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文物拍賣天價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 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但不應都認爲是流失文物。準確地講,應稱爲海外藏中國文物。流失文物應該是指1840年戰爭後至新中國成立前,因戰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爲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國外的文物。這1000多萬件“海外藏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

在分佈上,主要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僅在大英博物館就館藏中國文物2.3萬多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和絕品。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中國文物,總數約有2.3萬件之多。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收藏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古代物品。 共有10箇中國文物陳列室,分爲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在古代繪畫陳列室中,有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歷代帝王圖》等。

全日本現有1000多座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的文物,東京國立博物館有中國藝術品和考古資料1萬餘件,以唐三彩居多,所藏書畫包括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等。

南京藝術學院的林樹中教授,號稱中國追寶第一人,研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已有25年,根據他的統計,目前“寄居”在國外公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大約1000萬件,其中有大量的精品,而流落在私人藏家手中的中國文物據推測爲2倍於這個數字。

   從1985年起,林樹中開始統計中國的海外流失文物,前後花費超過10萬美元,目前已經出版的有《海外藏中國名畫》8卷和《海外藏中國雕塑》3卷,正在整理的是《海外藏中國書法》,收入的中國文物精品超過4000件,而他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發現不下百萬件中國文物。

  浩如煙海的清單無法一一列舉,畫冊上那些文物精品既令人驚歎,也令人扼腕。在這些文物中,有和圓明園獸首一同流失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現藏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洛神賦圖》最早的隋代繪本(現藏不列顛博物館,故宮所藏爲宋代摹本)、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中的“颯露紫”、“拳毛騧”(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類似的頂級國寶數不勝數。此外,敦煌藏經洞有5萬件文物分散在11個國家,中國僅餘2萬餘件;流失海外的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擁有近13000片……而與江蘇有關的文物,著名的有戰國時期的陳璋方壺(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陳璋圓壺藏於南京博物院)。

   “我們整理出版的數量,不過是外流文物的九牛一毛”,林樹中說,“圓明園獸首隻是較受關注的一組文物,這次拍賣事件是一個契機,讓人們更關注和追索流失文物。與此同時,現在盜掘文物仍然比較猖獗。我提醒大家關注香港這個地方,從民國時起香港就是文物的大中轉站,要遏制當前文物流失,就要卡住外流的通道。”



流失的方式:戰爭、不正當貿易、

薈萃了中國文物精華的北京先後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掠奪,在這兩場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衆多外國人打着“文化考察”的旗號巧取豪奪,僅1876年至1928年到達中國西北地區的探險隊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藏於英國大英圖書館的就有1.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

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萬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十二國,其中日本多達1.2萬多片。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公然將中國淪陷區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到日本,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進行了長時間非法的有計劃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到日本。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又掀起一次盜掘、走珍貴文物的狂潮。



文物迴流三形式:回購、討還、捐贈

回購成功案例:捐款回購圓明園豬首銅像

據介紹,豬首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時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專家從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處尋訪到銅像,經過艱苦的談判,美國人最終同意轉讓給中方。

澳門富商何鴻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後,2003年9月,他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近700萬元購回圓明園豬首銅像。

討還的對象應主要針對戰爭中被搶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畫、佛造像這類的不可移動文物。如《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由乾隆年間的兩位宮廷畫師依據圓明園最美的四十處實景繪製而成,是現存唯一能夠全面反映圓明園原貌的詩歌繪畫作品。在圓明園大劫中,被法國的杜潘上校搶走,後來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保存至今。

捐贈成功案例:捐贈頤和園佛香閣銅窗

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銅亭寶雲閣流失的十扇銅窗,就是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公司創辦人斯達先生的基金會於1993年從法國收藏家手中購得,並無償送還中國。



雨果譴責火燒圓明圓

1860年,英法火燒圓明園,第二年英國上尉巴特勒給雨果寫信,希望知道雨果對這次勝利讚賞到什麼程度。雨果在 11月25日答覆的長信中寫道:“有一個世界的奇蹟,這個奇蹟名叫圓明園……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驚人傑作。然而這個奇蹟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劫掠,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對圓明園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洗劫,贓物由兩個戰勝者平分……我們使用教堂的寶庫加起來也比不上這座光輝奇異的東方博物館。 我們歐洲人一向自認爲是文明人,把中國人當成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所作所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另一個叫英國。我要對此提出抗議,而且要感謝您給了我抗議的機會……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我希望法國有朝一日能擺脫重負、洗清罪惡,把這些贓物歸還被劫掠的中國。”
雨果在信中詳細地敘述了圓明園的輝煌和價值,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軍毀滅東方文化的罪惡行徑,同時把法國政府與法國人民加以區別。



湖南出土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

1、 商晚期的青銅雙羊尊兩件,一件現藏於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一件現藏英國不列顛博物館。商代晚期的容酒器。

2、 商代“皿天全”方彝,內有八字銘文,"皿天全作父已尊彝",周身遍佈扉棱,多飾夔紋等美麗的文飾,也是商代方彝的精品。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2001年春季的拍賣會上,皿天全方彝的器身拍賣價達到924萬美元,刷新了亞洲地區各類藝術品的最高記錄,而與這件方彝相配套的彝蓋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3、 虎食人卣,共有兩件,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後來都流入國外,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

4、 象尊,藏法國吉美博物館

5、 戰國繒書,是我國最早的帛寫書,距今已有兩千多年。l942年9月在湖南長沙東郊子彈庫的紙源衝的戰國楚墓中出土。這是一件用毛筆墨書、彩繪在絲織品上的帛書,高約30釐米、長約39釐米。帛的中間寫有長篇文字,分左右兩部分。左方十三行,右方倒寫11行,共計六百多字。所用字體爲戰國文字,有的文字漫漶不清,多不可識。文字四周有植物、怪獸、三頭戴角人像等十二奠。圖像間注有說明文字。《繒書》於1946年被美國人柯克思誆騙掠奪到華盛頓,現藏耶魯大學圖書館。
發佈了4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09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