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没有下半场,其他行业也没有下半场

----BIUT中国区技术负责人冲浪AMA直播实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刚才在BigOne社区,参与了BIUT的AMA直播,按我听到的记录,把感兴趣的内容排在前面,把BIUT的内容放到了后面,给大家参考。我的微信:
1、李雪薇:“BIUT和其他公链比,优势在哪里?”
冲浪:“
数字货币交易所利润丰厚,竞争非常激烈,但公链的竞争才是是行业里面最精彩的领域。
BIUT优势的话,首先从方向上来说是战略上的。
一、战略方向必须正确,如果方向错的话,堆砌再多东西,也还是一个空气项目,只能像大多数的股票一样割韭菜体现价值。
美团王兴17年说过一句著名的判断: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其实我的观点是:互联网没有下半场,其他行业也没有下半场。都面临的难题是需要进入数字经济社会,但都还没找到道路。这个道路就是区块链的落地之路。
2008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对传统金融质疑,对金融巨头的贪婪不满,对贫富差距拉大愤怒。其实2008金融危机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是西方工业化已经完成,工业社会基本走到尾声,互联网的诞生已经开启了数字经济社会的苗头。
2008年比特币诞生,掀开了区块链行业的篇章,同时在2008年及随后几年,共享经济、众筹,众包,P2P金融,社交电商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其实这些新经济、新金融领域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就是信任机制的重构。我们可以乘坐陌生人的汽车,参加一个陌生人创意产品的投资,住到一个陌生人家里,把设计等任务外包给一个陌生人,把钱借给一个陌生人等等这些都呈现明显的C2C商业的特征。二就是跟比特币和区块链的诞生发展时间上基本同步。
这些新经济的商业组织往往一开始发展迅速,很快就裹足不前甚至向原有业态倒退,共享租车平台成了出租车公司,众包变为选择供应商,中国的P2P借贷变为中心化资金池集体性诈骗,深层的原因是新的信任机制的缺失。新瓶装旧酒,这些商业模式起源于信任的重构,但在原有互联网技术下,无法提供系统级的信任解决方案。
比如服装网红的诞生,从11、12年开始,有些小姑娘开始在淘宝和微博卖衣服,与顾客互动,经过几年的长期积累,2015年行业突然爆发。服装网红占据电商服装的销售大头,颠覆了服装电商行业,甚至整个服装行业。于是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进入,但很多新入行的网红发现衣服并不好卖。为什么?因为原来那一批人的忠实粉丝都是经过几年时间买卖交易,互动产生的信任。而突然就想做网红,靠简单的社交媒体营销就想卖衣服,很难走通。这种信任很难短时间建立。网红公司也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特征。
虽然新经济从本质上蜕化,但也可以依靠VC快速走到体量非常大,甚至上市。但实际上还是规模不经济,公司利润低,投入大,实际为资金游戏。因此工业时代典型的靠规模垄断,赚取超额利润,已经走不通了。很多企业也许永远走不到盈利。
工业社会那套走不通了!不仅仅新经济新金融,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甚至传统金融行业都面临同样的状况。规模不经济是数字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适合的模式是基于兴趣的生产,小规模的销售。社会组织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公司越做越小,甚至消亡。就像比特币生态一样,素不相识的人,基于共识和兴趣协作发展。经济体系的人和机器算力结合在一起演进。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中美竞争的问题,都面临更深层次的工业社会结束的问题,面临机器人诞生之后,人靠什么就业的问题。
区块链落地一样,比如ICO,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觉得某个区块链项目有前景,个人出资给开发者,分得项目的代币,获得未来的收益;基于兴趣,合作信任。但因为缺乏信任工具,骗子横行。
所以从整个方向上,应该说BIUT解决了这个双向交易的信任,是区块链落地,也是进入数字经济的一个必经之路,所以方向是对的。
二、从技术上来说呢,架构也比较符合技术的现状,BIUT是java写的一条公链,在npm的网站还没有做任何的推广,也有有4万多的下载量,主链的扩展性优良,比如自治域的概念,在跨链领域也能做到前瞻性的设计。关于技术方面,有机会可以单独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具体大家也可以去官网查看白皮书:
https://www.biut.io
三、然后从团队风格,比较严谨,对一些事情思考的比较深入。去年我们募资完之后,上了一个交易所之后,大概四五月份,当时分析整个行业可能处在要熊市的阶段,因此做出的决策是专注于在做开发。生态公司通过做区块链应用的开发赚钱,去年接了四个区块链积分的项目,每个收大概100万左右,很长时间也靠这个收入去养活团队,对于募资的钱是用的非常谨慎。这是团队的风格。当然有利就有弊。也许大胆一些,币价不会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综合这三方面的特点,BIUT的优势是技术和落地应用,我们认为信任机制的解决是区块链落地的必经之路。

