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體系——如何度量產品質量?

        測試經理小陳,新入職了一家公司,部門總監老王很重視產品質量,希望小陳的加入,能給產品質量帶來提升。小陳呢,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滿懷期待地走馬上任了。過了三個月,老王就問小陳:小陳啊,最近產品質量怎樣啊?提升了沒有啊?小陳呢,內心咯噔一下,心想,我擦,老闆查崗了,沒有數據告訴老闆質量提升了,是不是證明我來和沒來,沒啥區別哈。我也好歹兢兢業業幹了三個月呀,總不能讓老王覺得我沒有價值啊,一定想辦法告訴老王,產品質量提升了,即使沒有提升,也得告訴他,我已經定位到問題了已經調整中了不是。

  小陳苦思冥想啊,怎樣證明產品質量呢?老闆關心什麼呢?經過靈魂的幾大拷問以後,明白了,老闆關心的是 產品是否會出問題?

       那我得證明,我來了以後,產品出問題的次數少了呀,那麼,接下來的事情是:怎麼證明呢?

       小陳想到,如果上線以後發現的bug比以前更少了,是不是可以證明呢?小陳巴拉巴拉翻出了近三個月,每次上線以後直接或者間接收到的 prod bug信息,發現,9月 4個,10月4個,11月竟然5個。小陳腦子瞬間蒙了,尼瑪,不但不能證明自己質量好了,豈不是證明自己更壞事了?但是自己進來以後三個月越來越忙了啊,有時候都加班到10點11點才能回去。

  小陳是一個矜矜業業的小陳,經過一番冷靜的思考以後呢,覺得,不能這樣,我們還是要看看每個月迭代的工作量的。小陳就翻出了,這幾個月開發過程中bug總數,發現,9月份 210;10月,320;11月,570。開發這幾個月的開發質量,怎麼辣麼差,我得和老闆說道說道。小陳轉念一想,一來盲目告狀,不利於團隊協作,第二個,開發的質量真的會連續幾個月忽高忽低嗎?我們不能以開發過程中的數據說明問題。他琢磨着,如果開發中bug總數多,是不是出現prod bug的概率也就高呢,小陳還是一個理智的小陳。

  

月份 9月 10月 11月
prod bug數量 4 4 5
開發過程中bug數量 210 320 570
prod bug/開發過程中bug數量 1.9% 1.25% 0.88%

  

  於是乎,小陳羅列了以上的一個表格,算了下prod bug/開發過程中bug數量,按照每個月的這個趨勢,這個結果,小陳還是挺滿意的。他心滿意得地給這個公式取名爲:bug逃逸率。

    所謂bug逃逸率,就是迭代過程中,未發現的bug的概率。

    bug逃逸率=prod bug/開發過程中bug數量。

  小陳,志得其滿地想,終於可以和老闆彙報了。這個時候,有同事反饋,產品訪問出現50X錯誤。影響線上所有用戶了,小陳的心啊,翻江倒海,數據說不上話,事故是真的啊,別想了,先解決問題吧。和devops的同事一起一頓研究,發現數據庫磁盤滿了,沒有及時擴容,devops那裏也沒有提前收到告警。趕緊的吧,devops的同事一頓騷操作,問題解決了。看來,光看bug數量也是不行的,事故頻率也得考慮進來哈。看來,質量工作光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小陳再次陷入了沉思,腦子盤算着幾個問題:

  1. 生產bug的統計,誰去統計呢?回憶殺不靠譜哈,要是我沒統計到,別人發現了的怎麼辦?打臉哈
  2. 老闆對我期望很高,質量提升,偶爾殺出個事故來,咋整?一個重大抵得上100個prod bug的影響力了

 小陳,還是個想做事情的小陳,我們未完待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