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標準略解(一):DOCTYPE、名字空間、語言編碼、樣式表等

DOCTYPE

開始製作符合標準的站點,第一件事情就是聲明符合自己需要的DOCTYPE。

查看本站首頁原代碼,可以看到第一行就是: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打開一些符合標準的站點,例如著名web設計軟件開發商Macromedia,設計大師Zeldman的個人網站,會發現同樣的代碼。而另一些符合標準的站點(例如k10k.net)的代碼則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那麼這些代碼有什麼含義?一定要放置嗎?

什麼是DOCTYPE

上面這些代碼我們稱做DOCTYPE聲明。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檔類型)的簡寫,用來說明你用的XHTML或者HTML是什麼版本。

其中的DTD(例如上例中的xhtml1-transitional.dtd)叫文檔類型定義,裏面包含了文檔的規則,瀏覽器就根據你定義的DTD來解釋你頁面的標識,並展現出來。

要建立符合標準的網頁,DOCTYPE聲明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組成部分;除非你的XHTML確定了一個正確的DOCTYPE,否則你的標識和CSS都不會生效。

XHTML 1.0 提供了三種DTD聲明可供選擇:

  • 過渡的(Transitional):要求非常寬鬆的DTD,它允許你繼續使用HTML4.01的標識(但是要符合xhtml的寫法)。完整代碼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 嚴格的(Strict):要求嚴格的DTD,你不能使用任何表現層的標識和屬性,例如<br>。完整代碼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 框架的(Frameset):專門針對框架頁面設計使用的DTD,如果你的頁面中包含有框架,需要採用這種DTD。完整代碼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我們選擇什麼樣的DOCTYPE

理想情況當然是嚴格的DTD,但對於我們大多數剛接觸web標準的設計師來說,過渡的DTD(XHTML 1.0 Transitional)是目前理想選擇(包括本站,使用的也是過渡型DTD)。因爲這種DTD還允許我們使用表現層的標識、元素和屬性,也比較容易通 過W3C的代碼校驗。

注:上面說的"表現層的標識、屬性"是指那些純粹用來控制表現的tag,例如用於排版的表格、背景顏色標識等。在XHTML中標識是用來表示結構的,而不是用來實現表現形式,我們過渡的目的是最終實現數據和表現相分離。

打個比方:人體模特換衣服。模特就好比數據,衣服則是表現形式,模特和衣服是分離的,這樣你就可以隨意換衣服。而原來HTML4中,數據和表現是混雜在一起的,要一次性換個表現形式非常困難。呵呵,有點抽象了,這個概念需要我們在應用過程中逐步領會。

補充

DOCTYPE聲明必須放在每一個XHTML文檔最頂部,在所有代碼和標識之上。

更多細節可以訪問W3C的網站

名字空間

DOCTYPE聲明好以後,接下來的代碼是: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lang="gb2312">

通常我們HTML4.0的代碼只是<html>,這裏的"xmlns"是什麼呢?

這個"xmlns"是XHTML namespace的縮寫,叫做"名字空間"聲明。名字空間是什麼作用呢?阿捷自己的理解是:

由於xml允許你自己定義自己的標識,你定義的標識和其他人定義的標識有可能相同,但表示不同的意義。當文件交換或者共享的時候就容易產生錯誤。爲了避免這種錯誤發生,XML採用名字空間聲明,允許你通過一個網址指向來識別你的標識。例如:

小王和小李都定義了一個<book>標識,如果小王的名字空間是"http://www.xiaowang.com",小李的名字空間 是"http://www.xiaoli.com",那麼當兩個文檔交換數據時,也不會混淆<book>標識,因爲它屬於不同的名字空間。

更通俗的解釋是:名字空間就是給文檔做一個標記,告訴別人,這個文檔是屬於誰的。只不過這個"誰"用了一個網址來代替。

XHTML是HTML向XML過渡的標識語言,它需要符合XML文檔規則,因此也需要定義名字空間。又因爲XHTML1.0不能自定義標識,所以它 的名字空間都相同,就是"http://www.w3.org/1999/xhtml"。如果你還不太理解也不要緊,目前階段我們只要照抄代碼就可以了。

後面的lang="gb2312",指定你的文檔用簡體中文。

定義語言編碼

第三步是定義你的語言編碼,類似這樣: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爲了被瀏覽器正確解釋和通過W3C代碼校驗,所有的XHTML文檔都必須聲明它們所使用的編碼語言,我們一般使用gb2312(簡體中文),製作多國語言頁面也有可能用Unicode、ISO-8859-1等,根據你的需要定義。