2、李雪薇:“请简单介绍一下BIUT项目”
冲浪:“
一、BIUT是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信任系统,它确保在线交易双方通过算法能成功完成交易,中间不需要通过中心化机构。
比特币解决单向转账的信任,BIUT解决双向交易的信任。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解决Token之间交易的信任问题,但只要和法币、链下资产、商品和服务等有结合,就无法实现交易的去中心化,因为中心化交易中的信任构建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BIUT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和算法实现的系统级信任,帮助用户安全的进行去中心化交易和协作。解决了社交电商、共享经济,P2P、众筹、众包等新经济、新金融领域信任重构的关键难题;是开发者、商家和互联网用户打开数字经济大门的必由之路。
二、BIUT是来自实际需求,当时我们在卖座网发展社交电商,深入研究社交电商后,发现这是个人对个人一种交易形态,行业发展最大的痛点是信任很难解决。刚好2016年一个币圈的朋友悬非,鼓励我们买比特币,开始了解行业发展,觉得区块链是解决个人和个人信任的工具。但当时也并没有想到如何用区块链解决信任,直到17年中,经过团队多轮讨论和思考,想到了通过算法和经济模型的结合放,解决双向交易的信任,所以才进行立项。
3、雪薇:”请问双币模型的意义在那里,BIU是否有上线计划?
冲浪:“
一、BIUT的信任算法需要双币模型,信任解决涉及三个算法,一个是改良goolge的pagerank算法,另外两个是团队的信任评估算法。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可能知道,pagerank算法中需要一些高质量的网页去做种子,确保整个算法的有效性。用户BIUT(应用层)和BIU(主网层面)的交易分开记录。矿工抵押biut去挖biu,因为矿工的行为是经济生态的一部分,基于信任算法,他们账户的交易记录可以认为是可信任的,因此作为信任算法的种子用户。
所以从算法上需要双币模型,这是信任算法很关键的一个点,就像比特币用pow解决单向信息传递信任一样,是项目最巧妙的创新之一。
区块链技术落地不是简单的通证激励,或者提供一条主链做分布式记账技术开发。比特币的POW算法结合了人提供的算力竞争参与到一个复杂经济生态,BIUT的信任算法和PGPOW同样通过算力参与一个复杂性经济生态
二、从经济模型来看,biut和biu的双币模型很好的满足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兼顾。比特币的经济模型最简洁也最有效,但现在各种币、各种链项目很多,先不管项目是否有实际价值,从币看供应是大于需求的。因此经济模型上我们通过两个币,biu产量前半周期根据网络需求,生态稳健后,后半周期4年减半挖出。biu全部挖出,兼顾公平和前后期参与者。这样设计能使币价呈现螺旋上升的长期态势,能促进网络的安全,符合现在的行业现状。
4、李雪薇:”BIU挖矿是怎样的,对电脑的配置有要求吗,网络带宽呢?或是有其他要注意的?”
冲浪:“
BIUT共识算法是PGPOW加上POS。PGPOW有点像最近很火的ALOG共识算法,它其实跟我们有点神似。BIUT首先根据PGPOW算法把整个网络的节点分成了多个群落,之后分配算法是随机的,然后轮循挖矿。
在一个群落算力竞争之后,根据你的账户上的BIUT来决定挖出的BIU数量。对电脑的要求不高,电脑的cpu在I7以上都可以挖矿,现在正常的家用网络100兆即可满足带宽需求。如果账户抵押10万以上的话,会有一个矿池的功能,就是别的人没有电脑的话,可以把币打到那个矿池地址里面,一块儿去挖矿,那矿池就能获取他的一些奖励,所以从挖矿来说呢,跟其他很多项目也不太一样。
下面的配置已经能满足BIUT挖矿的需求。 ”

5、李天薇:“目前BIUT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相比对手,BIUT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里?"
冲浪:“
相对于对手的核心优势呢,一、BIUT解决信任的问题是区块链落地的核心需要。目前,像比特币从博弈的层面去看,解决的是单向转移的信任,BIUT解决的是双向转移的信任,所以BIUT解决的是根本问题。二、BIUT算法上和经济模型结合方面,跟比特币的POW有同工异曲之妙,所以这两个方面是BIUT的核心优势。
竞争对手的话,从开发语言来说,BIUT是用java开发的一条主链。JS的主链还有两个历史悠久的项目,lisk和阿希链。lisk时间最长,在国外有非常多的开发者。而BIUT全部自己写代码,跟他们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我们要解决了信任问题,他们不是解决信任问题的,lisk和阿希链做的只是是一个基于侧链技术的主链。
从解决信任问题来说,比如linkin联合创始人的人类信任协议HUB项目,是通过抵押,并没有通过算法去解决信任。国内的公信宝,更多是解决传统信任的问题。而BIUT是用算法解决信任。BIUT信任解决的方案更加底层,更细粒度的基于交易的信任,更符合区块链的应用发展。
第三从需求来讲,信任是目前整个新经济、新金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讲,BIUT是一个刚需产品,在这个领域BIUT很幸运选对了方向,走在在最前面。
6、李雪薇:”后面会不会和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有合作?
