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錄光盤的結構及原理

市面上銷售的計算機軟件光盤或CD、VCD 等各種格式光盤是壓制的CD-ROM 光盤(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刻錄機所使用的刻錄盤是CD-R 盤和CD-RW 盤。壓制盤與刻錄盤的製造方式不同,盤片結構略有差異,但數據存儲原理是一樣的。在着手刻錄光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不同格式的光盤需要遵循相應的標準,同時還需要了解光盤有着不同的文件系統和不同的刻錄方式以及CD-R 和CD-RW 有着本質的區別等知識。
一、盤片結構與信息記錄原理
刻錄盤片是由透明聚碳酸脂材料盤基和多層塗敷層構成,其中,染料層在激光的燒蝕作用下記錄了數據信息。二進制的“0”和“1”是計算機記錄信息的根本,光盤記錄信息也不例外,但不經過“調製編碼”技術的處理,簡單的“0”和“1”是不能正確記錄數據的。下面以CD-R 盤爲例簡單介紹盤片的結構和信息記錄原理。
1.盤片物理結構
把印有圖案、標籤那面向上時,最下面的是聚碳酸脂盤基,盤基的上面有幾個塗敷層,從上至下的主要作用依次爲:
(1) 表面印刷層:就是印有文字圖案的一面。
(2) 保護層:起到保護反射層的作用。
(3) 反射層:噴鍍的金屬膜,讀取數據時用來反射激光。
◎刻錄盤軸向剖面局部放大圖
(4) 有機染料層:由不同的有機染料構成數據記錄層,刻錄時,激光就是在這一層進行燒蝕。
(5) 盤基:是透明聚碳酸脂材料。
和軟、硬盤軌跡不同的是,光盤是一條由內圈向外圈的螺旋狀軌跡而不是若干同心圓軌跡,在軌跡對應的染料層上有一些特定寬度和深度而長短不一的所謂“凹坑”,這些“凹坑”是在刻錄過程中由刻錄機的激光頭將激光束聚焦並按照數據要求燒蝕出來的,這一層也就構成了數據記錄層。在CD-ROM 盤上,是由壓模製造出來的,而刻錄盤是激光對染料層進行燒蝕的。刻錄盤的螺旋狀軌跡是在
“凹坑”
盤片製造中形成的,稱之爲預刻溝槽,數據就是沿着溝槽進行刻錄的。
2.信息記錄的物理原理
由於光盤存在凹坑和非凹坑、燒蝕和沒燒蝕部分,因此,當我們使用光盤讀取數據時,激光頭就會得到不同的激光反射率,由此而獲得不同的信號。但光盤記錄“0”或“1”的信息並非是簡單的以凹坑或非凹坑、燒
◎0 和1 信息記錄原理
蝕與未燒蝕、可否反射激光來表示的,而是由凹坑的長度或非凹坑平面的長度(在一定範圍內)表示若干個“0”,由凹坑部分的邊緣來表示“1”。也就是說,有沒有反射光都代表若干個“0”,而“1”是由激光的反射和不反射之間的信號跳變狀態來表示的。
CD-RW 盤片與CD-R 盤有所不同,CD-RW 盤片沒有反射層,是通過相變結晶材料的非結晶和固定結晶兩種狀態來記錄信號的。
3.信息記錄的邏輯原理
二進制的“0”和“1”是計算機記錄信息的根本,這是因爲在一個介質上如果記錄只有“0”和“1”的“數字信號”要比記錄多變的“模擬信號”容易得多。但是,在很多應用場合中,如果不加以變換處理(即編碼、解碼)則難以直接使用。例如硬盤,假設簡單地把有信號或沒有信號直接用“1”或“0”來表示就會出現問題。光盤同樣如此。在寫入數據時,當連續出現多個“1”和“0”時,將會使激光束的發射處於頻繁開通、關閉狀態,以至凹坑的長度變得很短,這將使光盤的製造工藝變得複雜甚至難以實現。在讀取數據時,很短的凹坑對於信號的識別來說會產生不穩定的數據,頻繁出現的“1”會引起伺服電路工作不穩定,頻繁出現的“0”會因爲較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長時間沒有“1”的出現導致解碼電路的壓控振盪器◎光盤的8到14比特調製編碼工作不穩定,同時,長距離的凹坑或平面也會影響讀取設備的跟蹤能力。因此,爲了正確記錄並再現數據,光盤採用了“8到14比特調製編碼”技術對源數據做通道編碼(EFM 調製)處理。