通常這樣定義就可以了。但是要補充說明的是,XML文檔並不是這樣定義語言編碼的,XML的定義方式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你在Macromedia.com的首頁代碼第一行就可以看見類似的語句,這也是W3C推薦使用的定義方法。那爲什麼我們不直接採用這種方法呢?原 因是一些瀏覽器對標準的支持不完善,不能正確理解這樣的定義方法,比如IE6/windows。所以在目前過渡方案下,我們依然推薦使用meta方式。當 然,你可以兩種方法都寫。

看本站源代碼,你會發現語言編碼定義的地方還多一句: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gb2312" />

這是針對老版本瀏覽器寫的,以保證各種瀏覽器都能正確解釋頁面。

注意:在上面聲明語句的最後,你看到有一個斜槓"/",這和我們以前的HTML4.0的代碼寫法不同。原因是XHTML語法規則要求所有的標識都必 須有開始和結束。例如<body>和</body>、<p>和</p>等,對於不成對的標識,要求在標 識最後加一個空格,然後跟一個"/"。例如<br>寫成<br />、<img>寫成<img />,加空格的原因是避免代碼連在一起瀏覽器不識別。

調用樣式表

用web標準設計網站,過渡的方法主要是採用XHTML+CSS,css樣式表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所有網頁設計師必須熟練掌握CSS,如果你以前不常用,那麼現在就開始學習吧。要製作符合web標準的網站,不懂CSS是設計不出漂亮的頁面的。

事實上,所有表現的地方都需要用CSS來實現。我們以前都習慣用table來定位和佈局,現在要改用DIV來定位和佈局。這是思維方式的變化,一開始有些不習慣。呵呵,任何變革都會有阻力的,爲了享受標準帶來的"益處",放棄一些老的傳統做法是值得的。

外部調用樣式表

在以前,我們通常採用2種方法使用樣式表:
  • 頁面內嵌法:就是將樣式表直接寫在頁面代碼的head區。類似這樣:
<style type="text/css"> <!-- body { background : white ; color : black ; } --> </style>
  • 外部調用法:將樣式表寫在一個獨立的.css文件中,然後在頁面head區用類似以下代碼調用。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在符合web標準的設計中,我們使用外部調用法,好處不言而喻,你可以不修改頁面只修改.css文件而改變頁面的樣式。如果所有頁面都調用同一個樣式表文件,那麼改一個樣式表文件,可以改變所有文件的樣式。

雙表法調用樣式表

查看某些符合標準站點的原代碼,你可能看到,在調用樣式表的地方有如下2句: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style type="text/css" media="all">@import url( css/style01.css );</style>

爲什麼要寫兩次呢?

實際上一般情況下用外聯法調用(就是第一句)就足夠了。我這裏使用雙表調用只是一種示例。其中的"@import"命令用於輸入樣式表。而 "@import"命令在netscape 4.0版本瀏覽器是無效的。也就是說,當你希望某些效果在netscape 4.0瀏覽器中隱藏,在4.0以上或其它瀏覽器中又顯示的時候,你可以採用"@import"命令方法調用樣式表。

head區的其他設置

 

這些技巧主要講meta標籤設置的,其實與符合web標準關係不大,只要注意在最後加"/"關閉標籤就可以,但是既然是入門教程,就寫得詳細一點吧。

收藏夾小圖標

如果你將本站加入收藏夾,可以看到在收藏夾網址之前的IE圖標變成了本站特別的圖標收藏夾小圖標。要實現這樣效果很簡單,首先製作一個16x16的icon圖標,命名爲favicon.ico,放在根目錄下。然後將下面的代碼嵌入head區:

<link rel="icon" href="/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爲搜索引擎準備的內容

代碼如下,替換成你自己站點的內容就可以:

  • 允許搜索機器人搜索站內所有鏈接。如果你想某些頁面不被搜索,推薦採用robots.txt方法
<meta content="all" name="robots" />
  • 設置站點作者信息
<meta name="author" content="**@**,##" />
  • 設置站點版權信息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www.w3c.org,自由版權,任意轉載" />
  • 站點的簡要介紹(推薦)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新網頁設計師。web標準的教程站點,推動web標準在中國的應用" />
  • 站點的關鍵詞(推薦)
<meta content="designing, with, web, standards, xhtml, css, graphic, design, layout, usability, ccessibility, w3c, w3" name="keywords" />

先介紹這麼多。補充說明,前面花了5節都是講head區的代碼,實際頁面內容還一字未提,呵呵,不要急,其實head區是非常重要的,看一個頁面的head的代碼就可以知道設計師是否夠專業。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script>
發佈了3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