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指令 2

PS:查看進程信息

參數 描述
-A 顯示所有進程
-N 顯示與指定參數不符的所有進程
-a 顯示除控制進程和無終端的進程外的所有進程
-d 顯示除控制進程外的所有進程
-e 顯示所有進程
-C cmdlist 顯示包含在cmdlist列表中的進程
-G grplist 顯示組ID在grplist列表中的進程
-U userlist 顯示屬主的用戶ID在userlist列表中的進程
-g grplist 顯示會話或組ID在grplist列表中的進程
-p pidlist 顯示PID在pidlist列表中的進程
-s sesslist 顯示會話ID在sesslist列表中的進程
-t ttylist 顯示終端ID在ttylist列表中的進程
-u userlist 顯示有效用戶ID在userlist列表中的進程
-F 顯示更多額外輸出(相對-f參數而言)
-O format 顯示默認的輸出列以及format列表指定的特定列
-M 顯示進程的安全信息
-c 顯示進程的額外調度器信息
-f 顯示完整格式的輸出
-j 顯示任務信息
-l 顯示長列表
-o format 僅顯示由format指定的列
-y 不要顯示進程標記(process flag,表明進程狀態的標記)
-Z 顯示安全標籤信息
-H 用層級格式來顯示進程(樹狀,用來顯示符進行)
-n namelist 定義了WCHAN列顯示的值
-w 採用寬輸出模式,不限寬度顯示
-L 顯示進程中的線程
-V 顯示ps命令的版本號

例:
這裏寫圖片描述
涉及到的參數說明:

  • UID:啓動這些進程的用戶
  • PID:進程的進程號
  • PPID:父進程的進程號(如果該進程是由另外一個進程啓動)
  • C:進程生命週期中的CPU利用率
  • STIME:進程啓動時的系統時間
  • TTY:進程啓動時的終端設備
  • TIME:運行進程需要的累計VPU時間
  • CMD:啓動的程序名稱
  • F:內核分配給進程的系統標記
  • S:進程的狀態(0代表正在運行;S代表在休眠;R代表可運行,正等待運行;Z代表僵化,父進程已結束但父進程以不存在;T代表停止)
  • PRI:進程的優先級(越大的數字代表越低的優先級)
  • NI:謙讓度(nice)值用來參與決定優先級
  • ADDR:進程的內存地址
  • SZ:假如進程被換出,所需交換空間的大致大小
  • WCHAN:進程休眠的內核函數地址

top:實時檢測進程
例:
這裏寫圖片描述
第一行顯示了當前時間,系統的運行時間,登入的用戶數以及系統的平均負載,平均負載有3個值,一分鐘、五分鐘和最近15分鐘的平均負載;第二行顯示了概要的進程信息-top命令的輸出中進程叫做任務(task):多少進程處在運行、休眠、停止伙食僵化狀態;下一行顯示了CPU信息,top根據進程的屬主(用戶還是系統)和進程的狀態(運行、空閒還是等待)將CPU利用率分成幾類輸出,緊跟其後的兩行說明了系統內存的狀態,前行說的是系統的物力內存:總共有多少內存,當前用了多少還有多少空閒,後一行說的是同樣的信息,不過是針對系統交換空間,最後一部分顯示了當前運行中的進程的詳細列表:

  • PID:進程的進程號
  • USER:進程屬主的名字
  • PR:進程的優先級
  • NI:進程的謙讓度值
  • VIRT:進程佔用的虛擬內存總量
  • RES:進程佔用的物力內存總量
  • SHR:進程和其他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量
  • S:進程的狀態(D代表可中斷的休眠狀態,R代表在運行狀態,S代表休眠狀態,T代表跟蹤狀態或停止狀態,Z代表僵化狀態)
  • %CPU:進程使用的CPU時間比例
  • %MEM:進程使用的內存佔可用內存的比例
  • TIME+:自進程啓動到目前位置的CPU時間總量
  • COMMAND:進程的命令行名稱,既啓動的程序名

top的交互式命令

命令 描述
1 切換單CPU狀態模式和對稱處理器模式
B 打開/關閉表中重要數字的加粗顯示
I 切換Irix/Solaris模式
Z 設置表的顏色
l 顯示/關閉平均負載信息行
t 顯示/關閉CPU信息行
m 顯示/關閉MEM和SWAP行
f 添加/移除輸出中的不同信息列
o 更改信息行的顯示順序
F或O 選擇一列來將進程排序(默認%CPU)
<或> 將排序的行左移或右移一列
R 切換正常排序還是倒敘排序
H 顯示/關閉顯示線程情況
c 切換顯示進程的命令名還是完整的命令行輸入(包括參數)
i 切換是否顯示空閒進程
S 切換顯示累計CPU時間還是相對CPU時間
x 打開/關閉高樓顯示排序列
y 打開/關閉高亮顯示運行中的任務
z 切換彩色模式還是單色模式
b 打開/關閉x和y模式的高亮模式
u 顯示某個用戶的進程
n或# 設置要顯示的進程數
k 結束指定的進程(必須是進程屬主或root用戶)
r 改變指定進程的優先級(必須是進程屬主或root用戶)
d或s 改變更新的間隔(默認爲3s)
W 把當前設置寫到一個配置文件中
q 退出top命令

Linux進程信號

信號 名稱 描述
1 HUP 掛起
1 INT 中斷
3 QUIT 結束運行
9 KILL 無條件終止
11 SEGV 段錯誤
15 TERM 儘可能終止
17 STOP 無條件停止運行,但不終止
18 TSTP 停止或暫停,但繼續在後臺運行
19 CONT 在STOP或TSTP之後回覆執行

kill:通過PID給進程發信號,默認情況下會向命令行中列出的全部PID發送一個TERM信號。
killall:不同與kill,它支持通過進程名而不是進程號來結束進程,killall命令也支持通配符。

mount:掛載媒體
這裏寫圖片描述
mount命令提供四部分信息:
① 媒體的設備文件名
② 媒體掛載到虛擬目錄的掛載點
③ 文件系統類型
④ 已掛載媒體的訪問狀態

手動掛載媒體設備的基本命令:

mount -t type device directory

type參數指定了磁盤被格式化的文件系統類型,如果是和WindowsPC公用這些存儲設備,通常會是如下文件系統類型:

  • nfat:Windows長文件系統
  • ntfs:WindowsNT、XP、Vista以及Windows7中廣泛使用的高級文件系統
  • ios9660:標準CD-ROM文件系統

umount:移除一個可移動設備

umount [directory|device]

umount命令支持通過設備文件或者掛載點來指定要卸載的設備,如果有任何程序正在使用設備上的文件,系統就不會卸載它

df:查看設備上還有多少磁盤空間
這裏寫圖片描述
命令輸出格式如下:

  • 設備的文件位置
  • 能容納多少個1024字節大小的塊
  • 已用了多少個1024字節大小的塊
  • 還有多少個1024字節大小的塊可用
  • 已用空間所佔比例
  • 設備掛載到了哪個掛載點上

du:查看特定目錄下磁盤使用情況
常用命令行參數:
-c:顯示所有已列出文件總的大小
-h:按人可讀的格式輸出大小,即用K替代千字節,用M替代兆字節,用G替代吉字節
-s:顯示每個輸出參數的總計

發佈了3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1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