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瑞銀集團做了一個全世界國家工作時間的調查,發現:巴黎的職場人每週工作30.84小時,時間最短。

就算榜單的第17位倫敦人,每週的平均工作時間也僅爲33.46小時。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而中國呢?香(gang)人每週工作要50.12小時,上海人休假最少,每年僅7天。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甚至連休假,也成爲薛定諤的休假——不到假期過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會不會加班。

馬蜂窩發佈的《中國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報告2017》表明,88%的白領都需要在旅行中處理工作。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然而加了班,就能提高工作產出嗎?

未必!

你覺得你的加班很高效,其實是一個錯覺

有一個詞叫做上班皮囊化(presentismo),意思是很多公司憑藉工作時間來評判工作的效果,因此很多員工在上班時都會心不在焉。

這個詞來源於西班牙,因爲西班牙人在歐洲國家裏,以每週38小時的平均工作時間,居於榜首。

這個時長比荷蘭人平均每週多工作8小時,比德國人多3小時。但是,西班牙人的效率卻排在後幾名。

最近,國外的一則科學調查,用數據統計了“出勤時間”(上班的時間)與“效率時間”(實際認真工作的時間)的關係。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數據顯示,加班的確有助於工作效率,但長期加班四個星期後,工作效率會開始降低。

他們找來兩組人,一組超時工作,一組正常工作,結果發現,超時工作的那組人,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爲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

但結果顯示,他們的工作產出,其實並沒那麼高,至少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高。

而四周過去,準時下班的人保持着正常工作產出,而超時工作的人,工作效率開始下降。

他們自己也意識到工作效率下降的問題,但繼續選擇用超時工作來彌補,但是,他們的工作效率已經低於準時下班的人。

爲什麼加了班,效率反而更低呢?

歷史學家們總結了兩套價值理論,一套是西班牙理論,一套是英國理論。

西班牙理論認爲,世界上的價值總量就那麼多,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就只能從別人手裏掠奪資源。

比如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就是靠資源掠奪而崛起的。

而英國理論認爲,價值可以通過智慧和科技創造出來,比如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效率。

正如英國通過工業革命,用機器取代人力,創造了更多產出。

在西班牙理論的影響下,產生了這樣一套管理思路:

要想提高生產效率,就要把有限資源榨得更多一些,一件事情必須在一週內完成,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完不成怎麼辦?

那就加班完成,當然,如果不付加班費就更好了。

英國理論下的管理思路則是:與其花費更多的時間,不如提高技術,在有限時間內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西班牙理論管理下的員工,工作佔用了其他事物時間,必然導致其他事物時間反向佔用工作時間,這無疑會帶來更低的效率。

而這些,西班牙理論管理者完全不care,因爲他更關心的是時長,而非效率。

加班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狀態,長時間的加班會讓人變得疲憊而失去幹勁。

通過加班完成項目,最後帶來的可能就是人員的離開,團隊的解散,贏得了戰鬥,卻輸了戰爭。

當心!你正在被隱祕馴化

你有沒有發現,前幾年我們還在畫着“不要在努力的年紀裏選擇安逸”的大餅。

聽着任正非在公司放牀墊,馬化騰凌晨回郵件,王健林4點就起牀的勵志故事,想着自己也一定要成爲這樣的人。

而現在,我們卻對這樣的生活方式開始了質疑。

因爲我們已經開始識別出來這種“隱祕馴化”。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的莊家熾教授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

他發現,通過管理勞動者的“心”,資本能以更少的抵抗來使勞動者加班,還能以更低成本甚至無薪方式來使勞動者加班。

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管理者給員工定了一個KPI,比如說快遞小哥需要每天送100個件,每個件給2塊錢。

8小時內你完不成怎麼辦呢?爲了掙到這些錢,只能工作更多時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加班在快遞小哥看來是“正常的”勞動時間。

這表明老闆可以提前預測和安排好完成一件事所需的人員和時間,也可以把超時的加班行爲,通過制度的設計,合理地變成正常的工作時間。

細思極恐,彈性加班制更是如此,甚至連加班費都沒有。

你可能會感到疑惑,這種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伎倆,爲什麼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呢?

因爲聰明的資本家們,會在早期的工作中,提供一些過程福利,比如社交圈的拓展、自我能力的提升,薪酬的增長等等。

因此在加班的過程中,你感受不到自己被剝削,而是會覺得這是一種“難得的學習機會”。

你甚至會認爲,是因爲自己優秀才成爲這種“天選之人”,甚至在超長時間工作後覺得自己更優秀了!

這就是一種隱祕的馴化,蠶食你的大腦,驅動你的身軀,不僅讓你做,更讓你心甘情願地去做。

爲什麼早已成爲潛規則的996,到現在才爆發?

爲什麼我們能夠從隱祕馴化中掙脫出來?因爲我們開始識別了超時工作的副作用。

2010年,芬蘭、英國人就曾在《歐洲心臟》雜誌發表過一個研究:

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更高出60%。

網友編了段子:有人25歲出任CEO,卻卒於50歲。

加班越來越多,睡眠越來越少,髮際線越來越高,抵抗力越來越弱,咖啡越喝越濃,身心越來越被掏空。

其實不得不承認,有些工作並沒有辦法嚴格地限定時間,比如新媒體行業。

巴黎聖母院在北京時間凌晨被燒,這個熱點你不追,新聞就得更晚才能被大家知道。

而且有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定時間來發現並彌補自己身上的問題,而學習和成長,都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不反感996,我們只是反感被道德綁架——只談付出,不談收益:你必須996,但是抱歉,沒有加班費。

甚至還用二元對立的強盜邏輯,試圖說明:“如果你不996,就是不努力,就是可以被淘汰。”

在這些人的眼中的努力要到什麼程度呢?

2016年滴滴發佈的《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京東當之無愧地成爲霸主,蟬聯榜單多個第一:

平均下班時間爲23:16,最晚!

週末加班人數1176人,最多!

0點到5點下班返工660人,最多!

每個月加班20天,最多!

如果加班成這樣,纔有資格成爲劉強東的兄弟,那我怕是當不起這個兄弟。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這是掌握着話語權的人的肆無忌憚的權利逼迫。

我是提供方,你是需求方,我倡導對我有利的,你如果不接受,就無法進入我的規則體系中。

反過頭來我還認爲是你態度不行,但是最終的收益還是我的。

就像是一隻兔子想要跟狼合作捕獵,因爲狼爪子鋒利佔優勢,狼拿走大頭,零頭歸兔子。

狼要求兔子必須儘可能多地把毛拔了做成陷阱,兔子不同意,狼就說兔子不努力,不好好幹活。

最終,兔子毛都禿了,得到的收益可能還不夠植髮的呢(噓,我沒說禿了的你們)。

這個世界允許有一部分人熱愛工作,真正把工作當成事業,把事業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同樣也應該允許有一部分人,熱愛生活本身,在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後,想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親人團聚、朋友陪伴或其他有趣的小愛好上。

讓熱愛工作的人,用996甚至007的方式去享受他們的事業;

也讓熱愛生活的人,能夠有權利和自由去過他們想要的生活,不被嘲笑、不被質疑、不被指責。

就像洪晃說的這一段話一樣:

來自互聯網的悲哀:不是你選擇加班,而是 KPI 馴化你

讓橋歸橋,路歸路,尊重和理解,遵守法律和規則,僅此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