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老人的發明創造及創業計劃和健康評估系統建立

    摘要:本文主要講了本人針對老人所採取的策略及本人未來的計劃,可能有些幼稚,各位大佬們請見諒。

               老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老年護理蘊含着巨大的需求。在國外,老年護理產業涉及到老年護理設備和用品、老年護理服務、老年護理培訓、老年教育、老年旅遊、老年金融保險等各個領域。護理內容則涉及到醫療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和終末關懷等各個方面。現在所產生的人口老齡化主要是上世紀爲限制人口而提出的計劃生育政策。並設爲我國基本國策之一。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出現了政府允許生二胎的現象,但對與我們90後無疑是巨大的災難。之前的看到的視屏,提到照顧一個老人需要耗費一個人50 percent 的精力。由此可以想到,如果兩個獨生子女結合,那麼4個老人將無法nurture。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沒有人是天才,牛頓也不是被蘋果砸到直接通靈,他肯定是之前一直在思考外有引力。那麼針對現象看本質從而解決,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麼現在問題已經發現了!上面我們提到老年護理產業的問題,在此我一一評論。首先是老年護理設備及用品。這一點就和發明創造了,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老人用,我們應該怎麼了解老人的問題,設備的創建需要什麼,這些都是問題。本人目前正處於Sophomore,沒時間也沒能力,只能在此提出設想。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老人用:老人首先是一個能力缺乏才用產品的。健康的老人跟正常人沒區別,那麼針對不同的老人應採取不同的策略,體現了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精準醫學。如:腦萎縮,腦功能障礙的系列老人所有的產品應該都是一鍵式。過於複雜可能連正常人都需要說明書。怎樣瞭解老人的問題需要的是後邊的護理服務和護理培訓。而設備的創建需要什麼,那就是創業計劃的問題。

老年護理服務:既然已經是服務了,那麼護理服務不僅僅是人在服務,機器應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不是學護理專業的,對護理不是很瞭解,那麼就本人的專業來講,輔助式機器設備明顯是最好的選擇。老年人畢竟年齡大,什麼都有可能發生,那麼一個快速的醫療通道必定需要,因爲有些時候不是因爲急性病太急,而是我們時間掌控不好。而快速的醫療通道將解決就醫不及時的問題。而老年的護理服務,當然就是我們後面提到的健康評估系統的建立。

關於老年教育。之前看到一篇新聞,日本一個老人60歲學編程81歲成功設計出了一款遊戲。先不說我們現在的老人,人都會變老,在河邊思考人生時考慮到自己老年會不會在廣場上跳廣場舞,我想是的,那麼茶餘飯後大家都在幹什麼...我想當我們老了,可能廣場上出現老人可能評論遊戲,籃球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具體解決纔是正道,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關於發明創造,先不提針對老人的,有一位學者在60年代曾提出未來的趨勢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人造器官。就目前來看,應該是實現了。那麼我們處在工業4.0時代應該怎麼順應趨勢,解決問題。首先是人工智能,AI在70年代就已經被美國的程序員做出來了,但並不是有記憶學習的功能,僅僅停留在設定程序層面上。我們的人工智能能做什麼,我覺得應該不需要記憶學習,而是老70年代的設定程序,但要建立風險評估的平臺,做一個眼鏡。老人能根據眼鏡上的提示來觀察周圍環境的風險程度及解決策略。眼鏡當然可以內置藍牙模塊,當摔倒時候打電話給醫生或者家人,當放下時候有開關,關閉藍牙系統。看到現在挺多人都帶藍牙耳機我覺得在眼鏡腿部安裝藍牙耳機很有必要,人工智能在提出建議時候能從耳機接受。

關於虛擬現實現在有些vr設備已經可以在網上試衣服了,可以實現跟實體店一樣的感覺。老人如果臥牀的話,完全可以用vr來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人造器官更不用講,老年人的必須。

創業計劃:做一家公司絕不是一件小事情。面對創業,我們上來不能直接做大事情,而是組成team,成立工作室。很多大公司的建立都是從工作室做起的,初期人員一定是有:藝術專業,計算機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護理專業,還要有一名技術指導,銷售人員和管理精英。我們初期必須做好國際化的準備,有育碧·蒙特利爾公司爲例,設定標準,召集全世界的愛好者共同創建工作室,我們都是老闆,不同國籍的同一工作室,有項目這個組做不完直接給別的國家的別的組,實現24小時工作開發不間斷。育碧在每個國家只有300人的開發小組,但全世界竟然有將近百萬的工作人員。雖然不同程序員做的可能會出現bug,但是高效率,高產量,特效好一定是育碧公司的優勢。從5個人的小工作室到全世界近百萬人的大廠。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鑑。

健康評估系統的建立:這個名詞令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醫療機器。如果當年提出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人造器官。那麼首先想到的就是,醫療機器,vr程序員和金屬外骨骼。健康評估系統必須測定人體的各種指標,並根據當代醫學的治療方案給出評估係數。具體算法的事情畢竟還是複雜的。目前北大的一羣人已經做出了一個健康評估系統的雛形,接下來就是我們這幫後繼者們的共同努力了。

假期在學習zigbee時候看到孟巖博客的一段話,在此分享給大家。

我觀察圈子裏很多成功,不成功的技術人,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個人核心競爭力是他獨特個性知識經驗組合。這個行業裏擁擠着上百萬的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不同在哪裏?不在於你學的是什麼技術,學的多深,IQ多少,而在於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如果這種組合,1.絕無僅有;2.在實踐中有價值;3.具有可持續發展性。那麼你就具有核心競爭力。因此發展應極大限度搞組合,而不是單項卓越。

我的故事到此就要結束了,本人在大連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二年級,需要有人能跟我搞組合。在此謝過大佬們了,也希望能聽到你們的故事。

發佈了3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8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