴的舒适性,在日常的佩戴中的舒适性比较好。

在配件方面,标配了4组不同的硅胶耳机套,一根Type-C充电线以及一对耳鳍。

相比于分体式蓝牙耳机,项圈式设计的好处就是佩戴起来比较稳定,更不用担心耳机丢失,用户平时不戴耳机时,可以直接挂在脖子上。相比有线、分体式蓝牙、头戴式耳机,优势十分明显。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后部采取磁吸式设计,左右耳机背部可以吸到一起,不用时会自动吸附,避免耳机线打结、甩动和耳机脱落丢失的痛点。

在颈挂左侧,耳机搭载了可用于调整音量、呼唤语音助手、接打电话以及配对等作用的3个功能按键。

在颈挂右侧则搭载一枚用于调整降噪模式的Hybird按键,打开耳机后直接按Hybird按键选择降噪强度便可开启降噪功能,分为无降噪、弱降噪以及强降噪的三种模式。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采用了Hybrid混合数字主动降噪技术,由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双反馈”组合而成,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都是目前主动降噪耳机所采用的技术,组合就形成了Hybrid降噪技术。

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噪音,并针对机舱、地铁、巴士等环境的低频降噪功能做了深度优化。使用中可以根据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降噪档位,其中弱降噪模式在隔绝环境噪音的同时,能够保留部分人声;而强降噪模式更多地适用于嘈杂环境,可以将噪声有效过滤掉。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使用小米项圈降噪蓝牙耳机并开启强降噪模式,在播放音乐之后,噪音严重的公交、地铁上,噪音消除效果十分明显,基本感受不到噪音的干扰。弱降噪档位下,可以感受到办公室远处的声音被消除,但近处的同事的对话依旧能传入耳中。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采用13.6mm 直径大动圈+ 动铁声学架构,有效保证强力的降噪效果前提下,又能拥有出色的音乐性能。

从听歌角度出发,在流行音乐的处理上较为细腻,音质表现可堪上乘,人声的声线表现部分较为平稳、顺滑,播放歌曲时也没有驱动不到位的乏力感,柔和饱满的低频表现应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

小米项圈降噪蓝牙耳机在较好展现音乐的同时,还支持Sony LDAC蓝牙技术,在音频的传输素质上保持了较高水平,传输过程不经过任何降频处理和音质劣化,能够在无线情况下畅享近乎无损的Hi-Res音质。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2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满电后能满足20小时纯音乐、15小时降噪+音乐的数据表现,对于通勤党以及出差党来说,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已经足够满足路途中的降噪需求,一周一充就能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了。

总结:本人在佩戴的实际体验中,耳机与耳道的贴合非常好很好,完全能够完美贴合,四款型号的耳套,对于不同人的佩戴体验应该都不错。有了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之后,坐地铁上下班途中,打开降噪和关闭降噪完全是两个世界,在打开降噪后,地铁行驶的“轰轰”声将会得到大部分削弱,直观反映到音量上,音乐声音可以降低30%依旧可以达到同样的聆听效果。这款耳机能够有效消除掉噪音干扰,即使身处嘈杂环境,也能最大程度摒弃噪音,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在出行途中也能完美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