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江:共創卓越軟件未來

 軟件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會,軟件產業的未來也是一片光明。那麼,如何抓住這樣的機會?這是所有軟件產業從業人員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中國軟件產業的未來又在哪裏?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策略如何?怎樣來推進“卓越軟件工程”,並以此來共創卓越軟件未來?這更是每一個富有責任心的中國軟件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無縫計算的軟件未來


       回顧PC業的發展,可以知道一種趨勢,那就是計算將會無所不在。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初很少有人會相信PC會走到今天這種規模,也就是軟件會作爲一個獨立的產業走到今天,併成長爲如此巨大的規模。
在PC架構出現之後,微軟首先完成的就是DOS操作系統;之後微軟推出辦公軟件、相關的商務軟件和視窗操作系統,很快我們進入應用視窗系統和應用軟件時代。正是辦公軟件和商務軟件的應用,使人們意識到PC不再僅僅是科研的工具,不再僅僅是侷限在大型科研中心和高校的運算工具,而成了改善我們生產力的一種工具。進入九十年代,PC的發展進入了互聯網的時段,也使得軟件遠遠超越了一開始只有專業人士用的階段,使得幾乎每個辦公室都有一臺PC,更使得桌面應用系統和企業應用系統真正成爲了主流。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人們開始真正進入互聯網突飛猛進發展階段,因爲XML/SOAP、HTTP/HTML、SMTP的出現,使得PC成爲獲取信息的平臺,使得軟件真正變成支撐於整個信息時代的平臺。
       當然,隨着.COM泡沫的破滅,曾有一段時間大家懷疑軟件的未來。但是經過過去三年的恢復,信息產業今天不僅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軟件不僅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而且發展勢頭比原來更迅猛。軟件的應用已經遠遠超過作爲生產力工具,而成爲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軟件從一開始運行和作用於個別的PC,到後來運行和作用於互聯網,直到如今運行在大家所談到的所有無縫連接的設備當中來,軟件已經迎來了一個無縫計算的未來。

實踐軟件產業

       僅僅把軟件作爲計算機科學的一門分支,還是作爲技術來加以探討,還是把它真正作爲產業來進行探討,這裏面有很大的區別。
       借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Cusumano教授所指出的三類軟件商業模式,我們應該能夠明白軟件和軟件企業的出路所在。
       Cusumano教授認爲,第一種模式是歐洲軟件業的軟件科學模式。他們把軟件看成一種科學,固然對軟件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拘泥於軟件是科學的觀點使得歐洲的軟件業無法取得更多的突破。很多在歐洲從業的軟件人士,花了很多時間考慮如何把軟件做得非常漂亮,如何把設計模式做得非常完美,卻沒有想到如何很快地把軟件推向市場,滿足人們的需求。
       第二種模式是日本軟件業的軟件工廠模式。八十年代是日本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但是他們卻錯過了軟件發展的好機會。自始至終,日本都沒有擺脫把軟件看成工廠的這種觀念。他們把軟件看成是一種附加值,把軟件的開發作爲工廠可以循環的一個過程,而沒有在中間加入更多的創新。像日本其它的企業一樣,它的軟件企業非常擔心軟件中有一些瑕疵,從而無法大膽把它放到市場去經過用戶的考驗和試用,使得它遲遲無法推出適應市場、適應用戶的軟件。
       第三種模式就是美國軟件業的軟件產業模式。美國的軟件產業,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軟件要作爲一個獨立的產業,應該創造一批軟件公司。這個產業和所有這些軟件企業的目標就是要用軟件改變世界。
       這樣的一種理念,使得美國的軟件企業認識到軟件不僅僅是一門科學,也不僅僅是一門工具,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和創新,軟件是一種真正的產業。要將軟件產業化,就必須在考慮技術和科學的同時,考慮到市場的推廣和應用。
       這樣的理念,同時催生了如微軟視窗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系統這樣的產品,也出現瞭如Google這樣發展勢頭極其強勁的公司。並且,這些公司的理想都是要用軟件改變世界。
       正是這種理想,這種理念,使得今天的美國軟件產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使得每個創新技術都能夠帶來大量的軟件產品,從而實現市場化之後的大批利潤,進一步又使軟件企業能夠有能力投入到軟件創新中。
       因此,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軟件應該被看成一種產業,不僅僅在理念上,更需要在實踐上,這就需要用卓越軟件工程的理念和實踐來完成軟件產業化的實踐。

軟件開發的複雜性和挑戰

       卓越軟件工程的着重點在於應對軟件開發的複雜性和挑戰性。軟件開發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更具有一系列的挑戰。
       有統計表明,每三個大型軟件項目就有一個被取消,而美國每八個被完成的項目裏面,只有一個被認爲是非常成功的,市場反應也是非常成功的。我們更知道,軟件工程遠遠不僅是編程序,編程實際上只佔軟件開發過程的不到六分之一。
       軟件開發更是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平臺不斷的更新,編程語言不斷的更新,編程工具日新月異的發展,這一系列變革要求我們必須有一批有志於獻身於軟件產業、非常有智慧的從業人員。同時,軟件作爲一種產品,與其它高速發展的產業一樣,每天都不斷在面臨市場的競爭,面臨客戶對於軟件不斷提高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可適用性的要求。這些都是每個軟件公司每天必須面對的挑戰。
       這樣的複雜性和挑戰性使得軟件企業必須推進卓越軟件工程理念,以便能夠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微軟的卓越軟件工程之路

       微軟有着一系列的發展措施,來保障卓越軟件工程的實施。這些措施集中在三個方面,貫穿整個軟件工程行爲的始終。
       首先,微軟將注意力放置在用戶滿意度上。微軟的目標是:一切設計適用於用戶需求。其次,微軟的另外一個重點在質量。微軟追求講究質量的文化,所有的設計都是爲了最終產品的完整性、可測試性和將來的可支持性及可服務性。最後,要實現這一系列卓越軟件工程,最重要是要有一批很好的人才,尤其是軟件項目管理的人才。
       正是基於這種卓越軟件工程的理想和理念,微軟在一年以前成立了微軟亞洲工程院,其使命在於基於微軟亞洲研究院一流的成果,能夠孵化出一批前沿的技術,並且基於這些技術開發出一批覈心的產品,針對於世界市場,尤其針對於中國市場。微軟亞洲工程院另外一個使命是如何和中國同行一道培養出一批人才,真正共創中國軟件的未來。
       微軟講究卓越軟件工程,在亞洲工程院內部就得到了很好的體驗和實踐。首先在工程院內部建立了一套一流軟件工程研發架構,包括推廣和實踐卓越軟件工程的理念和所有一系列的流程,優化軟件開發整個過程。從而使得工程院在2004年能夠實現了技術轉化大幅度的提速,真正消除了技術研究與技術轉移之間的壁壘。同時,與國內高校和軟件企業的合作,也使得工程院和國內同行一道,在推廣卓越軟件工程實踐理念做出了一系列工作。
       軟件是IT的靈魂,是IT成長的動力,更是未來很少有的幾個主導型產業,能夠改變人們生活和我們未來發展的產業。中國軟件研發人員具有技術實力,更具有未來發展的潛力。包括微軟在內的所有企業,如果能夠一起加強建設一個健全的軟件生態環境,能夠培養和吸引更多的軟件人才,能夠真正推廣卓越軟件工程理念和實踐,那麼就能開發出一批適用於中國用戶和世界用戶的高質量軟件,也就能夠推動中國軟件產業的飛速發展。
發佈了2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