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網絡管理員學習筆記3之第三章網絡體系結構

第三章、網絡體系結構

1、網絡性能—時延的計算

【考法分析】

本考點的一般考法是讓求一個數據幀從A站點發出到B站點接收所用到的總時間

【要點分析】

1、 T總=T發送時延+T傳播時延

2、 T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數據速率,是指數據幀從第一個bit發出到最後一個bit發出所用的時間

3、 T傳播時延=鏈路長度/數據幀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是指數據幀在鏈路上的傳播時間

4、 數據幀在電路上的傳播速率是光速的三分之二即$2*10^8$米/秒,這個條件有時候題目中不會告知,需要牢記

【備考點撥】

套用公式運算

2、OSI模型和TCP/IP模型

【考法分析】

本考點的考法涉及OSI七層模型各個層次的作用與對應的協議,及各協議之間的封裝關係

【要點分析】

層次

名稱

主要功能

主要設備及協議

7

應用層

實現具體的應用功能

POP3、FTP、HTTP、Telnet、SMTP、DHCP、TFTP、SNMP、DNS

6

表示層

數據的格式與表達、加密、壓縮

 

5

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4

傳輸層

端到端的連接

TCP、UDP

3

網絡層

分組傳輸和路由選擇

三層交換機、路由器 ARP、RARP、IP、ICMP、IGMP

2

數據鏈路層

傳送以幀爲單位的信息

網橋、交換機(多端口網橋)、網卡、PPTP、L2TP、SLIP、PPP

1

物理層

二進制傳輸

中繼器、集線器(多端口中繼器)

【備考點撥】

記憶上述表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