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 6 新特性系列 第 1 部分,Instrumentation 新功能

2006 年底,Sun 公司發佈了 Java Standard Edition 6(Java SE 6)的最終正式版,代號 Mustang(野馬)。跟 Tiger(Java SE 5)相比,Mustang 在性能方面有了不錯的提升。與 Tiger 在 API 庫方面的大幅度加強相比,雖然 Mustang 在 API 庫方面的新特性顯得不太多,但是也提供了許多實用和方便的功能:在腳本,WebService,XML,編譯器 API,數據庫,JMX,網絡和 Instrumentation 方面都有不錯的新特性和功能加強。 本系列 文章主要介紹 Java SE 6 在 API 庫方面的部分新特性,通過一些例子和講解,幫助開發者在編程實踐當中更好的運用 Java SE 6,提高開發效率。

本文是 本系列 的第一篇,介紹了 Java SE 6 在 Instrumentation 方面的新特性。

Instrumentation 簡介

利用 Java 代碼,即 java.lang.instrument 做動態 Instrumentation 是 Java SE 5 的新特性,它把 Java 的 instrument 功能從本地代碼中解放出來,使之可以用 Java 代碼的方式解決問題。使用 Instrumentation,開發者可以構建一個獨立於應用程序的代理程序(Agent),用來監測和協助運行在 JVM 上的程序,甚至能夠替換和修改某些類的定義。有了這樣的功能,開發者就可以實現更爲靈活的運行時虛擬機監控和 Java 類操作了,這樣的特性實際上提供了一種虛擬機級別支持的 AOP 實現方式,使得開發者無需對 JDK 做任何升級和改動,就可以實現某些 AOP 的功能了。

在 Java SE 6 裏面,instrumentation 包被賦予了更強大的功能:啓動後的 instrument、本地代碼(native code)instrument,以及動態改變 classpath 等等。這些改變,意味着 Java 具有了更強的動態控制、解釋能力,它使得 Java 語言變得更加靈活多變。

在 Java SE6 裏面,最大的改變使運行時的 Instrumentation 成爲可能。在 Java SE 5 中,Instrument 要求在運行前利用命令行參數或者系統參數來設置代理類,在實際的運行之中,虛擬機在初始化之時(在絕大多數的 Java 類庫被載入之前),instrumentation 的設置已經啓動,並在虛擬機中設置了回調函數,檢測特定類的加載情況,並完成實際工作。但是在實際的很多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辦法在虛擬機啓動之時就爲其設定代理,這樣實際上限制了 instrument 的應用。而 Java SE 6 的新特性改變了這種情況,通過 Java Tool API 中的 attach 方式,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在運行過程中動態地設置加載代理類,以達到 instrumentation 的目的。

另外,對 native 的 Instrumentation 也是 Java SE 6 的一個嶄新的功能,這使以前無法完成的功能 —— 對 native 接口的 instrumentation 可以在 Java SE 6 中,通過一個或者一系列的 prefix 添加而得以完成。

最後,Java SE 6 裏的 Instrumentation 也增加了動態添加 class path 的功能。所有這些新的功能,都使得 instrument 包的功能更加豐富,從而使 Java 語言本身更加強大。





回頁首


Instrumentation 的基本功能和用法

“java.lang.instrument”包的具體實現,依賴於 JVMTI。JVMTI(Java Virtual Machine Tool Interface)是一套由 Java 虛擬機提供的,爲 JVM 相關的工具提供的本地編程接口集合。JVMTI 是從 Java SE 5 開始引入,整合和取代了以前使用的 Java Virtual Machine Profiler Interface (JVMPI) 和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Debug Interface (JVMDI),而在 Java SE 6 中,JVMPI 和 JVMDI 已經消失了。JVMTI 提供了一套”代理”程序機制,可以支持第三方工具程序以代理的方式連接和訪問 JVM,並利用 JVMTI 提供的豐富的編程接口,完成很多跟 JVM 相關的功能。事實上,java.lang.instrument 包的實現,也就是基於這種機制的:在 Instrumentation 的實現當中,存在一個 JVMTI 的代理程序,通過調用 JVMTI 當中 Java 類相關的函數來完成 Java 類的動態操作。除開 Instrumentation 功能外,JVMTI 還在虛擬機內存管理,線程控制,方法和變量操作等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函數。關於 JVMTI 的詳細信息,請參考 Java SE 6 文檔(請參見 參考資源)當中的介紹。

