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選型:警惕軟件廠商設置的五大障眼法

    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前幾天參加一個信息化研討會,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ERP選型中軟件廠商設置的種種隱蔽障眼法。

  障眼法一:只談價格,不談需求。目前ERP軟件的價格越來越低,這本應是企業客戶喜聞樂見的事情。但事實上,雖然ERP軟件是一家比一家低價,但實施案例的失敗率也是越來越多;而軟件廠商的代表則是大喊冤屈:大家都把價格壓得這麼低,他們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才跟風降價或降低服務水平,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市場的一個法則是追求合理利潤,任何企業都以商業利益爲其主要目的,軟件廠商也不例外。顯然,不賺錢或者賠本的ERP項目,從簽約之日起就已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障眼法二:行業標杆案例經驗是空談。目前ERP市場銷售已進入標杆案例營銷時代,如果沒有在某一行業的成功案例,就難以說服客戶簽單。鑑於以上原因,軟件廠商都會包裝幾個拿得出手的所謂成功案例,以提升廣告宣傳效果。

  但無論是國外的知名廠商還是國內的廠商,其大多數分公司和代理商的諮詢實施實力十分欠缺,並不都擁有軟件廠商廣告標杆案例的經驗。

  所以,企業在選型時,除了重點關注軟件產品本身外,更要看實施顧問的信譽和實力。而有些急功近利的ERP廠商或其代理商一聽到有項目可做就瘋狂搶單,而不管自己是否有這個行業的實施經驗。

  障眼法三:新丁菜鳥的實施顧問。在ERP選型過程當中,問企業關心什麼因素時,他們會說關心軟件的功能、價格、品牌等。但是,很少有人會說關心實施顧問的素質。

  很明顯,這些企業在選型過程中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ERP實施顧問。常言道“三分技術、七分實施”,這說明好的實施顧問是ERP成功的重要條件。一些軟件廠商在ERP銷售攻堅時,可能會臨時組織一個表面看來資質和經驗非常強大的聯合實施團隊。但在項目實施時,這個強大的實施團隊往往會被偷樑換柱變成一羣新丁菜鳥團隊,這是一個許多軟件廠商都心照不宣和慣用的障眼法。

  一般來說,ERP的核心是管理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ERP是工業管理經驗和IT技術的智慧結晶,高水平的ERP實施人員是不可能速成的。目前在ERP市場上大多是剛參加工作兩三年的畢業生,成本是肯定低了,但質量就不好說了。

  障眼法四:平臺化的障眼法。在選擇ERP時,大部分企業都定位於“成熟套裝軟件+個性化二次開發”的思路上。由於不同行業的ERP系統很難有可比性,甚至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需求和目標也不一樣。因此,客戶根據企業管理特點和信息化目標進行二次開發是必要的。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許多廠商推出了所謂“平臺化”產品,但是很多中小型ERP軟件廠商打着平臺化的幌子欺瞞客戶的行爲仍然需要重點防範。

  障眼法五:快速實施背後是粗放式管理障眼法。目前ERP市場的報價五花八門,某些軟件廠商爲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獲得項目,不但軟件產品價格非常低廉,而且還承諾很多遠遠超過了自己承受能力的實施服務,甚至連實施顧問的人工成本都不夠。而且,在銷售時快速實施成爲了軟件廠商慣用的宣傳口號。但欲速則不達,廠商肯定不會明知道賠錢還要做,快速實施正是軟件廠商爲了節省成本而設置的一個隱蔽障眼法而已。

  一般來說,ERP項目實施至少要包括以下階段:項目準備與啓動、業務流程分析與優化、業務流程重組與確定、軟件參數配置、用戶培訓、系統上線等多個過程。它並不只是一個ERP軟件安裝的簡單過程。因此,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快速實施的背後往往意味着對實施過程的粗放式管理。而且,越是號稱能快速實施的ERP產品,肯定是缺乏審慎的行業分析與優化的應用過程,也肯定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

發佈了4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