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詳細說明GoogleNet網絡結構

什麼是GoogleNet網絡?

在我們上一篇博客深度學習:一篇你一定看的懂的VGG結構中,我們詳細介紹了VGG網絡結構,並說明該結構獲得了2014年ILSVRC比賽的第二名的好成績。那麼第一名是誰呢?
沒錯,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GoogleNet網絡。

正如我們上一篇博客說的,VGG繼承了LeNet以及AlexNet的一些框架結構,而GoogLeNet則做了更加大膽的網絡結構嘗試,雖然深度只有22層,但大小卻比AlexNet和VGG小很多,GoogleNet參數爲500萬個,AlexNet參數個數是GoogleNet的12倍,VGGNet參數又是AlexNet的3倍,因此在內存或計算資源有限時,GoogleNet是比較好的選擇;從模型結果來看,GoogLeNet的性能卻更加優越。

那麼,GoogLeNet是如何進一步提升性能的呢?
一般來說,提升網絡性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網絡深度和寬度,深度指網絡層次數量、寬度指神經元數量。但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1)參數太多,如果訓練數據集有限,很容易產生過擬合;
(2)網絡越大、參數越多,計算複雜度越大,難以應用;
(3)網絡越深,容易出現梯度彌散問題(梯度越往後穿越容易消失),難以優化模型。
所以,有人調侃“深度學習”其實是“深度調參”。
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當然就是在增加網絡深度和寬度的同時減少參數,爲了減少參數,自然就想到將全連接變成稀疏連接。但是在實現上,全連接變成稀疏連接後實際計算量並不會有質的提升,因爲大部分硬件是針對密集矩陣計算優化的,稀疏矩陣雖然數據量少,但是計算所消耗的時間卻很難減少。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保持網絡結構的稀疏性,又能利用密集矩陣的高計算性能。大量的文獻表明可以將稀疏矩陣聚類爲較爲密集的子矩陣來提高計算性能,就如人類的大腦是可以看做是神經元的重複堆積,因此,GoogLeNet團隊提出了Inception網絡結構,就是構造一種“基礎神經元”結構,來搭建一個稀疏性、高計算性能的網絡結構。

Inception V1

【問題來了】什麼是Inception呢?
Inception歷經了V1、V2、V3、V4等多個版本的發展,不斷趨於完善,下面一一進行介紹
一、Inception V1
通過設計一個稀疏網絡結構,但是能夠產生稠密的數據,既能增加神經網絡表現,又能保證計算資源的使用效率。谷歌提出了最原始Inception的基本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x1的卷積核如何發揮作用?
1x1卷積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減少維度,還用於修正線性激活(ReLU)。比如,上一層的輸出爲100x100x128,經過具有256個通道的5x5卷積層之後(stride=1,pad=2),輸出數據爲100x100x256,其中,卷積層的參數爲128x5x5x256= 819200。而假如上一層輸出先經過具有32個通道的1x1卷積層,再經過具有256個輸出的5x5卷積層,那麼輸出數據仍爲爲100x100x256,但卷積參數量已經減少爲128x1x1x32 + 32x5x5x256= 204800,大約減少了4倍。

基於Inception構建了GoogLeNet的網絡結構如下(共22層):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對上圖說明如下:
(1)GoogLeNet採用了模塊化的結構(Inception結構),方便增添和修改;
(2)網絡最後採用了average pooling(平均池化)來代替全連接層,該想法來自NIN(Network in Network),事實證明這樣可以將準確率提高0.6%。但是,實際在最後還是加了一個全連接層,主要是爲了方便對輸出進行靈活調整;
(3)雖然移除了全連接,但是網絡中依然使用了Dropout ;
(4)爲了避免梯度消失,網絡額外增加了2個輔助的softmax用於向前傳導梯度(輔助分類器)。輔助分類器是將中間某一層的輸出用作分類,並按一個較小的權重(0.3)加到最終分類結果中,這樣相當於做了模型融合,同時給網絡增加了反向傳播的梯度信號,也提供了額外的正則化,對於整個網絡的訓練很有裨益。而在實際測試的時候,這兩個額外的softmax會被去掉。