Instrumentation 的最大作用,就是類定義動態改變和操作。在 Java SE 5 及其後續版本當中,開發者可以在一個普通 Java 程序(帶有 main 函數的 Java 類)運行時,通過 –javaagent 參數指定一個特定的 jar 文件(包含 Instrumentation 代理)來啓動 Instrumentation 的代理程序。

在 Java SE 5 當中,開發者可以讓 Instrumentation 代理在 main 函數運行前執行。簡要說來就是如下幾個步驟:

  1. 編寫 premain 函數

    編寫一個 Java 類,包含如下兩個方法當中的任何一個

    public static void premain(String agentArgs, Instrumentation inst);		[1]
    public static void premain(String agentArgs);			[2]
    

    其中,[1] 的優先級比 [2] 高,將會被優先執行([1] 和 [2] 同時存在時,[2] 被忽略)。

    在這個 premain 函數中,開發者可以進行對類的各種操作。

    agentArgs 是 premain 函數得到的程序參數,隨同 “–javaagent”一起傳入。與 main 函數不同的是,這個參數是一個字符串而不是一個字符串數組,如果程序參數有多個,程序將自行解析這個字符串。

    Inst 是一個 java.lang.instrument.Instrumentation 的實例,由 JVM 自動傳入。java.lang.instrument.Instrumentation 是 instrument 包中定義的一個接口,也是這個包的核心部分,集中了其中幾乎所有的功能方法,例如類定義的轉換和操作等等。

  2. jar 文件打包

    將這個 Java 類打包成一個 jar 文件,並在其中的 manifest 屬性當中加入” Premain-Class”來指定步驟 1 當中編寫的那個帶有 premain 的 Java類。(可能還需要指定其他屬性以開啓更多功能)

  3. 運行

    用如下方式運行帶有 Instrumentation 的 Java 程序:

    java -javaagent:jar文件的位置[=傳入premain的參數]
    

對 Java 類文件的操作,可以理解爲對一個 byte 數組的操作(將類文件的二進制字節流讀入一個 byte 數組)。開發者可以在“ClassFileTransformer”的 transform 方法當中得到,操作並最終返回一個類的定義(一個 byte 數組)。這方面,Apache 的 BCEL 開源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讀者可以在參考文章“Java SE 5 特性 Instrumentation 實踐”中看到一個 BCEL 和 Instrumentation 結合的例子。具體的字節碼操作並非本文的重點,所以,本文中所舉的例子,只是採用簡單的類文件替換的方式來演示 Instrumentation 的使用。

下面,我們通過簡單的舉例,來說明 Instrumentation 的基本使用方法。

首先,我們有一個簡單的類,TransClass, 可以通過一個靜態方法返回一個整數 1。

public class TransClass {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1;
    }
}				

我們運行如下類,可以得到輸出 ”1“。

public class TestMainInJa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new TransClass().getNumber());
    }
}		

然後,我們將 TransClass 的 getNumber 方法改成如下: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2;
}	

再將這個返回 2 的 Java 文件編譯成類文件,爲了區別開原有的返回 1 的類,我們將返回 2 的這個類文件命名爲 TransClass2.class.2。

接下來,我們建立一個 Transformer 類: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lang.instrument.ClassFileTransformer;
import java.lang.instrument.IllegalClassFormatException;
import java.security.ProtectionDomain;

class Transformer implements ClassFileTransformer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classNumberReturns2 = "TransClass.class.2";

    public static byte[] getBytesFromFile(String fileName) {
        try {
            // precondition
            File file = new File(fileName);
            InputStream is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long length = file.length();
            byte[] bytes = new byte[(int) length];

