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義字符

1、C中定義了一些字母前加"\"來表示常見的那些不能顯示的ASCII字符,如\0,\t,\n等,就稱爲轉義字符,因爲後面的字符,都不是它本來的ASCII字符意思了

2、常見的轉移字符表

轉義字符
意義
ASCII碼值(十進制)
\a
響鈴(BEL)
007
\b
退格(BS) ,將當前位置移到前一列
008
\f
換頁(FF),將當前位置移到下頁開頭
012
\n
換行(LF) ,將當前位置移到下一行開頭
010
\r
回車(CR) ,將當前位置移到本行開頭
013
\t
水平製表(HT) (跳到下一個TAB位置)
009
\v
垂直製表(VT)
011
\\
代表一個反斜線字符''\'
092
\'
代表一個單引號(撇號)字符
039
\"
代表一個雙引號字符
034
\? 代表一個問號 063
\0
空字符(NULL)
000
\ooo
1到3位八進制數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三位八進制
\xhh
1到2位十六進制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二位十六進

sizeof(“a\n\\\111”)的長度。

首先“a\n\\\111”是一個字符串常量,包含了轉義字符 分析如下:

a+\n+\(\\=\)+\111(8進制111代表的字節)+\0=5,故長度爲5字節




LF,即Line Feed,中文意思“換行”;CR,即Carriage Return,中文意思“回車”。但是我們通常把這兩個混爲一談。既然設置成2個,則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查了一下資料,與大家分享。  

關於“回車”(carriage return)和“換行”(line feed)這兩個概念的來歷和區別。 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之前,有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鐘可以打10個字符。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兩個字符。要是在這0.2秒裏面,又有新的字符傳過來,那麼這個字符將丟失。  於是,研製人員想了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後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打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  這就是“換行”和“回車”的來歷,從它們的英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後來,計算機發明瞭,這兩個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爲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分歧。  Unix系統裏,每行結尾只有“<換行>”,即“\n”;Windows系統裏面,每行結尾是“<換行><回車>”,即“\n\r”;Mac系統裏,每行結尾是“<回車>”。一個直接後果是,Unix/Mac系統下的文件在Windows裏打開的話,所有文字會變成一行;而Windows裏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開的話,在每行的結尾可能會多出一個^M符號。


發佈了9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