簡單解釋“8到14比特調製編碼”的原理就是將一個8bit 的數據轉換爲14bit 來表示。具體講,一個字節是8位,一個8位二進制的數應該表示28=256 個代碼。在這256個代碼中,由於上述種種原因造成兩類代碼不能直接使用,一類是現有的CD技術不允許連續記錄兩個或更多個“1”,另一類是連續記錄“0”的數量只能是2~10個。因此,一個8位的256個代碼中包含了上述兩類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非法代碼,換言之,8位的合法代碼數量不足256個。讓我們再來看看14位二進制的數,一個14位二進制的數可以表示爲214=16384 個代碼,雖然其中也包括上述那些非法代碼,但如果在14位的16384個代碼中剔除這兩類非法代碼,便可以得到256個合法代碼,將其與8位二進制的256個代碼建立一個精確對應關係的“檢查表”,並存放在驅動器的ROM 中供編解碼使用,這樣就可以達到正確表示8位的256個代碼的目的。另外,爲避免在碼間產生非法碼(比如上一碼的結束和下一碼的開始都是“1”),又在碼間增加三位“耦合位”(解碼時再將其過濾掉),最終,8位數據編碼爲17位的代碼。就是這樣,我們纔可以將數據正確地寫入光盤,並順利地讀出並使用之。
我們再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就容易理解了,假設把十進制的0到9十個數字分配給十個人作爲代號,但由於有兩個人認爲4和7是不吉祥數字而拒不接受(4和7是非法代碼不能使用),因此,在這裏採用十進制顯然不敷使用。如果採用十二進制的00到0B這12個數字作爲代號,並且去掉04和07不用,把剩下的十個合法代碼與十進制0到9建立一個對應關係後,再分配給那十個人就沒有問題了。
二、光盤的標準與格式
我們常用的有數據光盤、VCD 視頻光盤以及CD音樂光盤等不同類型。如果是從市面上買來的壓制光盤,各種盤片從外表上看不出任何區別,如果是刻錄所用空白光盤,同樣的盤片可以刻錄出不同類型的光盤。儘管不同數據類型光盤的結構與信息記錄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但不同類型的光盤需要遵循相應格式標準來製造,不然光盤就不能正常使用。不同的光盤標準決定了光盤的不同類型,刻錄不同類型的光盤需要在刻錄軟件中選擇不同的刻錄格式,例如,刻錄視頻文件如果選擇了數據光盤格式,則刻錄出來的盤片就不能在VCD 播放機中播放。
1.光盤的標準
光盤標準定義了光盤的尺寸及其物理特性、編碼標準、信息存儲、錯誤校正等方面的技術內容,主要標準有紅皮書、黃皮書、綠皮書、白皮書、藍皮書、橙皮書。每個標準定義了不同格式的光盤,例如,通常所說的Audio CD(Digital Audio) 音樂光盤是遵照紅皮書標準所規定的CD-DA 格式製造或刻錄的,而計算機數據光盤是遵照黃皮書標準所規定的CD-ROM 格式製造或刻錄的。
紅皮書規定的CIRC(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 基本錯誤校正方案可以滿足CD-DA 格式的音樂CD光盤的要求,但數據光盤相對於CD音樂光盤而言,前者對於數據正確率有着較高的要求,CIRC 不能滿足其糾錯需要。因此,黃皮書在紅皮書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錯誤檢測和錯誤校正。
黃皮書有“Mode 1”和“Mode 2”兩種模式,其中,“Mode 1”指定了“錯誤檢測碼”(EDC)和“錯誤校正碼”(ECC),而“Mode 2”仍然沿用了紅皮書的CIRC 錯誤校正方案。黃皮書這一標準的誕生爲計算機CD-ROM 的應用打開了方便之門,可存儲任何計算機數據文件。但在實際刻錄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爲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刻錄普通數據光盤時要選擇“Mode 1”。黃皮書CD-ROM Mode 2 的規格延伸是另一種格式,CD-ROM/XA ,這是介於黃皮書和CD-I 之間的格式,增加了聲音與資料交錯編排(Interleaving) 的存貯信息方式,允許同一張光盤混合存放數據文件、音頻和圖像(視頻)等數據,可用來製作遊戲光盤、多媒體光盤等。
