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链路层定义了主机的身份,即MAC地址, 而网络层定义了IP地址,明确了主机所在的网段,有了这两个地址,数据包就从可以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实际上数据包是从一个主机的某个应用程序发出,然后由对方主机的应用程序接收。而每台电脑都有可能同时运行着很多个应用程序,所以当数据包被发送到主机上以后,是无法确定哪个应用程序要接收这个包。

因此传输层引入了tcp/udp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给每个应用程序标识身份,协议定义了端口,同一个主机上的每个应用程序都需要指定唯一的端口号,并且规定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必须加上端口信息。 这样,当数据包到达主机以后,就可以根据端口号找到对应的应用程序了。


一:tcp的报头

序号 :用于对字节流进行编号,例如序号为 301,表示第一个字节的编号为 301,如果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100 字节,那么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应为 401。

确认号 :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例如 B 正确收到 A 发送来的一个报文段,序号为 501,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200 字节,因此 B 期望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 701,B 发送给 A 的确认报文段中确认号就为 701。

确认 ACK :当 ACK=1 时确认号字段有效,否则无效。TCP 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 ACK 置 1。

同步 SYN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 SYN=1,ACK=0 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响应报文中 SYN=1,ACK=1。

终止 FIN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 FIN=1 时,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窗口 :窗口值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之所以要有这个限制,是因为接收方的数据缓存空间是有限的。


二:tcp可靠传输的原因

超时重传机制:在有限的时间能,接受不到接收方的ACK,发送发会重新传递;

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错误控制等手段。


三: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原因:为了防止已失效的链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客户端发出的连接请求报文并未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节点长时间滞留了,以致延误到链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这是,Server误以为这是Client发出的一个新的链接请求,于是就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数据包,同意建立链接。若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数据包,新的链接就建立了。由client此时并未发出建立链接的请求,所以其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与Server通信;而这时Server一直在等待Client的请求,这样Server就白白浪费了一定的资源。

三次握手出现的攻击:
          在三次握手过程中,Server发送SYN-ACK之后,收到Client的ACK之前的TCP连接称为半连接(half-open connect),此时Server处于SYN_RCVD状态,当收到ACK后,Server转入ESTABLISHED状态。SYN攻击就是Client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并向Server不断地发送SYN包,Server回复确认包,并等待Client的确认,由于源地址是不存在的,因此,Server需要不断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导致正常的SYN请求因为队列满而被丢弃,从而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系统瘫痪。SYN攻击时一种典型的DDOS攻击,检测SYN攻击的方式非常简单,即当Server上有大量半连接状态且源IP地址是随机的,则可以断定遭到SYN攻击了,使用如下命令可以让之现行:
                #netstat -nap | grep SYN_RECV


四: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的原因

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tcp是全双工通信,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需要等待一个时间计时器设置的时间 2MSL的原因:

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 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 Client 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 Server 接收到了该 ACK。Client 会在发送出 ACK 之后进入到 TIME_WAIT 状态。 Client 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 2MSL 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 FIN,那么 Client 会重发 ACK 并再次等待 2MSL。等待一段时间是为了让本连接持续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都从网络中消失,使得下一个新的连接不会出现旧的连接请求报文。


五:tcp与udp的区别

tcp首部固定20B,udp固定8B.

tcp是可靠的单播传递,udp是不可靠的支持多播或广播传递。

tcp有相应的控制,系统和内存开销相对较大,Udp没有拥塞流量控制。开销较小。

tcp面向字节流(把应用层传下来的报文看成字节流,把字节流组织成大小不等的数据块),udp面向报文(对于应用程序传下来的报文不合并也不拆分,只是添加 UDP 首部)


六:tcp的状态


 

七:流量控制(面向字节的滑动窗口)

