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是如何收集我們的個人數據的

簡評:還有其他公司比 Facebook 更能收集我們的數據麼?大概,可能,沒準是谷歌。(文末彩蛋)

  最近 Facebook 已經因爲收集個人數據而站在了聚光燈前,它收集用戶數據並因此獲利。

  但是要知道,Facebook 不是單獨一家「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數據的公司,Google 可能更甚:它的信息蒐集量,追蹤範圍,以及用戶在 Google 相應網站和應用上花費更多的時間。

  但是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用戶不瞭解自己的信息被收集和使用的程度。

  歐洲正在擬定新法規[1],推動谷歌等公司公開更多信息,讓用戶自主選擇數據權限。普林斯頓大學的助理教授 Arvind Narayanan 說:「這是系統性問題,它不僅限於 Facebook。他認爲,更大的問題是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是面向公衆隱私而獲利。」

  我們需要了解 Google 在這方面的角色。

在這裏還是要推薦下我自己建的大數據學習交流羣:784557197,羣裏都是學大數據開發的,如果你正在學習大數據 ,小編歡迎你加入,大家都是軟件開發黨,不定期分享乾貨(只有大數據軟件開發相關的),包括我自己整理的一份2018最新的大數據進階資料和高級開發教程,歡迎進階中和進想深入大數據的小夥伴加入。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Google 是如何收集數據?

  Google 允許所有人(無論是否有 Google 賬號)都可以關閉廣告定位權限[2],然而就像 Facebook 一樣,它仍然會繼續收集數據。

Google Analytics 已成爲網絡最主要的數據分析平臺。在美國大約一半的大公司網站都在使用,總共有 3000 萬到 5000 萬個網站數據在其中。Google Analytics 會跟蹤用戶是否登錄。

  與此同時,Google 可以用多種方式跟蹤數十億的 Google 賬號。2016年,Google 改變了服務條款[3],允許 Google 追蹤廣告數據和 Google 賬戶數據合併的信息。

  Google 獲取我們的瀏覽和搜索歷史記錄,我們安裝的應用程序,年齡和性別等人口統計數據,以及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購物等其他數據來源。谷歌表示,它不會使用來自種族,宗教,性取向或健康等「敏感信息」。因爲 Google 依賴於跨平臺、跨設備追蹤,所以無論用戶使用哪種設備,Google 都可以獲取到數據。

  這就是 Google 和 Facebook 在網絡廣告中獨佔鰲頭的主要原因,通過將我們的數據與最新的 AI 技術整合以獲取利益最大化。

  Google 在美國擁有 4000 個數據代理(data brokers),他們知道我們的一切,我們是否懷孕,是否離婚或者試圖減肥。Google 直接與代理公司合作,代理公司會把數據打包整合,賣給下家,包括保險公司、僱主、和其他對數據變現感興趣的人。

  Android 如何導入數據

Android 在世界移動大會的展館(巴塞羅那)

  全球有 20 億活躍的 Android 設備,Google 從中收集超大量的數據。因此,每當數據被不當使用事件爆發後,Google 總是難逃其責。

  一個很好的例子:Facebook 的 Android 版本可以持續收集用戶通話和文字記錄,但是在 iOS 版本就不能獲取這個權限。Android 系統經常要求用戶 XXX 的權限,這些應用經常告訴用戶這個權限是用於地理位置、拍照、通話等,但是其他隱含的意義和危害隻字不提。

  GMail Android 版,一次又一次要求用戶開放攝像頭和麥克風權限,直到用戶給他們權限爲止。Google 地圖要求用戶啓用位置服務,當然着很合理,但同時也會用於地理位置廣告。

  這些表面上都會問你一下,是否允許使用,但是即使專家都很難搞清楚其背後的含義,更別說大衆了。

  Google 會承擔責任麼?

  Google 並不瞭解其業務模式的固有問題,或者說認識的並不夠清晰。Google 反對加利福尼亞消費者隱私法,理由是這份法案含糊不清。加利福尼亞消費者隱私法主要涉及三點:

  消費者擁有自己的個人信息所有權,可以要求企業不得出售自己的個人信息

  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的信息出售到了哪裏

  消費者有權知道服務提供商是否正在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即使是 Facebook 也是最開始反對這份法案,但是後來也妥協了(他敢反對?)。

  關於個人信息安全,解決的方案可能也很簡單:更好地工具,清楚讓用戶知道他們正做的選擇,給出的權限意味着什麼;很多公司可能會收集自己的信息,但自己擁有拒絕的權利。

  有個東西叫做底線。

發佈了1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3 · 訪問量 3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