隨後出現的是綠皮書標準,該標準定義了CD-I 格式的光盤,這是一種集成文字、圖形、影音、動畫、照片等數據的交互式多媒體光盤,該標準涉及到硬件播放設備,可在特定音視頻消費電子產品上播放。綠皮書還定義了CD-ROM Mode 2 下的“Form 1”和“Form 2”兩種方式,“Form 1”每扇區有2048 字節用戶數據,有EDC 和ECC ,可用於存儲數據;每扇區有2324字節的用戶數據,
“Form 2”無EDC 和ECC ,可用於存儲音像資料。
白皮書定義了VCD 光盤的格式標準,在日常刻錄中應用較爲廣泛,例如錄像帶轉VCD 格式光盤,動態或靜態電子相冊製作VCD 格式光盤等。VCD 格式光盤是一種在CD-ROM/XA 格式光盤上記錄CD-I 信息的方式,且只能以“Mode 2”或以CD-DA 格式來作記錄。
橙皮書是定義CD-MO 、CD-WO 、CD-R 、CD-RW 光盤存儲設備的系統格式標準,盤片和設備都要遵循這個標準。
藍皮書標準定義了CD Extra 格式光盤,該格式的第一區段爲音頻軌道,第二個區段爲數據軌道,在音響設備中可以播放音頻,在計算機中可以播放音頻或讀取其後的數據文件。
對於一般刻錄用戶來說,不必深入掌握光盤標準技術細則,簡單瞭解上述概念就可以了,這是因爲在實際刻錄工作中,我們面臨的選擇是光盤格式,而不是光盤標準。
2.常見的光盤格式與類型
較爲常見的光盤格式有以下幾種,有些是由單一標準所定義,有些屬於多標準混合模式或擴展模式。
CD-ROM:這是普遍所見的計算機數據光盤,其上存放的是各種格式的電腦數據文件。這種格式光盤主要在第四、五、九、十章加以介紹。
CD-DA:音樂CD格式,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CD唱片,其上存放的是音頻格式的數據。這種格式光盤主要在第八、十二章加以介紹。
CD-ROM/XA:這是CD-ROM 的擴展,允許數據文件和音頻、視頻數據在一張光盤上共存,也稱爲混合模式光盤。這種格式光盤以及其他特殊格式將在第十二章加以介紹。
以上是兩種基本格式與一種擴展模式,由此可派生多種模式光盤。
Video CD: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VCD 格式影碟,是一種多軌道光盤,第一軌是數據軌道,主要是存放視頻光盤的系統文件,第二軌以後是視頻軌道。第一軌也可添加用戶數據文件,製作多媒體光盤。這種格式光盤主要在第五、六、七、十二章加以介紹。
Mixed Mode CD:這是單區段多軌道混合模式光盤,在同一區段中,數據軌道在前,音頻軌道在後,常用於帶CD音軌的遊戲光盤或多媒體光盤。這種格式光盤將在第十二章加以介紹。
CD Extra:這是具有多區段的擴展模式CD光盤,包含第一區段音頻軌道和第二區段計算機數據文件,可用於CD播放機或電腦一般應用於音樂多媒體光盤,市面上比較少見。這種格式光盤也將在第十二章加以介紹。
其他還有一些並不常見的格式類型就不一一介紹了。
3.用於刻錄光盤的文件格式
