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xml的加載過程配置詳解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22075041/article/details/78692780

 一:web.xml加載過程

  簡單說一下,web.xml的加載過程。當我們啓動一個WEB項目容器時,容器包括(JBoss,Tomcat等)。首先會去讀取web.xml配置文件裏的配置,當這一步驟沒有出錯並且完成之後,項目才能正常的被啓動起來。

  啓動WEB項目的時候,容器首先會去讀取web.xml配置文件中的兩個節點:<listener> </listener>和<context-param> </context-param>如圖:

  

  緊接着,容器創建一個ServletContext(application),這個web項目的所有部分都將共享這個上下文。容器以<context-param></context-param>的name作爲鍵,value作爲值,將其轉化爲鍵值對,存入ServletContext。  

  容器創建<listener></listener>中的類實例,根據配置的class類路徑<listener-class>來創建監聽,在監聽中會有初始化方法,啓動Web應用時,系統調用Listener的該方法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args),在這個方法中獲得:

  ServletContext application =ServletContextEvent.getServletContext();

  context-param的值= application.getInitParameter("context-param的鍵");

  得到這個context-param的值之後,你就可以做一些操作了。

  舉例:你可能想在項目啓動之前就打開數據庫,那麼這裏就可以在<context-param>中設置數據庫的連接方式(驅動、url、user、password),在監聽類中初始化數據庫的連接。這個監聽是自己寫的一個類,除了初始化方法,它還有銷燬方法,用於關閉應用前釋放資源。比如:說數據庫連接的關閉,此時,調用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args),關閉Web應用時,系統調用Listener的該方法。

  接着,容器會讀取<filter></filter>,根據指定的類路徑來實例化過濾器。

  以上都是在WEB項目還沒有完全啓動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的工作。如果系統中有Servlet,則Servlet是在第一次發起請求的時候被實例化的,而且一般不會被容器銷燬,它可以服務於多個用戶的請求。所以,Servlet的初始化都要比上面提到的那幾個要遲。總的來說,web.xml的加載順序是: <context-param>-> <listener> -> <filter> -> <servlet>。其中,如果web.xml中出現了相同的元素,則按照在配置文件中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加載。

  二:web.xml標籤詳解

  1.<web-app></web-app>

  <web-app></web-app>是部署描述的根元素,該元素含23個子元素。在Servlet2.3中,子元素必須按照DTD文件描述中指定的順序出現。比如:如果部署描述符中的<web-app>元素有<servlet>和<servlet-mapping>兩個子元素,則<servlet>子元素必須出現在<servlet-mapping>子元素之前。在Servlet2.4中,順序並不重要。

  2.<display-name></display-name> 

  <display-name></display-name>定義web應用的名稱。如<display-name>trk-order-rest</display-name>

  3.<distributable/>

  <distributable/>可以使用distributable元素來告訴servlet/JSP容器,Web容器中部署的應用程序適合在分佈式環境下運行。

  4.<context-param></context-param>

  

  <context-param>元素含有一對參數名和參數值,用作應用的Servlet上下文初始化參數,參數名在整個Web應用中必須是惟一的,在web應用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上下文初始化參數都存在,任意的Servlet和jsp都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它。<param-name>子元素包含有參數名,而<param-value>子元素包含的是參數值。作爲選擇,可用<description>子元素來描述參數。

  配置Spring,必須需要<listener>,而<context-param>可有可無,如果在web.xml中不寫<context-param>配置信息,默認的路徑是/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在WEB-INF目錄下創建的xml文件的名稱必須是applicationContext.xml。如果是要自定義文件名可以在web.xml里加入contextConfigLocation這個context參數:在<param-value>裏指定相應的xml文件名,如果有多個xml文件,可以寫在一起並以“,”號分隔,比如在business-client工程中,我們採用了自定義配置方式,<context-param>配置如下:

  

  配置在同一個容器中的多個web項目,要配置不同的webAppRootKey,web.xml文件中最好定義webAppRootKey參數,如果不定義,將會缺省爲“webapp.root”,爲防止log4j配置衝突,每個項目配置不同的webAppRootKey。如下:

  

  當然也不能重複,否則報類似下面的錯誤:

  Web app root system property already set to different value: 'webapp.root' = [/home/user/tomcat/webapps/project1/] instead of   [/home/user/tomcat/webapps/project2/] - Choose unique values for the 'webAppRootKey' context-param in your web.xml files!

  5.<session-config></session-config>

  

  <session-config> 用於設置容器的session參數,比如:<session-timeout>用於指定http session的失效時間。默認時間設置(30minutes)。<session-timeout>用來指定默認的會話超時時間間隔,以分鐘爲單位。該元素值爲整數。如果 session-timeout元素的值爲零或負數,則表示會話將永遠不會超時。

  6.<filter></filter>見我的博客,這裏不在闡述。(http://www.cnblogs.com/vanl/p/5742501.html)

  

  7.<listener></listener>見我的博客,這裏不在闡述。(http://www.cnblogs.com/vanl/p/5753722.html)

  