通过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TCP支持全双工的方式,因此在每个传输方向的接收方和发送发都有发送缓冲区和接受缓冲区。滑动窗口作用于缓冲区,实现对发送速度的流量控制。当发送方产生数据速度较慢或者接收方处理数据速度较慢会出现傻瓜窗口综合症。窗口的大小是由接收方的确认报文进行指定的。

窗口是缓存的一部分,用来暂时存放字节流。发送方和接收方各有一个窗口,接收方通过 TCP 报文段中的窗口字段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窗口大小,发送方根据这个值和其它信息设置自己的窗口大小。

发送窗口内的字节都允许被发送,接收窗口内的字节都允许被接收。如果发送窗口左部的字节已经发送并且收到了确认,那么就将发送窗口向右滑动一定距离,直到左部第一个字节不是已发送并且已确认的状态;接收窗口的滑动类似,接收窗口左部字节已经发送确认并交付主机,就向右滑动接收窗口。

接收窗口只会对窗口内最后一个按序到达的字节进行确认,例如接收窗口已经收到的字节为 {31, 34, 35},其中 {31} 按序到达,而 {34, 35} 就不是,因此只对字节 31 进行确认。发送方得到一个字节的确认之后,就知道这个字节之前的所有字节都已经被接收。


八: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是因为接收方不能及时处理数据引发的机制。而拥塞控制是因为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多个路由器和速率较慢的物理链路,它们的超载会引起数据传输的严重超时,从而进行拥塞控制。拥塞窗口大小是由发送方决定。拥塞控制一般是全局的,就是整个网络状况的控制。滑动窗口可以认为是局部的,就是端到端的控制。实际发送的窗口大小为滑动窗口和拥塞窗口的最小值。

TCP 主要通过四个算法来进行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发送的最初执行慢开始,令 cwnd = 1,发送方只能发送 1 个报文段;当收到确认后,将 cwnd 加倍,因此之后发送方能够发送的报文段数量为:2、4、8 ...

注意到慢开始每个轮次都将 cwnd 加倍,这样会让 cwnd 增长速度非常快,从而使得发送方发送的速度增长速度过快,网络拥塞的可能性也就更高。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 ssthresh,当 cwnd >= ssthresh 时,进入拥塞避免,每个轮次只将 cwnd 加 1。

如果出现了超时,则令 ssthresh = cwnd / 2,然后重新执行慢开始。

快重传和快恢复:

在接收方,要求每次接收到报文段都应该对最后一个已收到的有序报文段进行确认。例如已经接收到 M1 和 M2,此时收到 M4,应当发送对 M2 的确认。

在发送方,如果收到三个重复确认,那么可以知道下一个报文段丢失,此时执行快重传,立即重传下一个报文段。例如收到三个 M2,则 M3 丢失,立即重传 M3。

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丢失个别报文段,而不是网络拥塞。因此执行快恢复,令 ssthresh = cwnd / 2 ,cwnd = ssthresh,注意到此时直接进入拥塞避免,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长。

慢开始和快恢复的快慢指的是 cwnd 的设定值,而不是 cwnd 的增长速率。慢开始 cwnd 设定为 1,而快恢复 cwnd 设定为 ssthresh。

 

用慢开始算法的原因:

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报时,如果立即将大量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可能会出现网络的拥塞。慢启动算法就是在主机刚开始发送数据报的时候先探测一下网络的状况,如果网络状况良好,发送方每发送一次文段都能正确的接受确认报文段。那么就从小到大的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即增加发送窗口的大小每一回都翻倍。当到达ssthresh的时候,就启动拥塞避免算法,每次只在当前窗口上加1.到达cwnd,即发生网络拥塞的时候,会将新的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且慢开始的起始值为1,重新开始慢开始算法。


九:差错控制

丢失或者是受损错误:这种情况下,接收方不会发送ACK,致使在发送方会出现超时重传

重复报文段错误:接受方直接丢弃重复报文字段。

失序报文字段:采用的延迟确认。即接收方将先接到的数据放在接收缓冲区,等到所有报文字段全部到达之后再向发送发发送ACK。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