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Gentoo Livedvd到硬盤

    Linux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之前也玩過不少發行版,最開始玩的是Fedora,後來爲了尋找服務器版本又裝過RHEL5,聽說CentOS後,在RHEL5的基礎上,替換掉了RedHat的Logo,通過yum更新成了CentOS5,至於桌面發行版的光刻盤就N張,用LiveCD也玩過不少Linux,有Ubuntu、openSuse、gOS、jolicloud、Mono。這一次打算遷移到Gentoo上,並且不打算改了。於是這一篇就是安裝手記。 

 先惡補一下背景知識~

高手直接跳過(很多都是來自官方文檔,Gentoo的文檔是出了名的詳細,以至於沒多少人認真的看完,惡補的是我不熟悉的知識。。。)

1.Gentoo的發音 
    Gentoo讀音爲"gen-too"("Gentoo"中的"g"不發重音,它類似於"gentle"中的"g"),音標大致爲[gen·tʊ || 'dʒentʊ](讀音讀錯可是件挺沒有面子的事情,例如Linux,音標爲['li:nэks],可以聽聽Linus Torvalds的錄音~)

2.Gentoo的根本及特點
    “Gentoo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於賦予用戶以選擇的權利”,“當你安裝Gentoo時,你將會清楚的瞭解到——你能夠選擇怎樣編譯軟件,如何安裝Gentoo,以及使用哪種系統日誌程序等等。”“Gentoo是一個快速和現代化的元發行版,擁有簡潔靈活的設計理念。Gentoo基於自由軟件構建,它不會對用戶隱瞞任何底層細節。”

3.什麼是Stage1、Stage2、Stage3
    Gentoo中的Stage是指安裝的幾個階段,“Gentoo還是提供了stage1和stage2的tarball。但是它們是爲開發所預備的(發佈工程團隊從stage1的tarball產生stage3的tarball)”
   Grub中的Stage:“GRUB 含有幾個 images 文件,兩個基礎(必需的)stages 文件(stage1和 stage2),可選的 stage(也稱爲 stage1.5),和兩個網絡引導的images 文件nxgrub 和xegrub)。stage1 是用於引導 GURB 的一個必須的映象文件。通常它是被嵌入到 MBR。或者一個分區的引導扇區之中。因爲 PC 的引導扇區是512 字節,所以stage1 也是 512 字節。stage1 的作用就是從一個本地磁盤加載 stage 2 或者 stage 1.5 。因爲大小的限制,stage1 對 stage2 或者stage 1.5 的位置進行編碼,也就是說,stage1 是無法識別文件系統格式的。stage2 是 GRUB 的核心映象。它幾乎處理所有的事情(除了加載它自己),通常可以把他放在文件系統上,但不是必須的。一旦你執行了 grub-install 安裝了 boot loader ,stage1 文件就不是必須的,可以把它移動到任意位置,因爲它已經被嵌入到 MBR 或者 PBR 了。stage1和stage2 文件一般位於 /boot/grub/ 目錄下,在這個目錄下還有很多 stage 1.5 的文件,而且都是以文件系統格式命名的。它們的目的是在 stage1 和 stage2之間搭建一個橋樑,也就是 stage 1 加載 stage 1.5, stage 1.5 加載 stage2。stage1 和 stage 1.5 的不同之處是 stage1 無法識別文件系統,stage 1.5 可以。”

4.什麼squashFS文件系統
    squashFS是一個只讀型文件系統,它可以對存儲在其上的文件和目錄進行壓縮,並支持最大1024千字節的區段,以提供更大的壓縮比。現在被廣泛運用於LIVE-CD的製作。例如Gentoo10.1 LiveDvd中的image.squashfs文件大小爲2.52G,掛載後複製出來竟有大概9個G,壓縮率可見一斑。

5.Portage、emerge、eBuilds
    Portage是Gentoo的軟件包管理系統,完全用Python和Bash寫成,絕大部分用戶將通過emerge工具來使用Portage,當然也GUI的工具,比如Kuroo。當我們談到(軟件)包的時候,我們通常指的是Portage樹爲Gentoo用戶提供的包的名稱。Portage樹是ebuilds文件的集合,這些文件包含了Portage管理工具維護軟件(安裝,搜索,查詢, ...)時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並被默認的放置在/usr/portage目錄中。Gentoo實際上並不“保存”任何軟件包。相反,Gentoo提供了可以爲你所需某個特定版本的軟件解決依賴關係、獲得源代碼並且編譯成可執行文件的這樣的ebuild腳本。

正式安裝~

選擇合適的安裝方式
    1.使用Gentoo.org提供的最小安裝CD,例如install-x86-minimal-20091103.iso,安裝時需要聯網下載stage3包和Portage快照
    2.使用Gentoo.org提供的Universal Install CD,例如install-hppa-universal-2008.0.iso,不需要聯網,而且有基於GTK或Dialog的圖形化安裝嚮導。
    3.將Gentoo十週年紀念版的LiveDVD直接安裝到硬盤上,我就是選擇這種方法,各種軟件都配置好了,很方便。
    PS:至於如何引導,就看個人喜好了,我習慣於直接刻錄成CD,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方法引導,比如通過Grub來引導

具體步驟流程:

    1.開機,選擇從光盤引導,出現提示時,啓動LiveCD:

    2.先分區,建議使用cfdisk,我之前安裝過openSuse,與Windows是雙啓動,所以基本上不用改動什麼,先查看分區情況:

例如我之前的兩個linux分區(/boot我沒有單獨拿出來),/dev/sda2是ext3分區,/dev/sda3是swap分區。

格式化分區:

激活swap分區:

    3.掛載/dev/ext3分區到gentoo目錄下,輸入

    4.複製文件,在/mnt下,應該會有livecd這個目錄,這是上面提到的image.squashfs文件裏的內容,若是沒有,則可以自己掛載:

複製所有文件:    

    5.然後掛載proc和dev目錄,輸入:    

    6.修改root密碼,輸入:

然後複製shadow文件到要安裝的系統中,之後的root密碼就是自己設置的這個了:

    7.改變環境,輸入

這個是爲了操作上的習慣,不換也是可以的

    8.編譯內核,直接使用genkernel工具,默認情況下就夠用了,

如果需要自己選擇哪些要編譯時,可以加上參數--menuconfig,大概半小時吧,編譯結束。

    9.修改/etc/fstab,輸入

添加如下兩行

    10.安裝Grub到MBR,輸入

    11.修改grub.conf文件, 修改的是內核的名稱,分區的位置,輸入:

我的如下

    11.防止系統啓動後修改剛剛設置的root密碼,輸入

    12.重啓,輸入

 

    不出意外的話就可以進入Gentoo了,默認的KDE界面有個gentoo用戶可以自動登錄,當然也可以自己修改。剩下的就是其他配置了,比如顯示中文,安裝中文輸入法,配置時區,配置KDE,安裝別的軟件了,在下一篇中解決掉。

發佈了4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 · 訪問量 2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