GoogLeNet的網絡結構圖細節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上表中的“#3x3 reduce”,“#5x5 reduce”表示在3x3,5x5卷積操作之前使用了1x1卷積的數量。
GoogLeNet網絡結構明細表解析如下:
0、輸入
原始輸入圖像爲224x224x3,且都進行了零均值化的預處理操作(圖像每個像素減去均值)。
1、第一層(卷積層)
使用7x7的卷積核(滑動步長2,padding爲3),64通道,輸出爲112x112x64,卷積後進行ReLU操作
經過3x3的max pooling(步長爲2),輸出爲((112 - 3+1)/2)+1=56,即56x56x64,再進行ReLU操作
2、第二層(卷積層)
使用3x3的卷積核(滑動步長爲1,padding爲1),192通道,輸出爲56x56x192,卷積後進行ReLU操作
經過3x3的max pooling(步長爲2),輸出爲((56 - 3+1)/2)+1=28,即28x28x192,再進行ReLU操作
3a、第三層(Inception 3a層)
分爲四個分支,採用不同尺度的卷積核來進行處理
(1)64個1x1的卷積核,然後RuLU,輸出28x28x64
(2)96個1x1的卷積核,作爲3x3卷積核之前的降維,變成28x28x96,然後進行ReLU計算,再進行128個3x3的卷積(padding爲1),輸出28x28x128
(3)16個1x1的卷積核,作爲5x5卷積核之前的降維,變成28x28x16,進行ReLU計算後,再進行32個5x5的卷積(padding爲2),輸出28x28x32
(4)pool層,使用3x3的核(padding爲1),輸出28x28x192,然後進行32個1x1的卷積,輸出28x28x32。
將四個結果進行連接,對這四部分輸出結果的第三維並聯,即64+128+32+32=256,最終輸出28x28x256
3b、第三層(Inception 3b層)
(1)128個1x1的卷積核,然後RuLU,輸出28x28x128
(2)128個1x1的卷積核,作爲3x3卷積核之前的降維,變成28x28x128,進行ReLU,再進行192個3x3的卷積(padding爲1),輸出28x28x192
(3)32個1x1的卷積核,作爲5x5卷積核之前的降維,變成28x28x32,進行ReLU計算後,再進行96個5x5的卷積(padding爲2),輸出28x28x96
(4)pool層,使用3x3的核(padding爲1),輸出28x28x256,然後進行64個1x1的卷積,輸出28x28x64。
將四個結果進行連接,對這四部分輸出結果的第三維並聯,即128+192+96+64=480,最終輸出輸出爲28x28x480
第四層(4a,4b,4c,4d,4e)、第五層(5a,5b)……,與3a、3b類似,在此就不再重複。

Inception V2

GoogLeNet憑藉其優秀的表現,得到了很多研究人員的學習和使用,因此GoogLeNet團隊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地發掘改進,產生了升級版本的GoogLeNet。
GoogLeNet設計的初衷就是要又準又快,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堆疊網絡雖然可以提高準確率,但是會導致計算效率有明顯的下降,所以如何在不增加過多計算量的同時提高網絡的表達能力就成爲了一個問題。
Inception V2版本的解決方案就是修改Inception的內部計算邏輯,提出了比較特殊的“卷積”計算結構。
1、卷積分解(Factorizing Convolutions)
大尺寸的卷積核可以帶來更大的感受野,但也意味着會產生更多的參數,比如5x5卷積核的參數有25個,3x3卷積核的參數有9個,前者是後者的25/9=2.78倍。因此,GoogLeNet團隊提出可以用2個連續的3x3卷積層組成的小網絡來代替單個的5x5卷積層,即在保持感受野範圍的同時又減少了參數量。

那麼這種替代方案會造成表達能力的下降嗎?通過大量實驗表明,並不會造成表達缺失。
可以看出,大卷積核完全可以由一系列的3x3卷積核來替代,那能不能再分解得更小一點呢?GoogLeNet團隊考慮了nx1的卷積核,用3個3x1取代3x3卷積,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因此,任意nxn的卷積都可以通過1xn卷積後接nx1卷積來替代。GoogLeNet團隊發現在網絡的前期使用這種分解效果並不好,在中度大小的特徵圖(feature map)上使用效果纔會更好(特徵圖大小建議在12到20之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降低特徵圖大小
一般情況下,如果想讓圖像縮小,可以有如下兩種方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先池化再作Inception卷積,或者先作Inception卷積再作池化。但是方法一(左圖)先作pooling(池化)會導致特徵表示遇到瓶頸(特徵缺失),方法二(右圖)是正常的縮小,但計算量很大。爲了同時保持特徵表示且降低計算量,將網絡結構改爲下圖,使用兩個並行化的模塊來降低計算量(卷積、池化並行執行,再進行合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Inception V2作改進版的GoogLeNet,網絡結構圖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nception V3

Inception V3一個最重要的改進是分解(Factorization),將7x7分解成兩個一維的卷積(1x7,7x1),3x3也是一樣(1x3,3x1),這樣的好處,既可以加速計算,又可以將1個卷積拆成2個卷積,使得網絡深度進一步增加,增加了網絡的非線性(每增加一層都要進行ReLU)。
另外,網絡輸入從224x224變爲了299x299。

Inception V4

Inception V4研究了Inception模塊與殘差連接的結合。ResNet結構大大地加深了網絡深度,還極大地提升了訓練速度,同時性能也有提升(ResNet的技術原理介紹見本博客之前的文章:大話深度殘差網絡ResNet)。
Inception V4主要利用殘差連接(Residual Connection)來改進V3結構,得到Inception-ResNet-v1,Inception-ResNet-v2,Inception-v4網絡。
ResNet的殘差結構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本文參考自
大話經典CNN結構GoogleNet

發佈了6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1 · 訪問量 698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