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換(四):鏈路聚合

鏈路聚合

一、鏈路聚合理論部分

1. 鏈路聚合簡介

鏈路聚合是將多條物理鏈路捆綁在一起成爲一條邏輯鏈路,實現提高鏈路帶寬、提高可靠性和負載分擔。

2. 鏈路聚合基本概念

鏈路聚合組:若干條以太鏈路捆綁在一起所形成的邏輯鏈路
成員接口:組成邏輯鏈路的物理鏈路的接口稱爲成員接口
活動接口:邏輯鏈路中轉發數據的成員接口稱爲活動接口

3. 鏈路聚合方式

鏈路聚合方式有手工模式和LACP模式。手工模式下,Eth-Trunk的建立、成員接口的加入由手工配置,沒有鏈路聚合控制協議LACP的參與。當需要在兩個直連設備之間提供一個較大的鏈路帶寬而設備又不支持LACP協議時,可以使用手工模式。手工模式可以實現增加帶寬、提高可靠性和負載分擔的目的。通常使用LACP模式來配置鏈路聚合。

  • 系統LACP優先級
    兩端根據系統LACP優先級來協商主動端
  • 接口LACP優先級
    Eth-Trunk鏈路根據接口LACP優先級來協商活動接口,優先級高的接口將優先被選爲活動接口,接口LACP優先級值越小,優先級越高。
  • 成員接口間M:N備份
    鏈路聚合組中有M條活動鏈路,N條備份鏈路。當活動鏈路出現鏈路故障時,備份鏈路切換爲活動鏈路,轉發數據流量。
  • LACP 鏈路建立過程
    1)兩端設備互相發送LACPDU報文
    2)確定主動端和活動鏈路
    根據系統LACP優先級來確定主動端,若系統LACP優先級相同,比較設備MAC地址,MAC地址越小越優先。選出主動端後,兩端都會以主動端的接口優先級來選擇活動接口,如果主動端的接口優先級都相同則選擇接口編號比較小的爲活動接口
  • LACP搶佔
    使能LACP搶佔功能後,聚合組會始終保持高優先級的接口作爲活動接口的狀態。爲了避免由於某些鏈路狀態頻繁變化而導致Eth-Trunk數據傳輸不穩定的情況,設置搶佔延遲,使得處於備用狀態的鏈路將會等待一段時間後再切換到轉發狀態

4. 鏈路聚合負載分擔

  • 負載分擔方式
    根據具體應用選擇不同的負載分擔方式,負載分擔方式只在流量的出接口上生效。
    • 根據報文的源MAC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根據報文的目的MAC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根據報文的目的IP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根據報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進行負載分擔
    • 負載分擔方式只在流量的出接口上生效

二、鏈路聚合實驗部分

1. 實驗拓撲

路由交換(四):鏈路聚合

2. 實驗步驟

1)配置鏈路聚合方式爲LACP

interface 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2)配置成員接口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

3)配置系統LACP優先級,確定主動端

lacp priority 4096

4)配置接口LACP優先級,確定活動鏈路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lacp priority 4096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lacp priority 4096

4)配置活動接口數

interface Eth-Trunk1
 max active-linknumber 2

5)配置搶佔

interface Eth-Trunk1
 lacp preempt delay 30 

3. 實驗現象

查看eth-trunk 1
路由交換(四):鏈路聚合

路由交換(四):鏈路聚合

注:參考華爲產品手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