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AOP-Proxy和CGLib類比區分

      spring用代理類包裹切面,把他們織入到Spring管理的bean中。也就是說代理類僞裝成目標類,它會截取對目標類中方法的調用,讓調用者對目標類的調用都先變成調用僞裝類,僞裝類中就先執行了切面,再把調用轉發給真正的目標bean。

  現在可以自己想一想,怎麼搞出來這個僞裝類,纔不會被調用者發現(過JVM的檢查,JAVA是強類型檢查,哪裏都要檢查類型)。

  1.實現和目標類相同的接口,我也實現和你一樣的接口,反正上層都是接口級別的調用,這樣我就僞裝成了和目標類一樣的類(實現了同一接口,咱是兄弟了),也就逃過了類型檢查,到java運行期的時候,利用多態的後期綁定(所以spring採用運行時),僞裝類(代理類)就變成了接口的真正實現,而他裏面包裹了真實的那個目標類,最後實現具體功能的還是目標類,只不過僞裝類在之前幹了點事情(寫日誌,安全檢查,事物等)。

  這就好比,一個人讓你辦件事,每次這個時候,你弟弟就會先出來,當然他分不出來了,以爲是你,你這個弟弟雖然辦不了這事,但是他知道你能辦,所以就答應下來了,並且收了點禮物(寫日誌),收完禮物了,給把事給人家辦了啊,所以你弟弟又找你這個哥哥來了,最後把這是辦了的還是你自己。但是你自己並不知道你弟弟已經收禮物了,你只是專心把這件事情做好。

  順着這個思路想,要是本身這個類就沒實現一個接口呢,你怎麼僞裝我,我就壓根沒有機會讓你搞出這個雙胞胎的弟弟,那麼就用第2種代理方式,創建一個目標類的子類,生個兒子,讓兒子僞裝我

  2.生成子類調用,這次用子類來做爲僞裝類,當然這樣也能逃過JVM的強類型檢查,我繼承的嗎,當然查不出來了,子類重寫了目標類的所有方法,當然在這些重寫的方法中,不僅實現了目標類的功能,還在這些功能之前,實現了一些其他的(寫日誌,安全檢查,事物等)。

  這次的對比就是,兒子先從爸爸那把本事都學會了,所有人都找兒子辦事情,但是兒子每次辦和爸爸同樣的事之前,都要收點小禮物(寫日誌),然後纔去辦真正的事。當然爸爸是不知道兒子這麼幹的了。這裏就有件事情要說,某些本事是爸爸獨有的(final的),兒子學不了,學不了就辦不了這件事,辦不了這個事情,自然就不能收人家禮了。

  前一種兄弟模式,spring會使用JDK的java.lang.reflect.Proxy類,它允許Spring動態生成一個新類來實現必要的接口,織入通知,並且把對這些接口的任何調用都轉發到目標類。

  後一種父子模式,spring使用CGLIB庫生成目標類的一個子類,在創建這個子類的時候,spring織入通知,並且把對這個子類的調用委託到目標類。

  相比之下,還是兄弟模式好些,他能更好的實現鬆耦合,尤其在今天都高喊着面向接口編程的情況下,父子模式只是在沒有實現接口的時候,也能織入通知,應當做一種例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