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技術原理

TD-LTE技術原理

2019-9-3 陰

網絡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UE:**用戶設備

**eNodeB:**它爲用戶提供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站,一臺基站(eNB)要接受很多臺UE的接入,所以eNB要負責管理UE,包括資源分配,調度,管理接入策略等等。

**MME:**提供NAS 信令傳輸,用戶鑑權與漫遊管理(S6a),移動性管理,EPS承載管理。移動性管理主要是有尋呼,TAI管理和切換。

**S-GW:**Serving Gateway,負責本地網絡用戶數據處理部分。

**P-GW:**PDN Gateway,負責用戶數據包與其他網絡的處理。

**HSS:**歸屬用戶服務器,這是存在與核心網中的一個數據庫服務器,裏面存放着所有屬於該核心網的用戶的數據信息。當用戶連接到MME的時候,用戶提交的資料會和HSS數據服務器中的資料進行比對來進行鑑權。

**PCRF:**策略與計費規則,它會根據不同的服務制定不同的PCC計費策略。

**X2接口:**eNodeB之間的接口,支持數據和信令的直接傳輸,x2接口是4G新增的但不是必備的

**S1接口:**連接eNodeB與核心網EPC的接口

系統架構演進

  • 接入網:扁平化,IP化,去掉RNC的物理實體,功能實體分解到基站和核心網元
    • 大部分功能放在了eNodeB,以減少時延和增強調度能力
    • 少部分功能放在了核心網,加強移動性管理
  • 核心網:用戶面和控制面分離
    • 原有SGSN實體分解爲MME(控制面實體)和Gateway(用戶面實體)

LTE設計目標(三高,兩低,一平)

  • 三高

    • 高峯值速率:下行峯值100Mbps,上行峯值50Mbps
    • 高頻譜效率:頻譜效率是3G的3-5倍
    • 高移動性:支持350km/h(在某些頻段甚至支持500km/h)
  • 兩低

    • 低時延: 控制面<100ms, 用戶面<10ms
    • 低成本: SON(自組織網絡),支持多頻段靈活配置
  • 一平

    • 扁平化架構:取消了基站控制器

LTE主要網元功能

  • eNodeB:
    • 無線資源管理功能,動態資源分配調度
    • MME的選擇
    • 實現SGW用戶面數據的路由選擇
  • MME:
    • 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護
    • 接入層安全性控制,移動性控制
    • 承載控制
  • SGW:
    • 路由及轉發
    • 移動性及切換支持
    • 計費
  • PGW:
    • UE的IP地址分配
    • 限速

LTE協議棧

**無線制式的接口協議分爲三層:**物理層(PHY),L2數據鏈路層(PDCP:分組數據匯聚協議層,RLC:無線鏈路控制層,MAC:媒體接入層),L3網絡層(NAS:非接入層協議,RRC:無線資源控制層)。

**NAS:**處理UE和MME之間信息的傳輸,傳輸的內容可以是用戶信息或控制信息。如業務的建立、釋放或者移動性管理信息。NAS子層則終止於MME。

**RRC:**支持終端和eNodeB間多種功能的最爲關鍵的信令協議。

**PDCP:**負責執行頭壓縮以減少無線接口必須傳送的比特流量。頭壓縮機制基於ROHC,PDHP層在控制面對RRC和NAS層消息進行完整性校驗,在用戶面不進行完整性校驗。以及對數據和信令的加密

**RLC:**負責分段與連接、重傳處理,以及對高層數據的順序控制。RLC提出了三種模式:透明模式(不保證準確,順序)、非確認模式(保證順序)和確認模式(保證準確,順序)。

**MAC:**負責處理HARQ重傳與上下行調度。應該說,L2的精華就在這邊,重傳和調度能做好,對於整個產品來說,速率就能體現出來。

**PHY:**負責處理編譯碼、調製解調、多天線映射以及其它電信物理層功能。最爲複雜的一層,也是最考驗產品的一層協議。實際設計中,涉及諸多算法也最能體現實際芯片的性能。和硬件緊密相關,需要協同工作。

UE處於空閒狀態時,接收到的系統信息有小區選擇或重選的配置參數、鄰小區信息;在UE處於連接狀態時,接收到的是公共信道配置信息。

用戶面協議和控制面協議。用戶面負責業務數據的傳送和處理,控制面負責協調和控制信令的傳送和處理。用戶面和控制面都是邏輯上的概念。

主要技術(3,2,1,1)

