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概述--知识点

网络的重要功能:连通(彼此连通、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

21世纪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三网:电信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连网:internet 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如局域网中的交换机所构成的网络

因特网:Internet(首字母大写)特指全球最大的互连网。如用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

1阶段:1969年分组交换连接 ->1975年互连网 ->1983 TCP/IP协议  (Internet起源于83年)    仅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

2阶段:1985年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美国国家基金会)机构网(大学网)-地区网-主干网(带宽45M)

3阶段:93年,多层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层主要提供互连网的接入

第二层提供第三层的互连网接入

第一层负责第二层的互连网接入。服务器放到什么位置要看服务的对象

下图为中国的互连网及带宽,及国际出口带宽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研究部负责Internet研究及长远的问题

工程下领域研究特定的短期和中长期问题。


因物网的组成:核心部分:能够使这些计算机通讯的网络,主要用到的技术: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实时传输,另外核心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报文交换(报文比分组要长,存在时延)、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就是用分组交换,转发时类似于流水线工作方式,所以传输比较快)。

和边缘部分:接入到Internet网上的计算机,主要用到的技术有:CS(客户、服务器)P2P(对等方式,每台计算机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下载的人越多,速度越快)如图:

什么叫广域网?花钱买服务,花钱买带宽。

局域网:自己购买设备,自已维护,带宽固定,距离一般100米内。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如图:

1、速率: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的传送数据位的速率。b/s 、Kb/s、Mb/s、Gb/s

2、带宽,指网卡或网络设备所能传送数据的最高速率。b/s 、Kb/s、Mb/s、Gb/s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Mb/s、b/s等。

4、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的传输速率(米/秒)

处理时延:网络结点存储转发处理时间。需要选择路径,再转发出去。

排队时延:数据到接口这里需要排队,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表示的是满速率的时候,传播延迟。

6、往返时间:用ping命令测试所出的时间,就是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接收到确认的这段时间。

7、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D=D。/(1-U);// Do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

U表示信道的利用率。

网络的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可以理解成通讯的步骤,分成步骤之后有利于标准化,每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层,这样就降低了每个步骤的相互关联。

OSI七层:

应用层:能够产生流量,能和用户交互的。

表示层:数据是否需要压缩,加密,ASCII/二进制,表示层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开发人员要考虑的问题。

会话层:应用程序间建立的会话,服务器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可以查木马,用netstat -n/netstat -nb查看木马名称,木马是一定要与计算机建立会话的(一直保持连接)

以上都是开发人员要考虑的问题。

传输层:可靠传输(建立传输)、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

网络层: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数据链路层:数据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MAC地址)。

以上是网络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层:规定电压,接口标准。


以后写程序的时候,也要按分层的思想来写。

网络排除,一般从底层往高层逐一排查。

网络安全和这几层的关系;

 物理层安全:交换机接口和别家网络联起来

数据链路层安全:无线AP的密码

网络层安全:在路由器上设置不同网段访问Internet.

应用层安全: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

TCP/IP协议:与OSI对比图:

 

开放式系统交互几个概念:如图:

 

五层协议对应的数据单元:

数据交换分组后,编号+TCPIP协议叫做段->加上IP地址后,就可以在网络上传了叫做数据包(所谓的数据报)->再加上MAC地址叫做数据帧。->在物理层传时,再加止帧头帧尾叫作比特。

 

发布了15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5 · 访问量 7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