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 敏捷開發軟件(一)——團隊看板

整個敏捷開發裏,最核心的就是看板機制。所謂的看板機制,就是將團隊內的各個角色成員,安排在類似一條生產線上,各司其職,通力合作。

看板一詞來源於,日本的豐田製造。最早爲了解決,生產機器之間的協作生產問題,發明了“kanban”:B機器在空閒時,發出一張“kanban”卡,A機器接收到此卡就進行推送任務。

 整個看板的原型,有兩個重要的點:1.To Do 起始點 2.Done 終點。在兩點之間夾雜着任務的生成過程。

To Do

可以稱爲待辦清單,但在敏捷開發裏,一般稱之爲 積壓板。注意,這裏的To Do 裏的內容,基本上是已經確定要處理的事,和需求清單有一定區別。

需求,往往是使用級別的事務。而且很多需求需要經過分析後,轉換爲若干待辦事項。比如:“想要一輛自動駕駛的車”,這是一個需求,但是經過分析,可能會拆分爲,“自動駕駛系統實現”,“車架生產”這兩項工作項。而且,整個敏捷團隊開發就是爲了快速小步迭代,有時一個需求拆分出的多個工作項,爲了實現快速迭代,不一定會將這些工作項統一放到一個迭代中。

積壓板區域,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訴團隊成員,“我們還有多少工作沒做”。

Done

這是個事務完結區,主要是開發完成的工作項(待辦清單內容進入實際開發中,就稱爲工作項),基本上都是已上線的工作項。

之所以有這個區域,一是因爲敏捷開發時,有些功能是灰度上線——有可能帶着不經意察覺的問題,萬一上線的出了大問題,可以調度工作項。另一原因就是,能夠告知整個團隊,此次迭代完成了哪些工作項,能夠在後期團隊項目總結時,有根可尋。

Doing

在起止點之間的部分,就是生成過程了,也就是開發過程。

可以用泳道來標識各個狀態。而泳道是由團隊角色決定的,常規開發團隊中有 產品、開發以及測試。那中間的狀態泳道往往是由這三類角色所需要的狀態構成。

有了看板原型,我們可以看到各個整個團隊成員的工作,能夠了解每個人工作量,大致預覽項目進度。

但是撐起整個看板的,不是看板本身,而是工作項。

如果說,看板是整個敏捷開發的核心,核心的核心就是工作項。工作項是大家實際的工作指導,以及實際開發過程的數據載體。從一開始界定要實現的目標,就記錄在工作項上,再到中間的開發過程都應反饋在工作項本身,以及後面所暴露的開發缺陷,一個工作項都可以承載。

既然看板是工作項的展示容器,工作項的狀態就等於看板的泳道。一個工作項在正常進行中,是從頭跑到尾,但是難免有些工作項因爲種種原因被關閉了,所以此時會有一個回收站來收集這些工作項。

這些泳道中,最核心的就是三條 產品(設計分析)、開發、測試。

 

表設計部分

看板只是個容器,看板所承載的工作項纔是具體的業務,雖然說工作項可以存在各個泳道,但是從數據存儲上,它其實就是一張表,通過不同的字段來區分,例如,工作項的時間 雖然有九個日期,因爲整體業務表現都是依序進行的,所以除了兩個完結時間點,其他的從新建(積壓板狀態)直到測試完成 採用的是 ADate、BDate...GDate,關閉採用的是ClDate/發佈則是用RelDate。

而對於工時,這張表就是工作項表的細表,因爲一個工作項可能產生多個工時,也就會產生多行工時數據。

To be Continued

當然,以上所述這些,都是一些指導性原則,任何東西都有個性化的一面,就像加勒比海盜裏說的那樣

法典只不過是一些指導,它並不是必須遵守的規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