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植”魚皮的燒傷患者,或許比下水道美人魚更驚悚,但它真的能救人

   一部電影曾展現了下水道美人魚的驚悚故事。現實中當然沒有美人魚,但有一些人卻真實地在病牀上“扮演”着美人魚。他們身上的一部分皮膚是真真切切的魚皮。
  他們不是天生的美人魚,也不是美好的化身。<strong>相反,他們是悲慘的燒傷患者,而遍佈傷口的魚皮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強效燙傷膏”。</strong>
  全世界,每年因爲燒傷造成 18 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巴西等中低收入國家。他們沒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無法享受人類皮膚移植作爲治療材料。<strong>但他們卻從最普通的水產品中,找到了效果更加優良的生物材料。</strong> 
  01
  今年 6 月,在巴西一個叫福塔雷薩的城市裏的燒傷治療中心,就躺着這樣一位病人。他全身 16% 的皮膚被燒燬,取而代之的是黑白鱗狀紋路的羅非魚皮。
  一名 23 歲的男性不慎在火藥爆炸中,被劇烈的火焰燒傷了上肢、面部和胸部。16% 的皮膚面積被嚴重灼傷,於是他被送到了市裏的燒傷治療中心接受治療。
  這裏的醫生對他採用了一種特別的療法,清潔後的傷口沒有被敷用藥物和繃帶包裹,<strong>而是在治療的第 6 天,被覆蓋上了羅非魚皮。</strong>沒錯,就是中國人不太愛吃,卻被美國人列爲最好水產品之一的羅非魚。  
  這名患者的燒傷創面被包裹上魚皮後,就沒有再進行過繁瑣的更換,只是每天被採集血樣觀察變化。治療的第 12 天,魚皮開始變得乾燥和變硬,並且逐漸從傷口上脫落。於是治療人員決定清除左上肢的魚皮,這時發現患者的皮膚已經逐漸癒合。
  到了第 17 天,把患者體表的魚皮完全清除。他被二度燒傷的皮膚也已經完全重新長出上皮組織。 用魚皮治療燒傷看似奇葩,但這名被燒傷的男子纔不是第一個使用這種療法的人。<strong>早在幾年前,巴西就已經建議把羅非魚皮作爲生物材料來治療燒傷。</strong>
  在發達國家,受捐贈的人類皮膚有着大量的供應。<strong>但在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極其缺乏人類皮膚和人工替代品。</strong>如果只依靠人類捐贈的人體皮膚,也只能滿足巴西全國需求的1%。
  於是早期,他們大多簡陋地使用紗布和磺胺嘧啶銀乳霜包紮燒燙傷口。後者是一種含銀的燒傷膏,可以防止傷口被感染。但這藥也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對清除傷口和治癒方面沒有效果。而即便如此,燒傷患者仍然每天都需要更換紗布和藥物敷料,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
  如何解決人民燒燙傷皮膚的醫療問題?不算富裕的國家能否利用當地的優勢,找到一種既省錢又有效的治療方法呢?<strong>他們還真的找到了這樣一條捷徑,讓美國後來也不得不借鑑學習。</strong> 
  02
  長期以來,人們使用冷凍的豬皮或人類皮膚治療燒傷皮膚,是爲了保持傷口溼潤,並使替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轉移到傷者皮膚上,促進癒合。<strong>所以要找到替代材料,也就需要確保材料溼潤,膠原蛋白與人類皮膚相匹配。</strong>
  2014 年,塞阿拉州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提出了用動物皮治療燒燙傷的設想。但具體用哪種動物皮,還得經過實驗測試。他們也曾試過豬皮,豬皮的膠原蛋白結構和含量確實與人體皮膚高度一致,有利於加速生態組織恢復。<strong>但後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豬皮製成的真皮基質移植後,患者無法在內建立血液循環,而且容易引起感染。</strong>
  他們還嘗試使用更便宜易得的青蛙皮,青蛙皮有較強的抗感染物質,覆蓋燒傷創面後不容易引起感染。但青蛙皮和人體皮膚的蛋白質的結構成分,卻並沒有那麼一致。於是這兩者都沒有得到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的醫用許可。
  直到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種更優越的材料,羅非魚皮。<strong>這後來成爲經過 ANVISA 註冊許可,第一種可以用於治療燒傷的動物皮膚。</strong> 
  在巴西,養魚業是一項產業龐大的生意。原產於非洲的羅非魚,在上世紀 70 年代被引入巴西后,開始大規模養殖,如今已經成爲一種十分常見的魚類。但漁民們通常會丟棄養殖羅非魚的魚皮,因爲它的口感並不太好。