            // Read in the bytes
            int offset = 0;
            int numRead = 0;
            while (offset <bytes.length
                    && (numRead = is.read(bytes, offset, bytes.length - offset)) >= 0) {
                offset += numRead;
            }

            if (offset < bytes.length) {
                throw new IOException("Could not completely read file "
                        + file.getName());
            }
            is.close();
            return bytes;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rror occurs in _ClassTransformer!"
                    + e.getClass().getName());
            return null;
        }
    }

    public byte[] transform(ClassLoader l, String className, Class<?> c,
            ProtectionDomain pd, byte[] b) throws IllegalClassFormatException {
        if (!className.equals("TransClass")) {
            return null;
        }
        return getBytesFromFile(classNumberReturns2);

    }
}

這個類實現了 ClassFileTransformer 接口。其中,getBytesFromFile 方法根據文件名讀入二進制字符流,而 ClassFileTransformer 當中規定的 transform 方法則完成了類定義的替換轉換。

最後,我們建立一個 Premain 類,寫入 Instrumentation 的代理方法 premain:

public class Pre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premain(String agentArgs, Instrumentation inst)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UnmodifiableClassException {
        inst.addTransformer(new Transformer());
    }
}

可以看出,addTransformer 方法並沒有指明要轉換哪個類。轉換髮生在 premain 函數執行之後,main 函數執行之前,這時每裝載一個類,transform 方法就會執行一次,看看是否需要轉換,所以,在 transform(Transformer 類中)方法中,程序用 className.equals("TransClass") 來判斷當前的類是否需要轉換。

代碼完成後,我們將他們打包爲 TestInstrument1.jar。返回 1 的那個 TransClass 的類文件保留在 jar 包中,而返回 2 的那個 TransClass.class.2 則放到 jar 的外面。在 manifest 裏面加入如下屬性來指定 premain 所在的類:

Manifest-Version: 1.0
Premain-Class: Premain

在運行這個程序的時候,如果我們用普通方式運行這個 jar 中的 main 函數,可以得到輸出“1”。如果用下列方式運行:

java –javaagent:TestInstrument1.jar –cp TestInstrument1.jar TestMainInJar

則會得到輸出“2”。

當然,程序運行的 main 函數不一定要放在 premain 所在的這個 jar 文件裏面,這裏只是爲了例子程序打包的方便而放在一起的。

除開用 addTransformer 的方式,Instrumentation 當中還有另外一個方法“redefineClasses”來實現 premain 當中指定的轉換。用法類似,如下:

public class Pre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premain(String agentArgs, Instrumentation inst)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UnmodifiableClassException {
        ClassDefinition def = new ClassDefinition(TransClass.class, Transformer
                .getBytesFromFile(Transformer.classNumberReturns2));
        inst.redefineClasses(new ClassDefinition[] { def });
        System.out.println("success");
    }
}

redefineClasses 的功能比較強大,可以批量轉換很多類。





回頁首


Java SE 6 的新特性:虛擬機啓動後的動態 instrument

在 Java SE 5 當中,開發者只能在 premain 當中施展想象力,所作的 Instrumentation 也僅限與 main 函數執行前,這樣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在 Java SE 5 的基礎上,Java SE 6 針對這種狀況做出了改進,開發者可以在 main 函數開始執行以後,再啓動自己的 Instrumentation 程序。

在 Java SE 6 的 Instrumentation 當中,有一個跟 premain“並駕齊驅”的“agentmain”方法,可以在 main 函數開始運行之後再運行。

跟 premain 函數一樣, 開發者可以編寫一個含有“agentmain”函數的 Java 類:

public static void agentmain (String agentArgs, Instrumentation inst);		[1]
public static void agentmain (String agentArgs);			[2]

同樣,[1] 的優先級比 [2] 高,將會被優先執行。

跟 premain 函數一樣,開發者可以在 agentmain 中進行對類的各種操作。其中的 agentArgs 和 Inst 的用法跟 premain 相同。

與“Premain-Class”類似,開發者必須在 manifest 文件裏面設置“Agent-Class”來指定包含 agentmain 函數的類。

可是,跟 premain 不同的是,agentmain 需要在 main 函數開始運行後才啓動,這樣的時機應該如何確定呢,這樣的功能又如何實現呢?

