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自主创新与自主实现

       看了很多的所谓自主创新,越来越觉得称之为自主实现比较合适,创新以我的理解应该是世界首创,如果国外已经实现,然后借助于资料或者其他手段打听到对方的功能如何,性能如何,再进行的开发功能或性能上比人多一个或一个,实现应不能归于创新一类,只能称之为自主实现,因为你没有承担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

  这里之所以较这个真,主要是那些所谓的自主创新的内行们”别忽悠人家外行,人都不傻,最后砸的是大家的名声与饭碗。

  自主实现又分为几种,一种是看到别人有,然后自己重新实现了一次,这也值当尊重,至少对于开发人员来讲,是一种自我的创新;另外几种就不值当的去说了,一是拿着开源去包装;另一种是部分用着别人的功能去实现,但不承认。当然如此做法不过相关人员求自己的升官发财。

  中国有没有自主创新,我认为有,当前情况下标榜自己的有时候不一定是(为了所谓的创新而创新),不标榜的不一定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实现)。

  从大势的眼光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国原创或自主创新会越来越多,当然中间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创新我有一个个人定义:创新的应来源于现实或未来的真实或假设需求基础上的,需求本身是一种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方法或工具,如果你有幸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为此提出了一套独创性的方法或搞了一套新工具,如果能够比较完美的解决了你的问题,是一种创新;如果这个问题是假设的,别人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机会遇到,当第二个碰到类似问题时,那你之前的工作就是创新。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有时候针对首次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因为有了问题才会解决的动力。

  在老外的创新机制里面,总有一些人不断的提出问题,一些不断的解决问题,由于国内外发展时代上的代差因此创新都在老外那里。

  国与国之间的创新竞争,好比就是大家共同走上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道上,有的人走的快,不断发现新的果实,好处是它可以吃的很干净,坏处是有毒自己扛。对于第二名来讲,有时候会眼涎第一名的那种口福,不断的发狠要走在前面,但走在前面不是嘴上说就行的,要有勇气,要有决心,要有能力,要敢于牺牲,但有这些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有时候也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

  对于中国接下来的创新大势,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看点:

  (1)现在迎来新技术浪潮,中国积累的数十年的基础人才数量上的优势、财力上的优势、因庞大人口而带来的潜在用户市场上的优势,一旦被引爆将会遥遥领先,我觉得中国刚开始会在应用层面上有一些原创性的成果,同时一些传统的应用会因为巨大的用户量而产生新的发展潜力,应用上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国会在基础领域迎来突破,理由是人的贪婪的,通过应用上创新会带来的一些收益,但较之基础领域上创新的收益不过九牛一毛,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上,以及付出至少80%由应用创新转向基础创新失败的成本下,将会迎来几个点的基础创新,就几个点就够了,会再度以几何倍数的效果去推动应用创新,即而再由应用拉动基础,如此反复,达到一个新的创新平衡点。

 (2)一定程度上放松或减少监管,不能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同样的道理不能即让人创新,又不能容忍别人试错,有时候监管越是严厉的只会产生更多的不公平与更大的腐败,因为监管越是严厉如果对于监管者本身没有强有力的约束而只是靠内部或其自我约束,那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加强一下知识产权保护,有时候我们在使用各种盗版或免费软件时,可能无形之中在伤害大家的创新意识了。另外知识产权的申报费用可以降低。鼓励开源与分享精神;加大对于小型创业企业与个人的创意点首创保护力度,鼓励大企业进行收购而非恶意竞争性研发与替代,尽量减少大家心中大而全,小而全的思路。

 (4)科研项目采用风险投资与回报机制,要求科研的投入有回报,即国家今年投1000万,三年之后要回收3000万,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拒绝在这个领域内投入,因为没有回报的科研投入只会带来为了科研而科研。将科研项目上的钱交给用户,让用户们去决定使用谁的产品,这样会带来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国家的扶持要有度,要通过类似于VC/PE资本家压迫式的方式逼着出回报。

 (5)加强过程监管,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是申请时难,交差时容易,过程没有监管,另外项目办公室往往是科研外行人,从专业性上与精力上完全达不到监管需要,因此这里建议加强过程透明性,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所有的项目(包括涉密项目的非涉密部分)全过程向全社会公开,这样即能接受全社会的过程监管,总会有人愿意干这种事;当然如有问题可以立刻中止项目资金拨付,项目资金的拨付过程以及花费过程也可以全部实时公开,防止内部财务潜规则。此外对于所有项目上的数据与成果要及时拿出来让全社会分享,相信很多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调动一下科研人员积极性,对于年纪太大的科研人员建议不要再给新项目了,有时候30岁是一个坎,项目应多交给35岁之前的人去做,比如60%的项目由35岁之前的人牵头;30%的项目交给35-45岁之间;10%以上的交给45以上的;这样从事科研的人永远都是年轻人,一些科研元老级的人可以专职去做宏观架构、教书育人、以及经验指导与传承;对于科研人员一年无法投入50%精力搞专职研究的,建议就别再去申请项目了,何苦没有风流事枉担风流名,要搞科研就搞专心搞几年,也不枉数十年苦学。

 (7)国家出一部分钱,成立面向基础领域的VC/PE基金,另外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成立更多的VC/PE投资基金;例如向某些人专门购买创意点,公开发布由另外一批人去实现,交给专职营销的人去包装,再由市场上的大企业进行收购。

 (8)政策与体制上应多做减法;

 


发布了8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14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