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Python 一些類、實例、內建函數筆記



  1. dir(Myclass)   用來展示一些類的內部屬性還有方法,今天IBM面試問到了,居然忘記了,your sister.
  2. print Myclass.__dict__也可以
  3. del c1清除一個引用
  4. 跟蹤實例
class InstCt(object):
    count =0
    
    def __init__(self):
        InstCt.count +=1

    def __del__(self):
        InstCt.coutn -=1
    def howMany(self):
        return InstCt.count
[type(getattr(x,i)) for i in ('conjugate','imag','real')]
       5.Python 多繼承

python和C++一樣,支持多繼承。概念雖然容易,但是困難的工作是如果子類調用一個自身沒有定義的屬性,它是按照何種順序去到父類尋找呢,尤其是衆多父類中有多個都包含該同名屬性。

  1. class P1 #(object): 
  2.    def foo(self):           
  3.        print 'p1-foo' 
  4.  
  5. class P2 #(object): 
  6.    def foo(self): 
  7.        print 'p2-foo' 
  8.    def bar(self): 
  9.        print 'p2-bar' 
  10.  
  11. class C1 (P1,P2): 
  12.    pass  
  13.  
  14. class C2 (P1,P2): 
  15.    def bar(self): 
  16.        print 'C2-bar'   
  17.  
  18. class GC(C1,C2): 
  19.    pass 
  20.   

對經典類和新式類來說,屬性的查找順序是不同的。現在我們分別看一下經典類和新式類兩種不同的表現

1、經典類

  1. d=GC() 
  2. d.foo() # 輸出 p1-foo 
  3. d.bar() # 輸出 p2-bar 

實例d調用foo()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P1

實例d調用bar()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P1 => P2

換句話說,經典類的搜索方式是按照“從左至右,深度優先”的方式去查找屬性。d先查找自身是否有foo方法,沒有則查找最近的父類C1裏是否有該方法,如果沒有則繼續向上查找,直到在P1中找到該方法,查找結束。

2、新式類

使用新式類要去掉第一段代碼中的註釋

  1. d=GC() 
  2. d.foo() # 輸出 p1-foo 
  3. d.bar() # 輸出 c2-bar 

實例d調用foo()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C2 => P1

實例d調用bar()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C2

可以看出,新式類的搜索方式是採用“廣度優先”的方式去查找屬性。

它首先查找同胞兄弟,採用的是一種廣度優先查找。當查找foo(),它檢查GC,然後是C1和C2,然後在P1中找到。如果P1中麼有,查到將到達P2。

新式類中還有一個屬性__mro__,告訴你的查找順序。

GC.__mro__

.....


6.issubclass(sub,sup)方法:

True是 False 否

7.isinstance()布爾函數返回是否是另外一個對象的給定的實例。

isinstance(obj1,class)


例子:

class C1(object):pass

class C2(object):pass


c1=C1()

c2=C2()

isinstance(c1,C1) True

isinstance(c2,C1) False

類似JAVA中的instanceof()

hasattr(),getattr(),setattr(),delattr()


super


8.vars()內建函數與dir類似,返回一個字典。


9.classmethod:類方法staticmethod:靜態方法

在python中,靜態方法和類方法都是可以通過類對象和類對象實例訪問。但是區別是:

    - @classmethod 是一個函數修飾符,它表示接下來的是一個類方法,而對於平常我們見到的則叫做實例方法。 類方法的第一個參數cls,而實例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是self,表示該類的一個實例。 
    - 普通對象方法至少需要一個self參數,代表類對象實例
    - 類方法有類變量cls傳入,從而可以用cls做一些相關的處理。並且有子類繼承時,調用該類方法時,傳入的類變量cls是子類,而非父類。 對於類方法,可以通過類來調用,就像C.f(),有點類似C++中的靜態方法, 也可以通過類的一個實例來調用,就像C().f(),這裏C(),寫成這樣之後它就是類的一個實例了。 
    - 靜態方法則沒有,它基本上跟一個全局函數相同,一般來說用的很少
Example 1:


>>> class a():

@staticmethod
def staticm():
print 'static'
def normalm(self):
print 'nomarl',self
@classmethod
def classm(cls):
print 'class',cls


>>> a1=a()
>>> a1.normalm()
nomarl <__main__.a instance at 0x84dddec>
>>> a1.staticm()
static
>>> a1.classm()
class __main__.a
>>> type(a)
<type 'classobj'>
>>> type(a1)
<type 'instance'>



Example 2:

class A(object):
@classmethod
def cm(cls):
print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cls.__name__
@staticmethod
def sm():
print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class B(A):
pass

A.cm()
B.cm()

A.sm()
B.sm()

