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解開了圖坦卡蒙的玻璃項鍊之謎,這片沙漠還藏着更大的神祕

  戰亂不斷的利比亞,因爲豐富的石油資源引來各國紛爭。而在 95% 都被沙漠覆蓋的領土上,卻向世人展現了驚人的奇蹟。
  利比亞沙漠上,出現了一種世界上純度最高的天然玻璃。這些精美的玻璃到底從何而來?人們花了半個多世紀才搞清楚這可能具有 3000 萬年曆史的神祕玻璃。
  3000 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就已經用這玻璃作爲裝飾,神話寓意與天空存在某種聯繫。而 3000 年後的今天,科學家發現,這古老的神祕玻璃似乎某種程度上應和了神話寓意?
  <strong>而這幾乎廣袤的沙漠中,竟然蘊藏着世界上最大量的淡水資源。</strong>淡水和石油成爲利比亞最寶貴的財富,石油引來紛爭,淡水則帶來生機。 
  1932 年,一位名叫帕特里克·克萊頓的英國探險家帶領一支探險隊,決心深入撒哈拉沙漠。廣袤的沙漠深處可能出現任何危險,所以此前很少有人嘗試走進。而吸引着克萊頓等人直闖腹地的,是尋寶的誘惑。他們聽說在沙漠當中有一個綠洲城市,其中藏匿着豐富的寶藏。
  然而探險隊到頭來也沒找到這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綠洲城市,反而找到了一些特別的東西。<strong>他們走到撒哈拉沙漠的東北部,也就是利比亞沙漠上,克萊頓發現沙漠上散落着一些黃綠色的“石塊”。</strong>它們晶瑩剔透地呈現出玻璃質的樣子,看上去十分名貴。
  起初只是覺得玻璃新奇好看,於是克萊頓把它們收集了起來,帶回歐洲。但憑藉敏銳的地質學經驗,<strong>克萊頓又不禁感到疑惑,荒蕪的沙漠上怎麼會出現如此精美的玻璃?</strong> 
  不過,他始終沒能找到答案。只是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多次往返撒哈拉沙漠和歐洲,收集了許多這樣的玻璃樣本。兩年後,克萊頓精心把收集而來的玻璃封裝在一個威士忌酒瓶裏。和玻璃一起被放進酒瓶的,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記錄了這些玻璃的採集記錄。
  這個裝着利比亞沙漠玻璃的酒瓶一放就放了整整 50 年,直到 1984 年,一位意大利考古學家吉安卡洛·卡尼羅發現了這個瓶子。他同樣驚歎於玻璃的精美和來源不明的神祕感,採集情況詳盡的紙條讓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一年後,卡尼羅組織了一支探險隊重走克萊頓的道路。<strong>他不是爲了找尋克萊頓沒找到的寶藏,而是專門尋找沙漠玻璃。</strong>但是利比亞沙漠玻璃的來源之謎仍然沒有解開,隨之而來的發現,讓這玻璃又蒙上了一層神祕而高貴的色彩。 
  1996 年,意大利礦物學家文森佐·米歇爾在埃及博物館中偶然發現了沙漠玻璃的蹤跡。<strong>它不是單獨成爲展品,而是作爲珍寶,暗藏在古埃及法老的項鍊裏。</strong>
  生活在公元前 1300 多年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項鍊上,有一顆被雕刻成聖甲蟲的黃色玻璃。經檢測發現,這聖甲蟲就是利比亞沙漠玻璃製成的。
  聖甲蟲其實也就是通俗所說的屎殼郎,但它在古埃及可是一種崇高的象徵符號,它象徵了太陽。而法老項鍊的造型是一隻飛向天空的聖甲蟲,這似乎意味着天空與沙漠玻璃存在某種聯繫。<strong>難道早在 3000 多年前,前人就已經瞭解利比亞沙漠玻璃的來頭?</strong> 
  02
  在利比亞沙漠玻璃所出現的荒蕪沙漠中,顯然不會有人特意燒製玻璃,並灑落在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方。但如果這是天然玻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自然界中,通常天然玻璃的形成主要是幾種情況:一種是火山玻璃,由火山岩漿噴發到水下或地表,快速冷卻形成;一種是假玄武玻璃,通常是地震斷層滑動時,摩擦熱產生熔融作用的產物;一種是玻璃隕石,這是由巨大的地球外來物撞擊地球,使地表的岩石熔融成液體,然後飛濺天空,當驟冷再次落回地面時形成了玻璃隕石;還有一種,是由隕石衝擊變質作用產生的擊變玻璃。
  在玻璃發現點附近並沒有活火山或休眠火山,距離地震帶也不近,前兩種情況不可能發生。於是科學家基本推論,它們的形成也許和隕石有關。 
  一種最盛行的解釋爲隕石撞擊說,因爲人們發現,玻璃中含有一種叫雷迪石的高壓礦物,這種礦物只有在隕石撞擊時纔會形成。於是人們推想,造成利比亞沙漠玻璃形成的“元兇”可能是地球以外的隕石。<strong>隕石與地面撞擊產生高溫,將沙石等硅酸鹽物質熔融,然後在天空中冷卻成玻璃體落回地面。</strong>
  但是這個解釋也有一個漏洞,如果沙漠玻璃是由隕石撞擊地球形成,那必然會在地表形成巨大的隕石坑。但是當時人們從來沒有在附近發現過隕石坑,所以沙漠玻璃的形成原因始終是一個謎團。