  • 空口速率
    • 高階調製
      • BPSK(最穩定,1B),64QAM比16QAM速率提升50%,高性能的對信號質量(信噪比)要求也高
    • MIMO
      • 工作模式
        • 複用模式:發射不同數據,容量提升1倍
        • 分集模式:發射相同數據,提高接受質量
      • 傳輸方式
        • 傳輸模式1 – 單天線傳輸,使用端口0,不使用MIMO
        • 傳輸模式2 – 開環發射分集
        • 傳輸模式3 –開環空間複用 信號條件好,高速
        • 傳輸模式4 –閉環空間複用 低速普通速率
        • 傳輸模式5 –多用戶MIMO(即多個用戶被分配到相同的傳輸塊上)
        • 傳輸模式6 –閉環發射分集
        • 傳輸模式7 –單流Beamforming技術 小區邊緣
        • 傳輸模式8 – 雙流Beamforming技術 小區邊緣
    • CA載波聚合(多個小區一起服務,增加帶寬)
      • 最高可5個載波進行聚合,提升小區邊緣用戶體驗
  • 頻譜效率
    • OFDMA正交頻分複用(載波相互正交重疊)
      • 優點:頻譜利用率高,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
      • 缺點:對頻率偏移特別敏感,峯均比(PAPR)高
    • HARQ混合自動重傳
      • Chase 合併
      • 遞增冗餘
  • 抗干擾
    • ICIC:解決同頻干擾,改善小區邊緣體驗,但是犧牲1/3容量
  • 自動規劃
    • SON自組織網絡:自動規劃,部署,自優化,易維護

無線接口多址技術(區分用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無線幀

  • 定義:一個無線幀10ms,一共有10個子幀(其中2個特殊幀,8個正常幀),時隙0.5ms

  • 特殊子幀:下行導頻時隙,保護週期,上行導頻時隙

  • 正常子幀配比 0:(3:1),1:(2:2),3:(1:3)

  • 特殊子幀配比 6:(9:3:2),7:(10:2:2)

  • 調度朔計算

    子幀配比爲1 ,特殊配比爲7 ,求上下行的幀數?

    • 上:4*100=400
    • 下:4*100+200=600

LTE資源塊基本概念

  • RE——物理層資源的最小粒度,1個子載波

  • RB——資源分配頻域最小單位,12個連續子載波

  • CCE——控制信道的資源單位

  • TTL物理層數據傳輸調度的時域基本單位

    1CCE=9REG=4*9=36RE

    1TTL = 1subframe = 2 slofs

    1TTL = 14個OFDM(Normal cp)

    1TTL = 12個OFDM(Extended cp)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LTE信道

邏輯信道

關注的是傳輸什麼內容,什麼類別的信息。信息首先要被分爲兩種類型:控制消息(控制平面的信令,如廣播類消息、尋呼類消息)和業務消息(業務平面的消息,承載着高層傳來的實際數據)。

  • 五個控制信道
    • 廣播控制信道(BCCH)是廣而告之的消息入口,面向轄區內的所有用戶廣播控制信息。
    • 尋呼控制信道(PCCH)是尋人啓事類消息的入口。當不知道用戶具體處在哪個小區的時候,用於發送尋呼消息。
    • 公共控制信道(CCCH)CCCH是上、下行雙向和點對多點的控制信息傳送信道,在UE和網絡沒有建立RRC連接的時候使用。
    • 專用控制信道(DCCH)DCCH是上、下行雙向和點到點的控制信息傳送信道,是在UE和網絡建立了RRC連接以後使用。
    • 多播控制信道(MCCH)MCCH是點對多點的從網絡側到UE側(下行)的MBMS控制信息的傳送信道。一個MCCH可以支持一個或多個MTCH(MBMS業務信道)配置。
  • 兩個業務信道
    • 專用業務信道(DTCH)DTCH是UE和網絡之間的點對點和上、下行雙向的業務數據傳送渠道。
    • 多播業務信道(MTCH)MTCH是LTE中區別於以往制式的一個特色信道,是一個點對多點的從網絡側到UE(下行)傳送多播業務MBMS的數據傳送渠道。

傳輸信道

關注的是怎樣傳?形成怎樣的傳輸塊(TB)?不同類型的傳輸信道對應的是空中接口上不同信號的基帶處理方式,如調製編碼方式、交織方式、冗餘校驗方式、空間複用方式等內容。根據對資源佔有的程度不同,傳輸信道還可以分爲共享信道和專用信道。