輸出: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A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B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1. dir(Myclass)   用來展示一些類的內部屬性還有方法,今天IBM面試問到了,居然忘記了,your sister.
  2. print Myclass.__dict__也可以
  3. del c1清除一個引用
  4. 跟蹤實例
class InstCt(object):
    count =0
    
    def __init__(self):
        InstCt.count +=1

    def __del__(self):
        InstCt.coutn -=1
    def howMany(self):
        return InstCt.count
[type(getattr(x,i)) for i in ('conjugate','imag','real')]
       5.Python 多繼承

python和C++一樣,支持多繼承。概念雖然容易,但是困難的工作是如果子類調用一個自身沒有定義的屬性,它是按照何種順序去到父類尋找呢,尤其是衆多父類中有多個都包含該同名屬性。

  1. class P1 #(object): 
  2.    def foo(self):           
  3.        print 'p1-foo' 
  4.  
  5. class P2 #(object): 
  6.    def foo(self): 
  7.        print 'p2-foo' 
  8.    def bar(self): 
  9.        print 'p2-bar' 
  10.  
  11. class C1 (P1,P2): 
  12.    pass  
  13.  
  14. class C2 (P1,P2): 
  15.    def bar(self): 
  16.        print 'C2-bar'   
  17.  
  18. class GC(C1,C2): 
  19.    pass 
  20.   

對經典類和新式類來說,屬性的查找順序是不同的。現在我們分別看一下經典類和新式類兩種不同的表現

1、經典類

  1. d=GC() 
  2. d.foo() # 輸出 p1-foo 
  3. d.bar() # 輸出 p2-bar 

實例d調用foo()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P1

實例d調用bar()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P1 => P2

換句話說,經典類的搜索方式是按照“從左至右,深度優先”的方式去查找屬性。d先查找自身是否有foo方法,沒有則查找最近的父類C1裏是否有該方法,如果沒有則繼續向上查找,直到在P1中找到該方法,查找結束。

2、新式類

使用新式類要去掉第一段代碼中的註釋

  1. d=GC() 
  2. d.foo() # 輸出 p1-foo 
  3. d.bar() # 輸出 c2-bar 

實例d調用foo()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C2 => P1

實例d調用bar()時,搜索順序是 D => C1 => C2

可以看出,新式類的搜索方式是採用“廣度優先”的方式去查找屬性。

它首先查找同胞兄弟,採用的是一種廣度優先查找。當查找foo(),它檢查GC,然後是C1和C2,然後在P1中找到。如果P1中麼有,查到將到達P2。

新式類中還有一個屬性__mro__,告訴你的查找順序。

GC.__mro__

.....


6.issubclass(sub,sup)方法:

True是 False 否

isinstance()布爾函數返回是否是另外一個對象的給定的實例。

isinstance(obj1,class)


例子:

class C1(object):pass

class C2(object):pass


c1=C1()

c2=C2()

isinstance(c1,C1) True

isinstance(c2,C1) False

類似JAVA中的instanceof()

hasattr(),getattr(),setattr(),delattr()


super


7.vars()內建函數 返回一個字典。



8.classmethod:類方法staticmethod:靜態方法

在python中,靜態方法和類方法都是可以通過類對象和類對象實例訪問。但是區別是:

    - @classmethod 是一個函數修飾符,它表示接下來的是一個類方法,而對於平常我們見到的則叫做實例方法。 類方法的第一個參數cls,而實例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是self,表示該類的一個實例。 
    - 普通對象方法至少需要一個self參數,代表類對象實例
    - 類方法有類變量cls傳入,從而可以用cls做一些相關的處理。並且有子類繼承時,調用該類方法時,傳入的類變量cls是子類,而非父類。 對於類方法,可以通過類來調用,就像C.f(),有點類似C++中的靜態方法, 也可以通過類的一個實例來調用,就像C().f(),這裏C(),寫成這樣之後它就是類的一個實例了。 
    - 靜態方法則沒有,它基本上跟一個全局函數相同,一般來說用的很少
Example 1:


>>> class a():

@staticmethod
def staticm():
print 'static'
def normalm(self):
print 'nomarl',self
@classmethod
def classm(cls):
print 'class',cls


>>> a1=a()
>>> a1.normalm()
nomarl <__main__.a instance at 0x84dddec>
>>> a1.staticm()
static
>>> a1.classm()
class __main__.a
>>> type(a)
<type 'classobj'>
>>> type(a1)
<type 'instance'>



Example 2:

class A(object):
@classmethod
def cm(cls):
print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cls.__name__
@staticmethod
def sm():
print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class B(A):
pass

A.cm()
B.cm()

A.sm()
B.sm()

輸出: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A
類方法cm(cls)調用者: B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靜態方法sm()被調用

發佈了5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5 · 訪問量 9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