  直到近年,美國科學家才終於在埃及西部的沙漠,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科學家把它命名爲“科比拉”。<strong>根據分析推測,這是一個大約 3000 萬年前,一顆 120 米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隕石坑,估計當時引起了 11000 萬噸級的爆炸。</strong>而利比亞沙漠上的玻璃,極有可能是科比拉撞擊的產物。
  遭受天外隕石的襲擊概率尚且不大,<strong>利比亞沙漠玻璃甚至更加罕見地成爲了世界上純度最高的天然玻璃。</strong>利比亞沙漠玻璃當中的二氧化硅純度達到 98%,而普通火山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只佔 75%。 
  超高的純度讓沙漠玻璃具有更優越的性能,它的熔點更高、色澤乾淨通透。但沙漠玻璃中也存在一些細微的雜質,而這恰好是其價值所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中,有的會出現一些像白色糯米球一樣的氣泡,或黑色山水畫一般的墨跡。
  <strong>這些雜質正是玻璃隕石的又一大證明。</strong>分析得知,白色圓球其實是一種高於 1550℃才能形成的石英。而黑色墨跡則含有鉻、鎳、鐵、錳等元素,這些元素在隕石中也十分常見。
  另外,它的尺寸最大超過 25 公斤,比起其他通常以小碎塊存在的天然玻璃,具有更強的觀賞性和更大的再加工餘地。利比亞沙漠玻璃的這些特性,讓它一舉成爲衆人追捧的寶石,價值也不斷攀升。<strong>如今,利比亞沙漠玻璃已經成爲珍貴的珠寶或收藏品,它被譽爲“黃金隕石”。</strong> 
  03
  這片充滿神祕色彩的利比亞沙漠,除了出土世界罕見的珍貴玻璃,竟然還蘊藏着巨量的淡水。<strong>難以想象,在 95% 的地區都被沙漠覆蓋的利比亞,是如何同時兼具“世界最大的液態淡水資源”的名號。</strong>
  利比亞更廣爲人知的資源是石油,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在鑽探石油的過程中,工程師意外發現地表之下不僅蘊藏着豐富的石油,竟然還潛藏着大量的地下淡水。遍佈沙漠的利比亞,竟坐落在豐富的淡水之上。<strong>由海底沙子和泥土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的沉積岩層,像海綿一樣吸收着淡水,成爲天然的儲水海綿。</strong>
  更驚人的是,這塊巨大的“海綿”覆蓋 200 萬平方公里,<strong>是世界上最大湖泊裏海的五倍大。</strong>分佈面積廣闊的“海綿”,儲水能力自然也不弱,估計利比亞沙漠砂岩的淡水總儲量有 15 萬~37 萬里方千米,而裏海也只有 7.6 萬立方千米。 
  沙漠怎麼會盛產淡水?利比亞沙漠再次呈現出神祕的一面。而這看似完全不合常規的事實,其實也有着嚴密的科學依據。
  大約 6 億年前的寒武紀之前,撒哈拉沙漠地區一直是海洋。而作爲古大陸的一部分,此後經歷了兩億年的海底世界時期。那時,海底的沙子和海底泥形成厚厚的砂岩沉積層,也就是如今這塊“海綿”的前身。
  到了 2.8 億年的石炭紀之後,如今的利比亞沙漠終於露出海面。但那時還不是沙漠,而是一片草原和森林。這會兒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還連成一片,緊鄰着亞馬遜大平原的“撒哈拉沙漠”同樣汲取着豐富的降水。
  直到 1.1 億年前,南美洲與非洲分離,失去了部分支撐的非洲板塊遭遇中部下沉,“撒哈拉沙漠”再次浸入海洋。此後非洲大陸不斷北移,才上演相似的歷史,重新露出海面成爲草原。到了大約 250 萬年前,
  曾經的海浸和草原狀態並非毫無意義,<strong>這段經歷讓撒哈拉沙漠東北部的利比亞沙漠,練就出儲水量驚人的地下砂岩沉積層,並且默默撐成了個“大胖子”。</strong>時至今日,它早已讓世人震撼。 
  侏羅紀晚期,還緊密相連的各個大陸雖然利比亞蘊藏巨量的淡水資源,但從古至今,利比亞面臨最大的問題一直都是淡水問題。在利比亞,只有2% 的土地能獲得足夠的降水而進行耕種。所以他們完全不能自給食物,近一半的糧食和畜牧產品都依賴於進口。
  如此豐沛的淡水資源難道白白浪費?上世紀末,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發起了一項巨大的灌溉項目。政府計劃打造一條 3700 多公里長的地下管道,將地下淡水從四個主要蓄水區運輸到北部的人口中心。同時,水管貫穿成完整的管道脈絡,讓沿途的農民也能在田間使用。
  而這項龐大的工程將計劃爲期 26 年完成,耗資約 200 億美元。<strong>如果這個項目能夠完工,這將成爲世界第八大工程奇蹟</strong>,而地下儲存的淡水資源也足夠讓利比亞利用 1000 年。在這個缺水的國家,歷史淵源承載着資源利用的希望。 神祕的利比亞沙漠屢次出現讓世人震驚奇蹟,自然和天災賦予這個地區最魔幻的色彩。而比自然饋贈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憑藉這些優勢發展城市和國家。<strong>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纔是真正屬於人類的文明。</stro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