在 Java SE 6 文檔當中,開發者也許無法在 java.lang.instrument 包相關的文檔部分看到明確的介紹,更加無法看到具體的應用 agnetmain 的例子。不過,在 Java SE 6 的新特性裏面,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揭示了 agentmain 的用法。這就是 Java SE 6 當中提供的 Attach API。

Attach API 不是 Java 的標準 API,而是 Sun 公司提供的一套擴展 API,用來向目標 JVM ”附着”(Attach)代理工具程序的。有了它,開發者可以方便的監控一個 JVM,運行一個外加的代理程序。

Attach API 很簡單,只有 2 個主要的類,都在 com.sun.tools.attach 包裏面: VirtualMachine 代表一個 Java 虛擬機,也就是程序需要監控的目標虛擬機,提供了 JVM 枚舉,Attach 動作和 Detach 動作(Attach 動作的相反行爲,從 JVM 上面解除一個代理)等等; 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則是一個描述虛擬機的容器類,配合 VirtualMachine 類完成各種功能。

爲了簡單起見,我們舉例簡化如下:依然用類文件替換的方式,將一個返回 1 的函數替換成返回 2 的函數,Attach API 寫在一個線程裏面,用睡眠等待的方式,每隔半秒時間檢查一次所有的 Java 虛擬機,當發現有新的虛擬機出現的時候,就調用 attach 函數,隨後再按照 Attach API 文檔裏面所說的方式裝載 Jar 文件。等到 5 秒鐘的時候,attach 程序自動結束。而在 main 函數裏面,程序每隔半秒鐘輸出一次返回值(顯示出返回值從 1 變成 2)。

TransClass 類和 Transformer 類的代碼不變,參看上一節介紹。 含有 main 函數的 TestMainInJar 代碼爲:

public class TestMainInJa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new TransClass().getNumber());
        int count = 0;
        while (true) {
            Thread.sleep(500);
            count++;
            int number = new TransClass().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number);
            if (3 == number || count >= 10) {
                break;
            }
        }
    }
}

含有 agentmain 的 AgentMain 類的代碼爲:

import java.lang.instrument.ClassDefinition;
import java.lang.instrument.Instrumentation;
import java.lang.instrument.UnmodifiableClassException;

public class Agen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agentmain(String agentArgs, Instrumentation inst)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UnmodifiableClass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st.addTransformer(new Transformer (), true);
        inst.retransformClasses(TransClass.class);
        System.out.println("Agent Main Done");
    }
}

其中,retransformClasses 是 Java SE 6 裏面的新方法,它跟 redefineClasses 一樣,可以批量轉換類定義,多用於 agentmain 場合。

Jar 文件跟 Premain 那個例子裏面的 Jar 文件差不多,也是把 main 和 agentmain 的類,TransClass,Transformer 等類放在一起,打包爲“TestInstrument1.jar”,而 Jar 文件當中的 Manifest 文件爲:

Manifest-Version: 1.0
Agent-Class: AgentMain

另外,爲了運行 Attach API,我們可以再寫一個控制程序來模擬監控過程:(代碼片段)

import com.sun.tools.attach.VirtualMachine;
import com.sun.tools.attach.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
// 一個運行 Attach API 的線程子類
static class Attach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final List<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listBefore;

        private final String jar;

        AttachThread(String attachJar, List<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vms) {
            listBefore = vms;  // 記錄程序啓動時的 VM 集合
            jar = attachJar;
        }

        public void run() {
            VirtualMachine vm = null;
            List<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listAfter = null;
            try {
                int count = 0;
                while (true) {
                    listAfter = VirtualMachine.list();
                    for (VirtualMachineDescriptor vmd : listAfter) {
                        if (!listBefore.contains(vmd)) { 
// 如果 VM 有增加,我們就認爲是被監控的 VM 啓動了
// 這時,我們開始監控這個 VM
                            vm = VirtualMachine.attach(vmd);
                            break;
                        }
                    }
                    Thread.sleep(500);
                    count++;
                    if (null != vm || count >= 10) {
                        break;
                    }
                }
                vm.loadAgent(jar);
                vm.detach();
            } catch (Exception e) {
                 ignore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new AttachThread("TestInstrument1.jar", VirtualMachine.list()).start();