CD-ROM 格式光盤存儲的是各類計算機文件,瀏覽、使用其中的文件與瀏覽、使用硬盤上的文件是完全相同的,但其他格式光盤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雖然CD-DA 格式的音樂光盤存儲了數百兆字節、幾十分鐘長度的音頻數據,但瀏覽光盤卻只是Track01.cda 、Track02.cda 等1kB 大小的快捷方式文件名。我們在刻錄CD音樂光盤時也會發現,若干個幾十兆字節的WAV 文件在刻錄後將變成1kB 大小的Trackxx.cda,這是因爲CD-DA 格式音樂光盤中的Trackxx.cda 不是實實在在的存儲音頻數據的文件,原來的WAV 文件中的音頻數據將轉換爲音頻軌道(簡稱音軌)存儲在光盤中,當我們播放時,音頻數據就從這些音軌中讀取。一般情況下,音軌是不可見的,這一點與數據光盤截然不同。如果我們把WAV 文件按照CD-ROM 格式刻錄時,情況將大不相同,雖然光盤中仍然是同樣大小的WAV 文件,但CD 播放機卻不能識別這種光盤,即使在CD播放軟件中也不能以播放CD光盤的方式來播放。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例如Video CD 格式光盤,儘管光盤上也有許多文件,文件夾MPEGAV 下面的DAT 類型的文件也能夠在Windows 中打開並播放,但這只不過是以視頻文件的形式來使用它,而不是以視頻光盤格式使用。因此,儘管VCD 光盤中也有實實在在的電腦文件,但其本質即光盤格式卻是Video CD,否則就不能被VCD 機所識別和播放,在電腦上也不能以“播放影碟”或“Open VideoCD”的方式來播放。另外,如果視頻文件MPG 或AVI 沒有按照Video CD 格式刻錄或者是把源文件添加在Video CD 格式的ISO 9660 數據軌道中,VCD 機同樣也不能識別,播放軟件也不能按照播放影碟的方式來播放。
目前,刻錄軟件的功能大爲增強,雖然可選擇的刻錄格式有許多,但基本格式就是上面介紹的幾種。如Boot CD( 引導光盤),實際是CD-ROM 格式增加了引導信息(文件)。還有MP3 光盤,如果按照CD-ROM 格式刻錄,則只能在電腦或兼容MP3 的播放機中播放,如果按照CD-DA 格式刻錄(有些刻錄軟件需要安裝相應插件),就可以當作CD音樂光盤在播放機中播放了。關於光盤格式與源文件格式的關係還有許多例子不再一一列舉。
刻錄光盤的源文件格式大致有以下四大類。
數據格式文件:電腦中所有的文件格式如果按照CD-ROM 格式刻錄,仍將保持原有格式,包括音頻和視頻格式文件等。使用光盤文件的方法與使用電腦文件是一樣的,即光盤上的數據是以計算機文件的形式存在的。
音頻格式文件:如WAV 、MP3 、WMA 、APE 等。如果用於刻錄CD-DA 格式,文件將轉換爲CD 音軌,一個音頻文件是一個音軌,每張CD光盤最多有99軌(其他格式光盤也是如此),每個音軌對應一個曲目。如果用於刻錄視頻格式光盤,將轉換爲視頻軌道中的音頻流。
視頻格式文件:如標準MPG 、AVI 等,如果用於刻錄Video CD 等視頻格式光盤,文件將轉換爲視頻軌道(簡稱視軌),並且仍然以相應格式的文件存在。如果一張光盤上只有一部電影,便只有一個視軌,如果是卡拉OK、MTV 等光盤,那麼有多少視頻節目,就會有同樣數量的視軌。如果視頻光盤上的視軌數量比節目數量多出一、二個,多出的視軌一般都是出版商製作的片頭或版權信息。其他視頻文件或流媒體文件如RM、AVI 等,不經轉換則不能直接刻錄爲視頻格式光盤。
圖像格式文件:從光盤標準看,這種格式一般應用在未能普及的PHOTO CD 或混合模式光盤中。但大多數應用是製作VCD 2.0 高清晰度靜態圖像,刻錄光盤後將以VCD 2.0 格式的視頻軌道形式存在。另外還可作爲源素材應用在電子相冊製作中,有些製作方式可能轉換爲視軌,有些製作方式可能仍然保持圖像格式,但只能在電腦中播放。
綜上所述,光盤標準定義了不同格式的光盤,刻錄不同格式光盤所用的源文件格式也不盡相同,同樣的源文件刻錄爲不同格式的光盤,其結果可能大相徑庭。大多數光盤格式所用的源文件是同一類格式,還有些光盤格式所用源文件的格式不止一類。一般來說,刻錄CD-ROM 格式的數據光盤比較簡單,無須考慮文件格式,只要在刻錄軟件中選擇“數據光盤”,無論哪種格式文件,統統添加進來就可以了。但刻錄音頻格式或視頻格式光盤則不然,需要事先根據刻錄光盤的格式準備好相應格式的源文件,同時還要注意,即使格式正確但參數不符合要求也不能進行刻錄,這一點在相關章節將具體說明。

