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產品實戰36講] 01揭祕產品經理

本系列文章是“極客時間”平臺上,我學習曲曉音老師的《硅谷產品實戰36講》課程的筆記。若您對此課程有興趣,建議去“極客時間”平臺上學習老師的原版課程。尊重版權,支持原創。

01.什麼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1. 產品經理的定義
    產品經理是帶領產品團隊,在高效的時間內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 第一是,經理的意思,更多是說產品經理要能夠帶領和鼓舞一個團隊,這裏面有工程師、設計師、律師、營銷經理、數據科學家等等不同職位的人。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具備管理能力、處理團隊人際關係的能力、統籌大家工作的能力、制定高效工作流程的能力等。
    • 第二是,能夠理解用戶需求。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調研等等,從用戶不經意的小抱怨中找到巨大的機會,把這些用戶需求轉化成切實可行的產品功能,讓用戶的體驗更加通暢。
    • 第三是,能高效執行。產品開發過程從來都是緊趕慢趕,有deadline要趕,或者要在競爭對手推出新品的時候,快速行動推出自己的新品搶佔市場份額。這就需要產品經理能夠做好項目管理,提前計劃,在團隊成員在一些外部因素阻礙進程的情況下,快速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也叫作blocker)。在科技行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move
      fast,快速行動,高效執行。
    • 第四是,要有長遠的眼光,能夠策略性地制定產品的下一步規劃,讓這個產拼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一版產品,或者現在正開發的這個功能,而是有長遠的眼光。
  2. 對產品經理的幾個誤解

    • 產品經理並不是管人的老闆,並不能決定人事調度,更多的時候需要通過影響來說服團隊成員,並激勵他們,讓他們發揮能動性自己主動做事情。在遇到分歧的時候,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慢慢商量。
    • 產品經理的工作並不只是畫畫草圖、畫畫流程圖。畫草圖的目的更多地是清晰溝通產品的想法,畫漂亮的圖是設計師的工作。區分一個優秀的產品領袖和普通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看他們思考的部分。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決定該做什麼。這包括:

      • 第一,對市場以及用戶需求的深入瞭解;
      • 第二,能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成功指標,然後用成功指標推動產品功能的發展;
      • 第三,思考幫助用戶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有什麼樣的用戶體驗,在現有產品不受歡迎的情況下,快速找到問題所在,並制定計劃進行改進。
    1. 產品經理的工作並不是催工程師幹活。雖然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項目管理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技能,保證產品按時交付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導致產品不能按期交付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是工程師偷懶耍滑,而是前期準備、時間估計、面對變化缺乏快速解決方案導致的。

      產品之所以拖延,其實更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 第一,產品的需求或者由於前期準備不充足或新的用戶反饋需要修改,從而增加了開發時間。
      • 第二,開發時間的前期預估不準確。本來需要幾個星期纔可以完成的事情,之前過於樂觀地估計了更短的時間。
      • 第三,溝通遇到了問題,當工程師發現某個功能其實難度非常高,執行壓力大的時候,沒有儘早溝通,deadline快到了才說,耽誤了工期。
      • 第四,產品功能的設計過於繁瑣,本來可以簡化的功能,卻花了大量的時間,其實這個功能根本不需要浪費這麼長的時間。

02.硅谷的產品經理是什麼樣子的?

  1. 硅谷的產品經理熱
    Google、Facebook、LinkedIn、Uber等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產品經理項目。他們每年在全球挑選和培養幾十到一百多個剛畢業的、“最聰明”的年輕人,然後專人對他們進行各方面的培訓。包括讓他們一進公司就直接帶團隊管產品、進入到對公司成功非常重要的頂級項目、甚至組織到全世界各地進行各類深度學習交流等等。爲期一到兩年,等培訓結束後,這些年輕人會立即被委以重任。

    爲什麼這麼多人硅谷人會對產品經理抱有這麼大的熱情呢?
    首先是薪資。蘋果公司的高級產品經理年薪高達17萬美元。
    其次是職業發展。很多硅谷人說,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職位。

