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因特网的概述

因特网的概述

网络、互联网、因特网

  1.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 互联网(internet)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 因特网: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

Internet和广域网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自己花钱买设备,带宽固定(10M、100M、1000M),自己维护,覆盖最远100米。
广域网:距离较远、超过100米、花钱租带宽

DNS:负责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域名?)
公网地址:全球唯一、不会重复。

数据包:只有源地址、目标地址(IP地址)。
数据帧:带有物理地址。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客户机访问服务器:
将所要访问的域名先通过DNS解析成IP地址,通过路由器将数据传送过去。使用数据帧。
例如上图想将数据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服务器将数据返回客户机:
这里写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
1. 应用层: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需要用网络的程序,例:QQ,浏览器)
2. 表示层: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或压缩处理。
3. 会话层:建立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可以用于查木马。保证服务器与 客户机之间的访问正确。
4. 传输层:可靠传输,流量控制,不可靠传输(修改错误)
5. 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
6. 数据链路层:定义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实现透明传输(在传输后,将定义的特定开头与结尾删除),差错校验(检查错误)。
7. 物理层:定义接口标准,规定电器标准(例如:用什么电压代表1,什么电压代表0),如何在物理链路上传输更快的速度。

从物理层开始依次对其上一层提供服务,最后的应用层为人提供服务。

OSI参考模型对网络排错指导(应该从底层开始排错,依次向上)

  1. 物理层故障:查看连接状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
  2. 数据链路层故障:MAC地址冲突,ADSL拨号欠费,网速没办法一致。计算机连接到错误的VLAN
  3. 网络层故障:配置了错误的IP地址、子网掩码、配置错误的网关,路由器没有配置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
  4. 应用层故障:应用程序配置错误。

用ping命令来判断当前网络通不通。在命令行模式下。

OSI参考模型和网络安全
1. 物理层安全:
2. 数据链路层安全:ADSL 账号密码 数据链路层安全 VLAN 交换机端口绑定MAC地址
3. 网络层安全 :网络层安全,在路由器上使用ACL控制数据包流量
4. 应用层安全:开发的应用程序没有漏洞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的数据位数的速率,也成为data rate 或bit rate。单位(b/s,kb/s,Mb/s,Gb/s)
2. 带宽: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单位:b/s,kb/s,Mb/s,Gb/s)
3. 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
4. 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信道带宽(比特/秒))
5.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6. 往返时间: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
7. 利用率:
  a)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b)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发布了6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1 · 访问量 5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