三、光盤的文件系統和光盤的刻錄方式

光盤文件系統決定了所用操作系統的讀取兼容性,正確的光盤刻錄方式可以達到正常使用光盤的目的。

1.光盤的文件系統

我們都知道,硬盤有FAT16 、FAT32 、NTFS 等文件系統,不同文件系統之間有的可以互相訪問,有的不能,光盤同樣如此。光盤的文件系統與文件名的命名密切相關,刻錄光盤時,只有選擇適當的文件系統,才能達到正常使用光盤文件的預期結果。

ISO 9660:這是通用光盤文件系統,不受操作系統兼容性的限制,可以在DOS 、Windows 、

Macintosh 、OS/2 以及UNIX 等不同操作系統上讀取。其中有Level 1 和Level 2 兩個標準。Level 1 採用“8.3”的文件命名格式和限制,名字不得包含“!”、“@”、“#”、“$”、“%”、“^”、“+”、“&”、“(”、&ldquomage.taobao.com/forum/smiles/icon_wink.gif" border=0>”、“-”、“+”、“=”等非法符號,只允許使用“A”~“Z”、“0”~“9”和下劃線“_”,目錄

深度限制爲8層。Level 2 允許最長31個字符的文件名,但是不支持DOS 和Windows 3.x 。

Joliet: 這是微軟定義的光盤文件系統,是ISO 9660 的擴展。支持DOS 、Windows,且可使用中

文長文件名和空格。文件名、分隔符以及擴展名的總長度限制在64個字符內,同時也可以記錄“8.3”

