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模型、測試模型

1.測試用例:向被測試的對象提供的一組集合,集合中包含:測試環境、操作步驟、測試數據、預期結果等
2.開發模型:
軟件生命週期:需求、計劃、設計、編碼、測試、運行維護(共6個階段)
瀑布模型:需求->計劃->設計->編碼->測試
優點:強調開發的階段性
強調早期計劃及需求調查
強調產品測試
缺點:風險往往遲至後期的測試階段才顯露,失去及早糾正的機會
依賴於早期的唯一一次需求調查,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
單一流程,開發中的經驗教訓不能反饋應用於本產品的過程
適合項目:需求比較穩定的項目
螺旋模型:漸進式開發模型的代表之一
優點:強調嚴格的全過程風險管理
強調開發階段的質量
提供機會檢討項目是否有價值繼續下去
缺點:引入嚴格的風險意識、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這對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
需要投入人員、資金和時間的投入
適合項目:規模龐大、複雜度高、風險大的項目
增量模型:逐塊建造
迭代模型:反覆求精
*** 敏捷模型:
敏捷宣言:1)個體與交互重於過程和工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2)可用的軟件重於完備的文檔(輕文檔)
3)客戶協作重於合同談判(客戶全程參與)
4)響應變化重於遵循計劃(擁抱變化,有時間要求)
敏捷開發常用方式:scrum
scrum由product owner(產品負責人)、scrum master(敏捷教練)和team(團隊)組成。
特點:迭代開發:將產品的開發分解爲若干個小sprint(迭代),週期1-4周不等。參與團隊成員5-9人。
基本流程:1)產品負責人整理user story。 2)發佈計劃會議。3)迭代計劃會議。4)每日例會。5)演示會議。6)回顧會議
敏捷中的測試:挑戰1:輕文檔。挑戰2:快速迭代
3.軟件測試v模型:
用戶需求:階段瞭解需求的目的,大概的功能
需求分析與系統:指定測試計劃
編碼:進行測試用例的編寫
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一般由研發人員或白盒測試工程師來執行
白盒測試:用代碼去測試研發人員的代碼
黑盒測試:手動測試
單元測試:白盒測試
集成測試:白盒和黑盒測試
系統測試:數據準備,環境搭建,測試執行,缺陷管理,測試報告的輸出
驗收測試:客戶測試,策劃人員對客戶進行培訓
缺點:發現問題比較晚,修改成本大,給人一種測試不重要的錯覺
優點:把每個階段劃分的更詳細,和瀑布模型比較像
軟件測試w模型:
優點:快速儘早發現問題
減少測試時間,加快測試進度
降低了修改問題的成本
缺點:串行
不適用于敏捷模型
配置管理:相當於圖書館的圖書管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