}

運行時,可以首先運行上面這個啓動新線程的 main 函數,然後,在 5 秒鐘內(僅僅簡單模擬 JVM 的監控過程)運行如下命令啓動測試 Jar 文件:

java –javaagent:TestInstrument2.jar –cp TestInstrument2.jar TestMainInJar

如果時間掌握得不太差的話,程序首先會在屏幕上打出 1,這是改動前的類的輸出,然後會打出一些 2,這個表示 agentmain 已經被 Attach API 成功附着到 JVM 上,代理程序生效了,當然,還可以看到“Agent Main Done”字樣的輸出。

以上例子僅僅只是簡單示例,簡單說明這個特性而已。真實的例子往往比較複雜,而且可能運行在分佈式環境的多個 JVM 之中。





回頁首


Java SE 6 新特性:本地方法的 Instrumentation

在 1.5 版本的 instumentation 裏,並沒有對 Java 本地方法(Native Method)的處理方式,而且在 Java 標準的 JVMTI 之下,並沒有辦法改變 method signature, 這就使替換本地方法非常地困難。一個比較直接而簡單的想法是,在啓動時替換本地代碼所在的動態鏈接庫 —— 但是這樣,本質上是一種靜態的替換,而不是動態的 Instrumentation。而且,這樣可能需要編譯較大數量的動態鏈接庫 —— 比如,我們有三個本地函數,假設每一個都需要一個替換,而在不同的應用之下,可能需要不同的組合,那麼如果我們把三個函數都編譯在同一個動態鏈接庫之中,最多我們需要 8 個不同的動態鏈接庫來滿足需要。當然,我們也可以獨立地編譯之,那樣也需要 6 個動態鏈接庫——無論如何,這種繁瑣的方式是不可接受的。

在 Java SE 6 中,新的 Native Instrumentation 提出了一個新的 native code 的解析方式,作爲原有的 native method 的解析方式的一個補充,來很好地解決了一些問題。這就是在新版本的 java.lang.instrument 包裏,我們擁有了對 native 代碼的 instrument 方式 —— 設置 prefix。

假設我們有了一個 native 函數,名字叫 nativeMethod,在運行中過程中,我們需要將它指向另外一個函數(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標準的 JVMTI 之下,除了 native 函數名,其他的 signature 需要一致)。比如我們的 Java 代碼是:

package nativeTester;
class nativePrefixTester{
	…
	native int nativeMethod(int input);
	…
}

那麼我們已經實現的本地代碼是:

jint Java_nativeTester_nativeMethod(jclass thiz, jobject thisObj, jint input);

現在我們需要在調用這個函數時,使之指向另外一個函數。那麼按照 J2SE 的做法,我們可以按他的命名方式,加上一個 prefix 作爲新的函數名。比如,我們以 "another_" 作爲 prefix,那麼我們新的函數是:

jint Java_nativeTester_another_nativePrefixTester(jclass thiz, jobject thisObj, 
jint input);

然後將之編入動態鏈接庫之中。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新的本地函數,接下來就是做 instrument 的設置。正如以上所說的,我們可以使用 premain 方式,在虛擬機啓動之時就載入 premain 完成 instrument 代理設置。也可以使用 agentmain 方式,去 attach 虛擬機來啓動代理。而設置 native 函數的也是相當簡單的:

premain(){  // 或者也可以在 agentmain 裏
…
if (!isNativeMethodPrefixSupported()){
		return; // 如果無法設置,則返回
}
setNativeMethodPrefix(transformer,"another_"); // 設置 native 函數的 prefix,注意這個下劃線必須由用戶自己規定
…
}