  就是這樣一種被丟棄的材料,卻在手術室裏大放異彩。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strong>羅非魚皮中含有大量的 1 型和 3 型膠原蛋白,和人類的皮膚十分相似。</strong><strong>而其含量甚至比人類皮膚中的含量更高。</strong>
  而且羅非魚皮能夠很好的促進細胞粘附,並且促進表皮纖維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這些特性都讓羅非魚皮成爲一種十分優越的燒傷異種移植物。 
  2015 年,研究人員開始在小白鼠和人類志願者身上進行治療測試。他們先用熱水反覆沖洗從水庫採購來的新鮮羅非魚皮,然後進行絕熱處理。完成初步殺菌後,魚皮再經過大約 20 天的放射性殺菌處理。在此之後,實驗室還需要將魚皮放置在-4℃環境下冷藏,保質期能達到兩年。
  在測試中,羅非魚皮治療法的確比傳統療法週期更短。同樣程度燒傷的對象而言,前者的結痂時間縮短了大約 4 天。而患者傷口更能保持溼潤的狀態,有利於恢復。
  <strong>2016 年下半年,研究人員把羅非魚皮治療燒傷的方法推廣到臨牀患者中,用來治療二度或三度燒燙傷的患者。</strong>患者的傷口被魚皮覆蓋,在治療期間無需更換魚皮,大約等待8~12 天后揭下魚皮,傷口已經能基本癒合。
  同時,就患者的感受而言,無需換藥的魚皮治療顯然減輕了疼痛體驗,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相應減少了許多。迄今已經有超過 70 名患者接受過羅非魚皮療法,<strong>這個因資源受限而生的新型技術,如今已經成爲全球領先的燒傷創面治療方法</strong>,許多國家的醫藥機構紛紛前往尋求合作。 
  03
  自古以來,中國人常常調侃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當今美國,卻出現了熊掌緊緊被魚皮包裹的“怪誕”場景。
  2017 年 12 月 4 日,美國加州爆發了一場災難性的山火,火勢遍及一千多平方公里,持續了一個多月才被撲滅。火災中有幾位特殊的受害者——兩隻成年雌性黑熊和一頭只有 5 個月大的雄獅。
  <strong>它們都遭受了三度燒傷,腳爪流着鮮血,厚厚的毛髮和腳墊開始脫落,疼痛到幾乎站不住腳,其中一隻熊還懷着孕。</strong>它們被送到加州野生動物管理局,接受加州大學一名獸醫,傑米·佩頓的救治。 
  <strong>在此之前,美國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沒有使用魚皮治療燒傷的先例。</strong>佩頓自然也沒想到這個方法,她嘗試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先清理灼傷,清除死組織並塗上藥膏。但接下來,覆蓋燒傷表皮和止痛這兩個步驟進行得異常艱難。
  這些不同尋常的病患完全不會配合救治工作,它們在劇烈的疼痛下暴躁不安,而且未必會吞下隱藏在食物中的止痛藥。更有甚者,它們還可能撕咬並吃下纏在爪子上的繃帶,造成腸梗阻。
  而它們的傷口大概需要四到六個月才能痊癒,期間還需要不斷地更換藥物和紗布。每一次都是病患的煎熬,也是獸醫的艱難。 
  <strong>這時,佩頓想起曾經在巴西讀過一篇報道,報道介紹了一種用羅非魚皮治療燒傷患者的方法。</strong>在美國,通常使用人皮和豬皮來治療燒傷。羅非魚皮的價格顯然更便宜易得,她決定大膽嘗試一番。
  他們將消毒好的羅非魚皮縫合到熊掌上,然後用宣紙和玉米皮代替繃帶包裹魚皮。所有的包紮材料都是可食用的,即使熊試圖咬食繃帶,也不會造成腸阻塞。
  這種方法的確降低了它們的疼痛感,一隻熊從鎮定劑的藥效中醒來,平靜地觀望四周,也能踩在魚皮做成的腳墊上行走。十天後,它們被燒傷的部位已經長出了新的皮膚。一個月後,兩隻特殊的黑熊患者已經被放回森林,雄獅由於還年幼,所以被送到了護理機構撫育。
  經過這次治療,佩頓成了美國使用羅非魚皮治療燒傷的先驅。她後來陸續被邀請去給燒傷的小馬等其他動物治療,這種療法也已經進入了獸醫領域。 
  燒傷作爲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卻無法在世界各國得到平等的治療普及。在收入較高的國家,人們可以使用昂貴的皮膚替代品。而在相對較貧窮的國家,他們曾經只能用簡陋的繃帶和燙傷膏。<strong>人們常呼籲平等,但在傷痛疾患當前,後者總是難免受到更多的苦難。</strong>
  而醫學的發展不僅是爲了人類享有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應該是讓更多的人有能力享用技術。<strong>至少在治療燒傷的問題上,羅非魚這道“佳餚”就給不平衡的醫療環境縫合了一些創傷。</strong> <em>
</e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