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箱體的分類——其他篇(無源振膜)

如今市面上迷你音箱的品種越來越多,受到年輕消費者們的青睞。這些迷你音箱限於尺寸大小,多數產品的喇叭單元在2~3英寸之間,理論上這些音箱的低頻表現力都不會太好,但實際上一些知名品牌如BOSE、JBL、SONY等的藍牙音箱的低頻效果都還不錯,那麼這些廠商到底使用了什麼奇招提升了這些迷你音箱的低音呢?

一些藍牙音箱上的喇叭單元,如JBL XTREME2兩端的喇叭單元,SONY LSPX-S1頂部類似喇叭振膜的單元,BOSE Soundlink Mini內部中間的喇叭單元以及國產漫步者M5底部的喇叭單元。

JBL XTREME2

圖1 JBL XTREME2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2 索尼 LSPX-S1

這些喇叭單元就是所謂的無源振膜,也稱無源輻射器。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沒有線圈、定心支片和磁鋼的喇叭單元。無源振膜只保留了振膜和支撐部分,有的甚至直接將振膜固定在箱體上。使用無源振膜的音箱通常包含一個主動喇叭單元和一個被動喇叭單元,即無源輻射器或無源振膜。
無源振膜示意圖

圖3 無源振膜示意圖

膜好比加在彈簧上的重量。彈簧由紙盆邊緣的振膜折環和封閉在箱體內的空氣構成。重量則是由紙盆和配重共同組成。配重是無源振膜設計環節中的重要環節,無源振膜通過配重的變化能夠產生諧振,原理類似於音叉。但與音叉不同的是,無源振膜的振動在偏離諧振頻率一定範圍內不會迅速衰減。無源振膜的衰減頻率通常是每八度音階減少18db。儘管曲線看來非常陡峭,但仍然能爲音箱提供實用的半個八分音。這樣就能將其設計在主動喇叭單元達不到的低頻下潛深度處進行諧振發聲,同時從主動喇叭單元的發聲頻率到無源振膜的發聲頻率之間不會出現明顯斷檔,從高到低產生一條平滑的音頻曲線。

無源振膜的音箱,其優點是:

1)在音箱內,無源振膜在主動喇叭單元對箱體內空氣的帶動下進行被動發聲,並使其具有更好的低音表現。
2)無源振膜通常用來代替倒相管來提高音箱的低音表現。尤其是在一些情況下,由於箱體太小而不適合安裝倒相管,無源振膜就是一個較好的替代方案。
3)設計音箱時可以採用更小尺寸的主動喇叭單元,配合無源振膜使低音和中頻響應更準確,分離度更好。

無源振膜也不是越厚越好,越厚的無源振膜就需要更大沖程的主動喇叭單元作爲基礎。因爲小尺寸的主動喇叭單元是推不動的。並且,無源振膜越重,阻尼係數越差,低音就會變得收放不得體,導致低音渾濁和粘滯。

俗話說:高頻是亮度,中頻是厚度,低頻是力度。配備無源振膜的音箱雖小,但低頻表現也不俗,這也許是迷你音箱的設計目標吧。

發佈了1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310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