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ang的邊界檢查(3)

當數據從不可信的外部世界進入可信的內部區域時應該對數據進行檢查,這是Erlang程序設計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很多其他語言的原則)。倘若經過驗證,數據符合我們的預期,就沒必要做重複檢查了:寫代碼時只需要關注正確的情況即可,剩下的問題可以全權交由監督機制處理。這樣做可以大大縮減代碼的尺寸(想想我們在其他語言環境中,爲了邊界檢查浪費的精力吧),編輯錯誤的數量也會因爲可讀性的提升而減少。至於其餘的錯誤,由於我們並不刻意掩飾,進程因崩潰而重啓它們自然會被日誌記錄在案,從而令我們得以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着手解決(別忘了,Erlang是鼓勵崩潰的)。讓崩潰來的更猛烈些吧。
發佈了5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5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