在這裏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是在任何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設置 native 函數的 prefix 的。首先,我們要注意到 agent 包之中的 Manifest 所設定的特性:

Can-Set-Native-Method-Prefix

要注意,這一個參數都可以影響是否可以設置 native prefix,而且,在默認的設置之中,這個參數是 false 的,我們需要將之設置成 true(順便說一句,對 Manifest 之中的屬性來說都是大小寫無關的,當然,如果給一個不是“true”的值,就會被當作 false 值處理)。

當然,我們還需要確認虛擬機本身是否支持 setNativePrefix。在 Java API 裏,Instrumentation 類提供了一個函數 isNativePrefix,通過這個函數我們可以知道該功能是否可以實行。

二是我們可以爲每一個 ClassTransformer 加上它自己的 nativeprefix;同時,每一個 ClassTransformer 都可以爲同一個 class 做 transform,因此對於一個 Class 來說,一個 native 函數可能有不同的 prefix,因此對這個函數來說,它可能也有好幾種解析方式。

在 Java SE 6 當中,Native prefix 的解釋方式如下:對於某一個 package 內的一個 class 當中的一個 native method 來說,首先,假設我們對這個函數的 transformer 設置了 native 的 prefix“another”,它將這個函數接口解釋成:

由 Java 的函數接口

native void method()

和上述 prefix"another",去尋找本地代碼中的函數

void Java_package_class_another_method(jclass theClass, jobject thiz);  
// 請注意 prefix 在函數名中出現的位置!

一旦可以找到,那麼調用這個函數,整個解析過程就結束了;如果沒有找到,那麼虛擬機將會做進一步的解析工作。我們將利用 Java native 接口最基本的解析方式,去找本地代碼中的函數:

void Java_package_class_method(jclass theClass, jobject thiz);

如果找到,則執行之。否則,因爲沒有任何一個合適的解析方式,於是宣告這個過程失敗。

那麼如果有多個 transformer,同時每一個都有自己的 prefix,又該如何解析呢?事實上,虛擬機是按 transformer 被加入到的 Instrumentation 之中的次序去解析的(還記得我們最基本的 addTransformer 方法嗎?)。

假設我們有三個 transformer 要被加入進來,他們的次序和相對應的 prefix 分別爲:transformer1 和“prefix1_”,transformer2 和 “prefix2_”,transformer3 和 “prefix3_”。那麼,虛擬機會首先做的就是將接口解析爲:

native void prefix1_prefix2_prefix3_native_method()

然後去找它相對應的 native 代碼。

但是如果第二個 transformer(transformer2)沒有設定 prefix,那麼很簡單,我們得到的解析是:

native void prefix1_prefix3_native_method()

這個方式簡單而自然。

當然,對於多個 prefix 的情況,我們還要注意一些複雜的情況。比如,假設我們有一個 native 函數接口是:

native void native_method()

然後我們爲它設置了兩個 prefix,比如 "wrapped_" 和 "wrapped2_",那麼,我們得到的是什麼呢?是

void Java_package_class_wrapped_wrapped2_method(jclass theClass, jobject thiz); 
// 這個函數名正確嗎?

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事實上,對 Java 中 native 函數的接口到 native 中的映射,有一系列的規定,因此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字符要被代入。而實際中,這個函數的正確的函數名是:

void Java_package_class_wrapped_1wrapped2_1method(jclass theClass, jobject thiz); 
// 只有這個函數名會被找到

很有趣不是嗎?因此如果我們要做類似的工作,一個很好的建議是首先在 Java 中寫一個帶 prefix 的 native 接口,用 javah 工具生成一個 c 的 header-file,看看它實際解析得到的函數名是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另外一個事實是,與我們的想像不同,對於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 prefix,虛擬機並不做更多的解析;它不會試圖去掉某一個 prefix,再來組裝函數接口。它做且僅作兩次解析。