  • 四個下行信道

    • 廣播信道(BCH),爲廣而告之消息規範了預先定義好的固定格式、固定發送週期、固定調製編碼方式,不允許靈活機動。BCH是在整個小區內發射的、固定傳輸格式的下行傳輸信道,用於給小區內的所有用戶廣播特定的系統消息。
    • **尋呼信道(PCH),**規定了尋人啓示傳輸的格式,將尋人啓示貼在公告欄之前(映射到物理信道之前),要確定尋人啓示的措辭、發佈間隔等。尋呼信道是在整個小區內進行發送尋呼信息的一個下行傳輸信道。爲了減少UE的耗電,UE支持尋呼消息的非連續接收(DRX)。爲支持終端的非連續接收,PCH的發射與物理層產生的尋呼指示的發射是前後相隨的。
    • **下行共享信道(DL-SCH),**規定了待搬運貨物的傳送格式。DL-SCH是傳送業務數據的下行共享信道,支持自動混合重傳(HARQ);支持編碼調製方式的自適應調製(AMC);支持傳輸功率的動態調整;支持動態、半靜態的資源分配。
    • **多播信道(MCH)**規定了給多個用戶傳送節目的傳送格式,是LTE的規定區別於以往無線制式的下行傳送信道。在多小區發送時,支持MBMS的同頻合併模式MBSFN。MCH支持半靜態的無線資源分配,在物理層上對應的是長CP的時隙。
  • 兩個上行信道

    • **隨機接入信道(RACH),**規定了終端要接入網絡時的初始協調信息格式。RACH是一個上行傳輸信道,在終端接入網絡開始業務之前使用。由於終端和網絡還沒有正式建立鏈接,RACH信道使用開環功率控制。RACH發射信息時是基於碰撞(競爭)的資源申請機制(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 **上行共享信道(UL-SCH)**和下行共享信道一樣,也規定了帶搬運貨物的傳送格式,只不過方向不同。UL-SCH是傳送業務數據的從終端到網絡的上行共享信道,同樣支持混合自動重傳HARQ,支持編碼調製方式的自適應調整(AMC);支持傳輸功率動態調整;支持動態、半靜態的資源分配。

物理信道

就是信號在無線環境中傳送的方式,即空中接口的承載媒體。物理信道對應的是實際的射頻資源,如時隙(時間)、子載波(頻率)、天線口(空間)。物理信道就是確定好編碼交織方式、調製方式,在特定的頻域、時域、空域上發送數據的無線通道。

  • 六個下行物理信道

    • 物理廣播信道(PBCH):轄區內的大喇叭,但並不是所有廣而告之的消息都從這裏廣播(映射關係在下一節介紹),部分廣而告之的消息是通過下行共享信道(PDSCH)通知大家的。PBCH承載的是小區ID等系統信息,用於小區搜索過程。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踏踏實實幹活的信道,而且是一種共享信道,爲大家服務,不偷懶,略有閒暇就接活幹。PDSCH承載的是下行用戶的業務數據。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發號施令的嘴巴,不幹實事,但幹實事的PDSCH需要它的協調。PDCCH傳送用戶數據的資源分配的控制信息。
    •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類似藏寶圖,指明瞭控制信息(寶藏)所在的位置。PCFICH是LTE的OFDM特性強相關的信道,承載的是控制信道在OFDM符號中的位置信息。
    • 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主要負責點頭搖頭的工作,下屬以此來判斷上司對工作是否認可。PHICH承載的是混合自動重傳(HARQ)的確認/非確定(ACK/NACK)信息。
    • 物理多播信道(PMCH):類似可點播節目的電視廣播塔,PMCH承載多播信息,負責把高層來的節目信息或相關控制命令傳給終端。
  • 三個上行物理信道

    • 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乾的是拜訪領導時叩門的活,領導開了門才能進行下面的事,如果叩門失敗後面的事就沒法幹了。PRACH承載UE想接入網絡時的叩門信號——隨機接入前導,網絡一旦答應了,UE便可進一步和網絡溝通信息。
    •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這是一個上行方向踏踏實實幹活的信道。PUSCH也採用共享的機制,承載上行用戶數據。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行方向發號施令的嘴巴,但幹實活的PUSCH需要它的協調。PUCCH承載着HARQ的ACK/NACK,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信道質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等信息。

同步信號

UE開機以後第一個搜索的信號就是SS,在UE成功解調SS,它能夠實現下行幀同步獲取物理小區ID (PCI)

pci(0-503) PCI=PSS+3*SSS

  • 主同步信號pss(0-2)
  • 從同步信號sss (0-16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