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pen用法

最近在做聊天室时写到文件传输功能,使用到了fopen函数。发现相比于open函数在参数上要简单很多。

表头文件 
  #include 
  定义函数 
  FILE * fopen(const char * path,const char * mode); 
  函数说明 
  参数path字符串包含欲打开的文件路径及文件名,参数mode字符串则代表着流形态。 
  mode有下列几种形态字符串: 
  r 打开只读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r+ 打开可读写的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w 打开只写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0,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w+ 打开可读写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零,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a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会建立该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 
  a+ 以附加方式打开可读写的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会建立该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后,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 
  上述的形态字符串都可以再加一个b字符,如rb、w+b或ab+等组合,加入b 字符用来告诉函数库打开的文件为二进制文件,而非纯文字文件。不过在POSIX系统,包含Linux都会忽略该字符。由fopen()所建立的新文件会具有S_IRUSR|S_IWUSR|S_IRGRP|S_IWGRP|S_IROTH|S_IWOTH(0666)权限,此文件权限也会参考umask 值。 
  返回值 
  文件顺利打开后,指向该流的文件指针就会被返回。若果文件打开失败则返回NULL,并把错误代码存在errno 中。 
  附加说明 

  一般而言,开文件后会作一些文件读取或写入的动作,若开文件失败,接下来的读写动作也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fopen()后请作错误判断及处理。 

fopen和open之间的区别

1、缓冲文件系统与非缓冲系统的区别

缓冲文件系统(fopen):在内存为每个文件开辟一个缓存区,当执行读操作,从磁盘文件将数据读入内存缓冲区,装满后从内存缓冲区依次读取数据。写操作同理。
内存缓冲区的大小影响着实际操作外存的次数,缓冲区越大,操作外存的次数越少,执行速度快,效率高。缓冲区大小由机器而定。
借助文件结构体指针对文件管理,可读写字符串、格式化数据、二进制数据。
非缓冲文件系统(open):依赖操作系统功能对文件读写,不设文件结构体指针,只能读写二进制文件。

2、open属于低级IO,fopen属于高级IO

3、open返回文件描述符,属于用户态,读写需进行用户态与内核态切换。
   fopen返回文件指针

4、open是系统函数,不可移植
   fopen是标准C函数,可移植

5、一般用fopen打开普通文件,open打开设备文件

6、如果顺序访问文件,fopen比open快
   如果随机访问文件,open比fopen快

发布了6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6 · 访问量 5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