總之,新的 native 的 prefix-instrumentation 的方式,改變了以前 Java 中 native 代碼無法動態改變的缺點。在當前,利用 JNI 來寫 native 代碼也是 Java 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它的動態化意味着整個 Java 都可以動態改變了 —— 現在我們的代碼可以利用加上 prefix 來動態改變 native 函數的指向,正如上面所說的,如果找不到,虛擬機還會去嘗試做標準的解析,這讓我們擁有了動態地替換 native 代碼的方式,我們可以將許多帶不同 prefix 的函數編譯在一個動態鏈接庫之中,而通過 instrument 包的功能,讓 native 函數和 Java 函數一樣動態改變、動態替換。

當然,現在的 native 的 instrumentation 還有一些限制條件,比如,不同的 transformer 會有自己的 native prefix,就是說,每一個 transformer 會負責他所替換的所有類而不是特定類的 prefix —— 因此這個粒度可能不夠精確。





回頁首


Java SE 6 新特性:BootClassPath / SystemClassPath 的動態增補

我們知道,通過設置系統參數或者通過虛擬機啓動參數,我們可以設置一個虛擬機運行時的 boot class 加載路徑(-Xbootclasspath)和 system class(-cp)加載路徑。當然,我們在運行之後無法替換它。然而,我們也許有時候要需要把某些 jar 加載到 bootclasspath 之中,而我們無法應用上述兩個方法;或者我們需要在虛擬機啓動之後來加載某些 jar 進入 bootclasspath。在 Java SE 6 之中,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了。

實現這幾點很簡單,首先,我們依然需要確認虛擬機已經支持這個功能,然後在 premain/agantmain 之中加上需要的 classpath。我們可以在我們的 Transformer 裏使用 appendToBootstrapClassLoaderSearch/appendToSystemClassLoaderSearch 來完成這個任務。

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在 agent 的 manifest 里加入 Boot-Class-Path 其實一樣可以在動態地載入 agent 的同時加入自己的 boot class 路徑,當然,在 Java code 中它可以更加動態方便和智能地完成 —— 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加入判斷和選擇成分。

在這裏我們也需要注意幾點。首先,我們加入到 classpath 的 jar 文件中不應當帶有任何和系統的 instrumentation 有關的系統同名類,不然,一切都陷入不可預料之中 —— 這不是一個工程師想要得到的結果,不是嗎?

其次,我們要注意到虛擬機的 ClassLoader 的工作方式,它會記載解析結果。比如,我們曾經要求讀入某個類 someclass,但是失敗了,ClassLoader 會記得這一點。即使我們在後面動態地加入了某一個 jar,含有這個類,ClassLoader 依然會認爲我們無法解析這個類,與上次出錯的相同的錯誤會被報告。

再次我們知道在 Java 語言中有一個系統參數“java.class.path”,這個 property 裏面記錄了我們當前的 classpath,但是,我們使用這兩個函數,雖然真正地改變了實際的 classpath,卻不會對這個 property 本身產生任何影響。

在公開的 JavaDoc 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Sun 的設計師們告訴我們,這個功能事實上依賴於 ClassLoader 的 appendtoClassPathForInstrumentation 方法 —— 這是一個非公開的函數,因此我們不建議直接(使用反射等方式)使用它,事實上,instrument 包裏的這兩個函數已經可以很好的解決我們的問題了。





回頁首


結語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 Java SE 6 裏面,instrumentation 包新增的功能 —— 虛擬機啓動後的動態 instrument、本地代碼(native code)instrumentation,以及動態添加 classpath 等等,使得 Java 具有了更強的動態控制、解釋能力,從而讓 Java 語言變得更加靈活多變。

這些能力,從某種意義上開始改變 Java 語言本身。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動態 腳本語言的大量涌現和快速發展,對整個軟件業和網絡業提高生產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種背景之下,Java 也正在慢慢地作出改變。而 Instrument 的新功能和 Script 平臺(本系列的後面一篇中將介紹到這一點)的出現,則大大強化了語言的動態化和與動態語言融合,它是 Java 的發展的值得考量的新趨勢。

 

摘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jse61/index.html

發佈了3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