  8.<servlet></servlet>

  8.1.Servlet介紹

  Servlet通常稱爲服務端小程序,是服務端的程序,用於處理及響應客戶的請求。Servlet是一個特殊的Java類,創建Servlet類自動繼承HttpServlet。客戶端通常只有GET和POST兩種請求方式,Servlet爲了響應這兩種請求,必須重寫doGet()和doPost()方法。大部分時候,Servlet對於所有的請求響應都是完全一樣的,此時只需要重寫service()方法即可響應客戶端的所有請求。另外HttpServlet有兩個方法:

  init(ServletConfig config):創建Servlet實例時,調用該方法初始化Servlet資源。

  destory():銷燬Servlet實例時,自動調用該方法回收資源。

  通常無需重寫init()和destory()兩個方法,除非需要在初始化Servlet時,完成某些資源初始化的方法,才考慮重寫init()方法。如果重寫了init()方法,應該在重寫該方法的第一行調用super.init(config),該方法將調用HttpServlet的init()方法。如果需要在銷燬Servlet之前,先完先完成某些資源的回收,比如關閉數據庫鏈接,才需要重寫destory()方法。

  8.2.Servlet的生命週期

  創建Servlet實例有兩個時機:

  客戶端第一次請求某個Servlet時,系統創建該Servlet的實例,大部分Servlet都是這種Servlet;

  web應用啓動時立即創建Servlet實例,即<load-on-start>1</laod-on-start>(LZ有篇文章詳細說明:http://www.cnblogs.com/vanl/p/5756122.html)

  每個Servlet的運行都遵循如下生命週期:

  (1)創建Servlet實例。

  (2)Web容器調用Servlet的init()方法,對Servlet進行初始化。

  (3)Servlet初始化之後,將一直存在與容器之中,用於響應客戶端請求,如果客戶端發送GET請求,容器調用Servlet的doGet()方法處理並響應請求;如果客戶端發送POST請求,容器調用Servlet的doPost()方法處理並響應請求。或者統一使用service()方法處理來響應用戶請求。

  (4)Web容器決定銷燬Servlet時,先調用Servlet的destory()方法,通常在關閉Web應用時銷燬Servlet實例。

  8.3.Servlet的配置

  爲了讓Servlet能響應用戶請求,還必須將Servlet配置在web應用中,配置Servlet需要修改web.xml文件。從Servlet3.0開始,配置Servlet有兩種方式:

  (1)在Servlet類中使用基於註解的方式進行配置:@WebServlet

  (2)在web.xml文件中進行配置。

  

  我們用web.xml文件來配置Servlet,需要配置<servlet>和<servlet-mapping>。<servlet>用來聲明一個Servlet。<icon>、<display-name>和<description>元素的用法和<filter>的用法相同。<init-param>元素與<context-param>元素具有相同的元素描述符,可以使用<init-param>子元素將初始化參數名和參數值傳遞給Servlet,訪問Servlet配置參數通過ServletConfig對象來完成,ServletConfig提供如下方法:

  java.lang.String.getInitParameter(java.lang.String name):用於獲取初始化參數

  ServletConfig獲取配置參數的方法和ServletContext獲取配置參數的方法完全一樣,只是ServletContex是取得當前Servlet的配置參數,而ServletContext是獲取整個web應用的配置參數。

  8.4.配置Spring MVC的Servlet

  

  配置Spring MVC,指定處理請求的Servlet,有兩種方式:

  (1)默認查找MVC配置文件的地址是:/WEB-INF/${servletName}-servlet.xml。

  (2)可以通過修改配置文件的位置,需要在配置DispatcherServlet時指定MVC配置文件的位置。

  我們在平臺項目兩個工程中分別使用了不同的配置方式,介紹如下:

  我們在business-client工程中按照默認方式查找MVC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目錄爲: /WEB-INF/business-servlet.xml。工程目錄結構如下所示:

  

  我們在public-base-server工程中,通過第2種方式進行配置,把spring-servlet.xml放到src/main/resources/config/spring-servlet.xml,則需要在配置DispatcherServlet時指定<init-param>標籤。具體代碼如下:

  

  工程目錄結構如下:

  

  其中,classpath是web項目的類路徑,可以理解爲classes目錄下面。因爲無論這些配置文件放在哪裏,編譯之後沒有特殊情況的話都直接在classes下面。在我們的工程裏,經過驗證,maven工程這兩個

  

  路徑經過編譯後生成的文件都位於classes目錄下,即這兩個路徑相當於類路徑,在下面創建config文件夾(folder),創建自定義的xml配置文件即可。

  8.5.classpath與classpath*區別

  同名資源存在時,classpath只從第一個符合條件的classpath中加載資源,而classpath*會從所有的classpath中加載符合條件的資源。classpath*,需要遍歷所有的classpath,效率肯定比不上classpath,因此在項目設計的初期就儘量規劃好資源文件所在的路徑,避免使用classpath*來加載。

  8.6.ContextLoaderListener和DispatcherServlet初始化上下文關係和區別

  

  從上圖可以看出,ContextLoaderListener初始化的上下文加載的Bean是對於整個應用程序共享的,一般如:DAO層、Service層Bean;DispatcherServlet初始化的上下文加載的Bean是隻對Spring MVC有效的Bean,如:Controller、HandlerMapping、HandlerAdapter等,該初始化上下文只加載Web相關組件。

  注意:用戶可以配置多個DispatcherServlet來分別處理不同的url請求,每個DispatcherServlet上下文都對應一個自己的子Spring容器,他們都擁有相同的父Spring容器(業務層,持久(dao)bean所在的容器)。

  9.<welcome-file-list></welcome-file-list>

  

  <welcome-file-list>包含一個子元素<welcome-file>,<welcome-file>用來指定首頁文件名稱。<welcome-file-list>元素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welcome-file>子元素。如果在第一個<welcome-file>元素中沒有找到指定的文件,Web容器就會嘗試顯示第二個,以此類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