格式的文件名以便於在DOS 或Windows 3.x 下使用。

Romeo:這是Adaptec 公司定義的文件系統。支持Windows ,可使用中文文件名,文件名總長爲

128個字符。

UDF:是CD-RW 增量包寫方式採用的文件系統。增量包寫方式(Packet Writing )也稱之爲包

寫方式、封包刻錄等。

其他如蘋果HFS 、索尼CD-RFS 等文件系統很少使用,不再介紹。

2.光盤的軌道和區段

光盤數據的邏輯存儲單位的概念有扇區、軌道和區段,扇區無需我們用戶關心,但軌道與區段是刻錄設置中的重要選項,如果選擇不當,有些時候會影響光盤的正常使用。無論刻錄哪種格式光盤或是哪種格式的數據,都是以軌道(Track )方式寫入。例如,這一次我們刻錄了一首歌曲、一段視頻或100MB 的數據文件,同樣都是一個軌道(有些刻錄軟件稱之爲音軌、光軌),軌道在光盤上是物理存在的。但是,無論這一次我們刻錄了多少數據文件或多少首歌曲,其形成的一個或幾個軌道統統劃分在一個邏輯區域中,即區段(Session),區段是邏輯存在的,一個區段最多包含1~99個軌道。一個軌道刻錄數據後,不能再把新的數據添加到該軌道中,但一個區段刻錄後可以選擇是否關閉區段,如果關閉,則以後不能再把新的軌道刻錄在該區段中。否則,刻錄結束後可以進行第二次刻錄並追加新的軌道至該區段(一般用於音樂CD的刻錄)。在英文版刻錄軟件中關閉區段稱之爲“Close Session”。另外,在刻錄設

置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選項是“關閉光盤(Close Disc)”。如果關閉光盤,無論光盤是否還有剩餘空間,

無論是追加軌道還是區段,以後不能再次刻錄。如果不關閉光盤,則以後可以再次追加新的數據到新的

區段。例如,有5首歌曲共30分鐘,刻錄音樂CD不到半張光盤,剩餘空間浪費太可惜,在刻錄時可以

選擇不關閉區段、不關閉光盤,下次再刻錄時可將新的歌曲刻錄到同一區段,並從第6個軌道開始排列。

如果是刻錄數據光盤,每次刻錄必須關閉區段,但可以選擇不關閉光盤,以後可以將新的數據刻錄到第

二區段中。關於區段的概念將在第四章詳細介紹。

3.光盤的刻錄方式

光盤的刻錄方式有5種,可縮寫爲:TAO 、SAO、DAO 、MS、PW。

TAO:即軌道一次刻錄(Track-at-once) 。是在一個刻錄過程中逐個刻錄所有軌道,多於一個軌道

時,前一軌道結束時激光頭關閉,刻錄下一軌道時再打開。因此,以Track-at-once 方式刻錄的軌道之

間有間隔縫隙,如果數據軌道之後是音軌,則間隔爲2~3s,如果是音軌之間則間隔2s,這一點對於刻錄數據光盤則沒有影響。以TAO 方式刻錄音樂CD時,可以選擇不關閉區段,以後還可以在同一區段添加新的音軌,但數據光盤無效。區段沒有關閉的音樂CD不能在CD或VCD 播放機上播放,沒有關閉的區段可以在刻錄軟件中進行關閉或者在二次追加時選擇關閉區段,這樣就可以在CD或VCD 機上播放了。以TAO 方式刻錄時,除選擇關閉區段與否外還可以選擇是否關閉光盤,如果不關閉光盤,以後還可以繼續追加刻錄下一區段,如果選擇關閉光盤則無論光盤是否還有剩餘空間,以後都不能再進行追加刻錄,相當於給光盤進行了寫保護。

SAO: 即區段一次刻錄(Session-at-once) 。是在一個刻錄過程中只刻錄一個區段,且關閉區段並保持光盤不關閉,以後還可以繼續追加刻錄下一區段。

DAO: 即光盤一次刻錄(Disc-at-once) 。是在一次刻錄過程中刻入全部數據的方式,無論有多少軌道一氣呵成。光盤全部容量可以刻滿數據,也可以不必刻滿,但在刻錄結束時均會自動關閉光盤,即使還有剩餘空間也不能再進行追加刻錄。DAO 方式刻錄多軌道時,在轉換軌道之間不打開、關閉激光頭,可以消除軌道間隔,這是與TAO 方式的不同之處。

MS: 即多區段刻錄(Multi-Session) 。每次刻錄過程只刻錄且關閉一個區段,但不關閉光盤,剩餘空間下次可以繼續追加刻錄下一區段。因此,光盤上存在多個區段,稱之爲多區段光盤。如果光盤中只有一個區段,但光盤沒有關閉,也可稱爲多區段光盤。這種方式多用於數據光盤的刻錄,方便之處在於不必一次刻滿整盤。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出於某種意願而需要刻錄多卷光盤,若非導入前一區段進行追加刻錄,將導致並非如人意的多卷光盤的產生,從而出現丟失以前刻錄數據的尷尬局面,這一點也將在第四章詳細介紹。

