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 S I參考模型層   層次

  應用層           7
  表示層           6
  會話層           5
  傳輸層           4
  網絡層           3
  數據鏈路層       2
  物理層           1
傳輸介質處於物理層之外,有時被稱爲OSI 參考模型的第0層


                                     TCP/IP結構對應OSI

OSI中的層                            功能                                             TCP/IP協議族
應用層              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表示層                 翻譯、加密、壓縮                                     沒有協議
會話層               對話控制、建立同步點(續傳)                                 沒有協議
傳輸層              端口尋址、分段重組、流量、差錯控制                        TCP,UDP
網絡層                      邏輯尋址、路由選擇                          IP,ICMP,OSPF,EIGRP,IGMP
數據鏈路層        成幀、物理尋址、流量,差錯,接入控制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層                  設置網絡拓撲結構、比特傳輸、位同步      ISO2110,IEEE802,IEEE802.2



不論哪種類型的通信都要求有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參與,不管是局域網( L A N )還是廣域網
( WA N )都是如此。
1.物理層
這一層負責傳送比特流,它從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D D L )接收數據幀,並將幀的
結構和內容串行發送即每次發送一個比特,然後這些數據流
被傳輸給D L L重新組合成數據幀。
2. 數據鏈路層( D L L )

幀( f r a m e )是D L L層生成的結構,D L L的另一個職責是重新組織從物理層收到的數據比特流。

3. 網絡層
網絡層負責在源機器和目標機器之間建立它們所使用的路由。這一層本身沒有任何錯誤
檢測和修正機制,因此,網絡層必須依賴於端端之間的由D L L提供的可靠傳輸服務。
當兩臺主機處於同一個L A N網段的直接相連這種情況,它們之間的通信只使用L A N的通信機制就可
以了(即OSI 參考模型的一二層)。

4. 傳輸層
傳輸層提供類似於D L L所提供的服務,傳輸層的職責也是保證數據在端端之間完整傳輸,
不過與D L L不同,傳輸層的功能是在本地L A N網段之上提供這種功能,它可以檢測到路由器
丟棄的包,然後自動產生一個重新傳輸請求。
傳輸層的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將亂序收到的數據包重新排序

5. 會話層
它決定了通信是單工還是雙工。它也保證了接受一個新請求一定在另一請求完成之後。

6. 表示層
表示層負責管理數據編碼方式,不是所有計算機系統都使用相同的數據編碼方式,表示
層的職責就是在可能不兼容的數據編碼方式,例如在A S C I I和E B C D I C之間,提供翻譯。
表示層可以用在浮點格式間的調整轉換並提供加密解密服務。

7. 應用層
OSI 參考模型的最頂層是應用層,儘管它稱爲應用層,但它並不包含任何用戶應用。相
反,它只在那些應用和網絡服務間提供接口。
這一層可以看成是初始化通信會話的起因。例如,郵件客戶可能會產生一個從郵件服務
器檢索新消息的請求,客戶端應用自動向與之相關的第七層協議發出請求,併產生通信會話,
以獲取所需要的文件。

TCP/IP參考模型
應用層( A p p l i c a t i o n )
傳輸層( Tr a n s p o r t )
網絡層( N e t w o r k )
鏈路層( L i n k )


注意i n t e r n e t (首字母爲小寫i )是一個不同計算機的網絡,而I n t e r n e t (首字母爲大寫I )是
連接數百萬計算機,兩億用戶的網絡。


3.2.4 應用層
應用層包括一些服務,這些服務在O S I中由獨立的三層實現。這些服務是和端用戶相關的
認證、數據處理以及壓縮。包括電子郵件、瀏覽器、Te l n e t客戶以及其他的I n t e r n e t應用。
3.2.5 傳輸層
與O S I中傳輸層不一樣, T C P不保證報文的準確傳輸。其基本作用是管理源和目的之間的
報文傳輸。O S I中傳輸層保證報文是經過校驗的,並且假如報文有錯,報文會被要求重傳。
3.2.6 網絡層
網絡層處理報文的路由管理。這一層根據接收報文的信息決定報文的去向。
3.2.7 鏈路層
鏈路層管理網絡的連接並提供網絡上的報文輸入/輸出,但是這一層不工作於應用級。
現在讀者已對T C P / I P及其功能有了清晰的認識,下一節將討論T C P / I P實際提供給用戶的
巨大好處。


A類地址 A類地址的第一個位總爲0 ,這一點在數學上限制了A類地址的範圍小於1 2 7,A類網絡地址的範圍從1 . 0 . 0 . 0到1 2 6 . 0. 0 . 0。

B類地址 B類地址的第1個8位位組的前兩位總置爲1 0,剩下的6位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這樣就限制其範圍小於等於1 9 1,

C類地址 C類地址的前3位數爲11 0,前兩位和爲1 9 2,。因此C類網絡地址範圍從1 9 2 . 0 . 1 . 0至2 2 3 . 2 5 5 . 2 5 4 . 0。

D類地址 D類地址的前4位恆爲111 0,因此D類地址空間的範圍從2 2 4 . 0 . 0 . 0到2 3 9 . 2 5 5 . 2 5 5 . 2 5 4。

E類地址。 E類地址的前4位恆爲1,因此有效的地址範圍從2 4 0 . 0 . 0 . 0至2 5 5 . 2 5 5 . 2 5 5 . 2 5 5
E類地址作研究之用且僅在IETF內部使用


只有三個網絡地址範圍保留爲內部網絡使用。這三個範圍分別包括在I P v 4的A、B、C類
地址內,它們是:
1 0 . 0 . 0 . 0 - 1 0 . 2 5 5 . 2 5 5 . 2 5 5
1 7 2 . 1 6 . 0 . 0 - 1 7 2 . 3 1 . 2 5 5 . 2 5 5
1 9 2 . 1 6 8 . 0 . 0 - 1 9 2 . 1 6 8 . 2 5 5 . 2 5 5


假如整個的O U I
設爲1,則整個網絡上的每個站都是目的地,這是O U I支持的一個特殊約定。

距離-向量路由協議不太靈活,如果正確地設計網絡,可以使更多的帶寬用於路由數據流量而不是網絡維護流量。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更靈活,但是佔用寬帶流量。
發佈了2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