  2. 硅谷的產品經理是什麼樣子的?
    硅谷的產品經理相當於產品的全線負責人,他們不僅負責制定產品的功能需求,還負責制定產品線的藍圖和策略。

    • 什麼樣的背景才能成爲產品經理?
      硅谷的產品經理儘管百裏挑一,錄取難度極高,但還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求一定是什麼專業或者什麼背景出身。
    • 影響他人,而不是直接管理。
      從行政的角度來說,產品經理需要的是影響他人,而不是直接管理他們。對於團隊成員,產品經理得曉之以情動之以禮,能夠用誘人的未來藍圖、邏輯性的數據支持,和切實可行的運作方案,讓工程師們受到啓發,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潛能,從而實現自己的產品藍圖。
    • 1個產品經理vs7個工程師
      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們的比例,每個公司有所不同,但一般7個工程師對應一個產品經理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比例。
    • 越高級的產品經理,越不會花大時間寫需求文檔。
      對他們來說,如何能夠思考產品兩年三年之後的長期計劃,如何能夠把一個產品領域分成幾個不同的功能線,如何制定有效率、有創新能力的團隊文化,讓團隊裏的設計師、工程師、運營經理等,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如何管理一個不斷擴大的產品團隊等等,纔是應該花時間的大頭。
      在Facebook,你很少看到產品經理花很多時間畫流程功能設計圖,大部分時候產品經理會講清楚產品解決的問題,如何衡量產品的成功標準,然後會和設計師們在百般面前寫寫畫畫,在溝通中設計產品的體驗過程。
    • 並非事無鉅細,應該懂得放權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知道什麼決定需要自己拍板,什麼決定可以交給團隊的其他人完成。好的產品經理還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能夠組織一個有效的產品設計會議,讓工程師和設計師能夠快速地瞭解彼此的限制條件,從而設計出投入最少,回報最大的產品功能體驗。

03.科技巨頭和初創公司的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1. 在科技巨頭做產品經理。
    像谷歌、Facebook這樣的公司,至少有幾百個產品經理,上萬名員工,一般每一個技能都會有專門的人來對應,而且劃分地非常細。所以一個產品團隊包括設計、工程、法律、市場、營銷、運營、公關等等人加起來基本都是幾十個人。那麼作爲一個有經驗的產品經理,要做的工作就是知道什麼時間讓什麼人做什麼事,確保每個人的部分成功有機結合在一起。

    • 要思考怎樣界定他們每個人工作的成功,什麼決定需要我自己做,什麼決定可以讓大家去做。在這樣一個很大的團隊裏,作爲產品經理,不可能每一個決定都親力親爲,所以要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手。
    • 要思考怎樣建立一個有效的、可持續的工作流程。比如,什麼會應該找什麼人蔘加。還有,在這些人有不同意見時,有一個客觀公正的做出決定的標準可參考執行。還有就是,產品的需求會議該怎麼做?
    • 這麼大的一個團隊常見的問題就是總會有新人來,總會有舊人走。因此,怎樣能快速幫助新人適應環境、瞭解產品的背景知識、快速上手,做好新人舊人之間的銜接非常重要
    • 如果你在大公司做一個從0到1的產品,最常見的方式是先組一個非常小的團隊試試手,一旦能夠證明一定價值了,公司會馬上增大投入,快速招人,所以很有可能一年內團隊的規模漲了一倍。你要思考,這個時候怎樣能夠重新設定工作的流程、幫助更多的新人適應環境、在團隊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仍能確保高效的做出決定。
    • 在一個大公司人很多,所以辦公室政治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比如又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很快別的組就會紛沓至來要和你爭一杯羹;或者上司突然換了人,公司重點突然轉移了,又或者你的部門突然開始重組。在這些變化不斷的內部環境中,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團隊穩定平和,反而成了一門藝術。所以一個好的大公司產品經理,非常擅長和他人找到利益的共同平衡點,不斷製造雙贏的機會,這樣才能讓你的職場生涯穩步向前
  2. 在初創公司做產品經理
    在小型初創公司做產品經理,講究一個快狠準。公司每天都在生死存亡之間,甚至來不及招人,所以每天產品經理都得“吃百家飯”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都需要親力親爲。