以上是CD-R 光盤的4種刻錄方式,第5種是CD-RW 光盤的刻錄方式Packet Writing 。

PW:這是增量包寫方式(Packet Writing) 。即以64kB 的數據包爲寫入單位進行寫操作,以前是CD-RW 刻錄類型所採取的惟一刻錄方式,近年來有些刻錄軟件還可以採用ISO 9660 格式寫入。增量包寫方式可用於CD-RW 盤,也可用於CD-R 盤。與上述4種使用Nero 等刻錄軟件不同的是,採用包寫方式需要特定軟件DirectCD 等,所寫光盤的文件系統採用的是UDF 。

還有一個刻錄選項“OTF(On The Fly)”方式,即漢化版中的“飛機式”,不應該與上述5種刻錄方式混淆。OTF 選項是決定在正式刻錄前是否製作臨時映像文件的選項,也是提高刻錄成功率的選項,與5種刻錄方式無關,選擇此項與否,所刻出的盤片都是一樣的。而上面介紹的5種刻錄方式的選擇與否將會得到不同的盤片,比如,選擇DAO 不但可以消除軌間間隙且將光盤關閉,不選DAO 的結果恰恰相反。因此,還是稱“OTF”爲一種操作方式爲好,就好像刻盤前選與不選測試一樣。

四、CD-R 與CD-RWCD-R 和CD-RW 所表述的含義不僅是兩種不同的刻錄盤片,同時也是兩種不同的刻錄技術。

1.CD-R 和CD-RW 的本質區別

在具體刻錄操作中的主要區別是,CD-R 刻錄技術必須要啓動一個刻錄軟件並在刻錄軟件界面中進行CD-R 或CD-RW 盤的“刻”就像我們編輯處理一幅圖像必須要啓動一個圖像處理軟

(刻錄)操作,件一樣。而CD-RW 刻錄技術不必啓動刻錄軟件,只需安裝諸如DirectCD 等包寫方式軟件的後臺程序就可以隨時隨地向刻錄機中的CD-R 或CD-RW 盤片“寫”如同向軟硬盤寫入一樣的方

(寫入)文件,便。例如,可以在“我的電腦”中把文件“拖”到刻錄機中的盤片裏,可以在應用軟件中“保存”或“另存”到刻錄機中的盤片中,還可以被右鍵菜單的“發送”命令所執行而發送到刻錄機裏的盤片內,另外也可以對盤片中的文件進行任意複製、刪除或更名等一切Windows 的常規文件操作。因此,無論使用的是CD-R 盤還是CD-RW 盤,同樣都可以進行上述“刻”或“寫”的操作,即CD-R 盤可以採用CD-RW“寫”方式,CD-RW 盤也可以採用CD-R“刻”方式。“刻”與“寫”的本質區別不完全在於使用CD-R 盤片還是CD-RW 盤片,而關鍵還在於“刻”與

“寫”的技術本身。對於刻錄盤的適用場合來說,也不完全在於使用的是CD-R 盤還是CD-RW 盤,而往往與採用“刻”還是“寫”的方式有關。一些初涉刻錄領域的用戶由於沒有理解“刻”與“寫”的本質區別以及適用場合的使用限制,往往會出現刻錄的光盤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爲了避免在敘述上的混淆,通常可以把使用Nero 等各種刻錄軟件的“刻錄”操作稱爲“刻”,就是說將數據刻到光盤上,而把使用DirectCD 之類軟件的“刻錄”操作稱爲“寫”,這樣可在技術上表述得更加準確。以下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強調“刻”與“寫”的原因所在。一個例子是有的用戶問:“爲什麼光驅不認我刻的CD-R 盤?”究其真正原因,該盤是採用CD-RW“寫”方式把文件直接拖到光盤裏,由於“寫”方式採用的是包寫方式的UDF 文件系統,儘管光驅可以識別CD-R 盤,但某些操作系統卻不能識別。第二個例子是“爲什麼我刻的VCD 盤不能被VCD 機所識別?”其實該盤的刻錄操作一點毛病也沒有,原因是所用的CDRW盤不能被大多VCD 機所識別。因此,在這“刻”與“寫”的不同之中,陰差陽錯地會出現許多問題。