冲浪: “
第一,项目部分成员和投资人,本身有大量的互联网用户资源,会跟这些企业有2B的合作,但是互联网的用户要转化到币圈的投资者或者早期区块链的普通用户难度是比较大。2B的业务我们主要通过生态公司去做,2B的用户为主链发展提供辅助作用。
整个主链的团队会偏重新经济新金融方面的2C去做应用,我们相信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也是边缘崛起,边缘的很多行业有非常大的刚需。”
7、李雪薇:”奖励的3000小时挖矿是什么意思?
冲浪:“
项目之前基本上没有空投,同时也是BIUT第一次做这样的活动。投BIUT的前100名小伙伴分别送锁仓1万的BIUT钱包用于体验挖矿,挖满3000个小时之后自动解锁,1万个BIUT和挖出来的BIU都是送给大家的。解锁之后的BIUT可以选择去交易所卖掉或者继续来挖矿,BIU也可以拿到交易所交易。”
8、李雪薇:”BIUT官网写TPS达33000这是工业级的,是真的吗?
冲浪:“
BIUT是一个双币模型的多链架构公链,目前版本BIUT单链的TPS达到300。在测试网上线之前,我们内部测试用了150个电脑做节点,划分成100个群落(理论上150个节点划分100个群落性能不是最好,这里是为了测试),测试峰值能达到33000多的TPS。目前的主网图灵阶段的最佳的性能应该是1万到10万之间的节点,会使BIUT主网的性能最佳,全网实际TPS还会更高。”
9、李雪薇:”官网说BIUT突破了不可能三角,是不是吹牛?
冲浪:“
这里的不可能三角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定理是指安全性、去中心化和高性能。从单链来说,我认为不可能是三角定理是不可能突破的,但是从BIUT的全网来看,通过多链技术、节点群落和自治域,BIUT主网已经突破了不可能三角定理,所以这个不是吹牛,更多是一种宣传手段,是从全网来讲并不是单链。BIUT同时满足了较好的去中心化程度,高性能和优异的扩展性。
BIUT的自治域技术,针对特定种类的交易商品比如说标准品(书籍),我们都会对应有一条平行链,去承载交易记录的数据。每条链一个自治域,外网BTC链也可以看成一个自治域,以太坊链也是一个自治域,也为后续的跨链留下了非常便利的架构。
10、李雪薇:”BIUT是否有落地应用相关的计划?
冲浪:“
落地应用方面:第一去年主网没上线,我们已在测试跟区块链经济相结合的社交电商产品——有信购物,开发了三个月,运营了六个月,发展了11万用户,采用的单币模型。今年我们会把它变成双币模型再改造之后,会放到主网上和合作伙伴去运营。
第二,现在有合作伙伴已经在BIUT网络开发一个去中心化的OTC交易应用。在我的信息范围内是第一个去中心化OTC,大家如果看到有类似产品也可以提供给我。目前的区块链行业有三个产品有用户,就是OTC的产品(入金)、交易所、衍生品(期货)。虽然每个大交易所基本都有中心化的OTC,但是不合规(因为在中国,数字货币是个人资产,私下个人买卖合规,但公司提供服务,就不合规),所以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OTC工具,来满足生态公司比较多用户的需求。
第3,生态公司基于BIUT的技术给国内企业提供开发的区块链应用。去年已经做了四家大客户,两家在落地(有大概3万多区块链积分用户会转到BIUT主网上)。接触了国内一些大型的公司,区块链确实能够让整个行业在当前困境中转型,但是国内政策的问题,他们还不敢发币,不敢去上交易所。今年也接到央视影视版权交易方案提案,海南的知识产权交易等项目。即使是无币区块链,市场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当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去中心化的2c的产品,一个真正颠覆性的产品发展起来,有很多因素,除了技术和产品本身,还有一些运营、甚至天时、地利的东西,但是有靠谱的团队,概率上三个产品很可能就会有一个成功的产品脱颖而出。BIUT的团队具备这样开发运营成功产品的经验,因此从BIUT落地本身来说,我们一直持乐观的态度,也会非常严谨地去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