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腳非洲人,用戶體驗重什麼?

         這幾天想起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賣鞋的亞洲公司招聘業務員,有兩個人過來參加面試。公司安排他們去非洲考察,看有沒有市場。其中一個業務員甲先到了非洲,他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腳的,就馬上給老闆打電話,他說:老闆,非洲人都是赤腳的,不穿鞋,我們在這裏肯定沒有市場。於是他收拾收拾行李就打道回府了。隨後,另外一個業務員乙也到了非洲,他同樣也看到了非洲人都是不穿鞋子的,他趕緊給老闆打電話說:老闆,你趕緊生產鞋子,非洲這邊都是不穿鞋子的,這邊有很大的市場,你把鞋子運過來賣肯定會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一般我們讀完這個故事會認爲乙比較有眼光,想到了別人不能想的。但也有人說,這兩個都不對,都沒有去真正做市場調查,也許先弄點鞋的樣品過去,這樣的方案更完美。但今天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想說的是,非洲人與鞋到底是什麼關係,他們真的需要鞋嗎?不需要,因爲他們從來就不穿鞋,怎麼可能需要鞋?需要,因爲他們不穿鞋走路腳會難受,鞋會讓他們走的更舒服點。


         到底是用戶需要你的產品,還是你要用你的產品去開發、拓展、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其中是沒有一個絕對的關係,兩者是相互的。非洲人可能真的不需要鞋子,但是你把鞋子給他,讓他試試,他仍然會很高興,因爲這會讓他更舒服點。某一天,當他離不開鞋子,腳板變得嬌弱,那鞋子就成了他的生活必需品。所以這樣說,鞋子對於從不穿鞋的非洲人,可能是有市場的。前提是體驗變成習慣。


          互聯網快速發展下產生了很多科技產品,溝通無障礙的微信微博,送貨上門的京東淘寶,涵蓋吃喝玩樂各類活動的歇會兒網,我們真的需要這些產品嗎?我們只是不穿鞋的非洲人,在這些東西沒有出現以前,我們的生活也能正常運轉。現在你給我這些產品,讓我試着去用,去體驗,我會很開心,因爲它們確實能讓我的“腳”舒服點。互聯網下的各類產品就是各種鞋,漂亮的鞋,醜的鞋,實用的鞋,花哨的鞋,非洲人進入了選鞋階段!!!


         那“非洲人”有把體驗變成習慣嗎?用戶是注重體驗,但是產品開發者想要的更應該是將這種體驗變成用戶的習慣,重體驗,生活必須的。

 

發佈了4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