2.CD-RW 盤的使用限制

大家都知道,CD-R 盤與CD-ROM 一樣可直接用於普通光驅或音視頻播放機,但CD-RW 盤的使用卻有些限制。CD-RW 盤只能被支持“Multiread”(多重讀寫)技術的光驅所識別,雖然目前光驅產品均已支持“Multiread”技術,但24x以下的光驅並不支持,這樣的用戶如果不準備更新光驅,可在CD-RW 刻錄機中讀取數據。另外,CD-RW 盤也不能被大多數家用CD機、VCD 機所識別和播放。例如上面第二個例子,這是由於CD-RW 盤和CD-R 盤的激光反射率不同所至。不過,目前部分新型播放機或CD隨身聽也開始支持CD-RW 盤。

CD-RW 盤在理論上可重複寫入或刻錄一千次左右,名牌廠家的CD-RW 盤只要使用保養得當,其刻寫次數可以超過理論值。因此,在刻錄軟件中使用CD-RW 盤來做刻錄實驗,不失爲一個掌握刻錄技術,提高刻錄水平的好手段。採用“刻”方式的本身並不會影響CD-RW 盤片的使用壽命,但是在多次“刻”或“寫”的重複使用過程當中需要注意避免物理損傷,否則,損傷部位以後的區域不能繼續刻錄,但仍然可以“刻”或“寫”入相當於損傷部位內圈容量的數據。

3.包寫方式的使用限制

雖然支持“Multiread”的光驅可以識別CD-RW 盤,但能否正常讀取CD-RW 盤的數據還與“刻”或“寫”的方式有關。使用刻錄軟件“刻”的CD-RW 盤可以在Windows 中正常讀取數據,這是因爲“刻”的文件系統ISO 9660 或者是Joliet 能夠被Windows 讀取。如果是採用包寫方式寫入(包括CDR盤),其文件系統UDF 不能被Windows 98/NT/Me 所識別,需要安裝數據讀取程序UDF Reader 。Windows 2000 同樣不能識別UDF 文件系統,但升級至Service Pack 4 即可解決。如果是Windows XP,可直接讀取,無需安裝UDF Reader 。

採用包寫方式的CD-R 盤,如果在寫操作結束並退出時選擇“ISO 9660 格式關閉”,其文件系統將被轉換爲ISO 9660(與刻錄的盤一樣),在不兼容UDF 文件系統的操作系統中不再需要安裝UDF Reader ,但CD-RW 盤無此項轉換操作。

五、DIYer 經驗總結

CD-R 和CD-RW 是兩種刻錄盤片,也是兩種刻錄技術,兩種盤片都可以在刻錄軟件中刻錄,也都可以在包寫方式軟件中寫入。CD-R 盤片可以被普通光驅或家用播放機識別,而CD-RW 盤片只能被支持Multiread 技術的光驅識別,同時CD-RW 盤片還不能被大多數家用播放機所識別,這是由光盤的物理特性所決定的。由於在刻錄軟件中刻錄的光盤所採用的是ISO 9660 或Joliet 文件系統,所以其對操作系統有着良好的兼容性,而採用包寫方式的CD-R 或CD-RW 盤的文件系統是UDF ,在某些操作系統中,需要安裝讀取程序,這是由光盤的邏輯特性所決定的。如果選用NTI FileCD,將不存在兼容性問題。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