    • 在初創公司做產品經理能夠快速地學習提高。趕鴨子上架,說來就來,快速學習一些新知識新技能,然後就可以馬上拿來用,甚至是在使用中不斷學習提高。
    • 能夠在數據缺乏的情況下利用用戶調研等方式找到正確的方向。很多時候你的產品沒有初始用戶,做完了也沒有用戶用。所以這就倒逼產品經理要做很多的用戶調研,親自和用戶溝通、問問題,找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式來快速證明你的假設,甚至很多時候還要相信自己的自覺。
    • 要非常有前瞻性,能夠制定產品策略。大公司的很多產品經理,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小公司的產品經理,很多時候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框架,你需要思考整個公司的框架應該要怎麼走,這樣的思考其實是非常需要前瞻性的,你做的可能是很多大公司高管纔會做的事情。
    • 初創公司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可能缺乏最最基本的流程和工作方法。比如,根本沒有什麼產品需求會,需要你從頭開始設計;也沒有什麼工程經理,需要你充當工程經理的角色;也沒有一個讓大家認同的決策方式,甚至是產品發佈這樣的大事也就是按個按鈕就發出去了。所以產品經理需要有意識的設計能夠讓公司更高效的做出決定、讓團隊合作更默契的一些工作方式
  3. 小公司到大公司
    很多科技巨頭工作的產品經理們來自於小公司,甚至以前是初創公司的CEO。他們中很多人來到大公司後,會感覺文化上的不適應。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 並不能適應公司的辦公室政治,不知道如何權衡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關係,創造和其他部門雙贏的結果。說來了就是不知道如何和其他部門合作。
    • 習慣了親力親爲之後,對每個小細節管的太多,反而讓自己團隊裏的其他人覺得沒有發揮空間,從而導致整個團隊的效率非常低下,士氣低落。也不適應通過鼓舞他人,通過影響來管理團隊的方式。
    • 在大公司,非常重要的是知道如何管理和領導們的關係,什麼事情該彙報,什麼事情自己決定,以及如何彙報工作的進度。因此,他們反而可能處理不好和自己上司之間的關係,或者鋒芒過露,導致不受器重。

    建議

    • 一開始放低姿態,努力學習,先和同事們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結交幾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瞭解辦公室的利益關係。
    • 積極向同事們尋求建議和反饋,一定要主動問大家對自己有什麼建議,在什麼方面可以提高。然後積極思考解決方案,和信任的同事定期討論自己的表現,問他們自己有沒有進步。
    • 和新領導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問問老闆他是什麼風格,希望什麼樣的事情自己彙報,希望什麼樣的事情自己解決,剛開始的幾個星期主動問老闆自己的表現如何,有沒有什麼改進意見。
  4. 大公司到小公司
    很多大公司的產品經理,會創建自己的公司,或者到初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的職位。他們中的很多人,同樣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 凡事過於講流程、不夠靈活,不太能適應非常動盪的創業公司環境。
    • 做事風格過於蜻蜓點水,只關注大方向,執行能力較差,在公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無所適從。
    • 做決定的時候可能過於在乎讓所有人滿意,所以決斷力上不敢發揮,不太敢做風險非常大的決定。
    • 適應不了小公司每天做一百件雜事的環境,“亞歷山大”。

    建議

    • 先融入小公司的工作環境,一定要意識到現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不一樣,以前行得通的流程現在不一定可行。所以先積極瞭解公司的文化,決定怎麼做,大家的工作時間多長,公司現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當發現小公司管理混亂的時候,思考以下自己以前有哪些流程可以用得上,主動提出來。
    • 關注“當日事當日畢”,如果有的事情能夠馬上解決,就不要拖延,如果資源不足的話,先不要抱怨和反饋,而是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解決,同時問問自己的同事對自己的表現有沒有什麼反饋。
    • 不要覺得這件事不屬於自己的份內事,就不需要自己做,遇到事情先主動承擔,把事情做好。就算你是營銷人員,遇到大家有困難的數據問題,你也可以積極幫助大家解決。

04.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有什麼區別?

發佈了3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