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TML中的事件处理- IE和Netscape分析比较 - 转 "java与模式",文章不错

http://www.yesky.com/20020415/1606944_6.shtml

DHTML中的事件处理

浏览器的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模型中的事件处理均采用责任链模式。本节首先考察Netscape浏览器的DHTML的事件处理,然后再研究Internet Explorer的事件模型。

  Netscape的事件模型

  Netscape的事件处理机制叫做“事件捕捉”(Event Capturing)。在事件捕捉机制里面,一个事件是从DOM的最高一层向下传播,也就是说,window对象是第一个接到事件的,然后是document对象,如此往下---事件的产生对象反而是最后一个接到事件的。

  如果要是一个对象捕获某一个事件,只需要调用captureEvent()方法;如果要使一个对象把某一个事件向下传而不处理此事件,只需要对此对象使用releaseEvents方法即可。下面考察一个简单的事件捕获和传递的例子。

图12、一个Netscape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里,有一个textbox和两个button,一个叫做“Capture Event”,单击后会使网页的click事件被捕捉,文字框中的计数会加一;另一个叫做“Release Event”,单击后会使网页的click事件不被捕捉。

  使click事件被捕捉需要调用captureEvent()方法,而使click事件不被捕捉需要调用releaseEvent()方法。下面是具体的html和JavaScript代码。

 

代码清单6、JavaScript和HTML源代码。

  显然,一个事件可以在几个不同的等级上得到处理,这是一个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Internet Explorer的事件模型

  Internet Explorer处理事件的方式与Netscape既相似又不同。当一个事件发生在Internet Explorer所浏览的网页中时,Internet Explorer会使用DHTML的“Event Bubbling”即事件浮升机制处理此事件。Internet Explorer的DOM模型是html对象等级结构和事件处理机制。在DOM里面,每一个html标示都是一个DOM对象,而每一个DOM对象都可以产生事先定义好的几个事件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一个事件会首先发生在事件所属的对象上,然后向上传播,传到此对象所属的容器对象上,如此等等。因此,事件浮升机制恰恰是事件捕捉机制的相反面。

   在Event Bubbling机制里面,产生事件的对象首先会收到事件。然后,事件会依照对象的等级结构向上传播。比如一个DIV里有一个Form,Form里面又有一个Button,那么当Button的onclick事件产生时,Form的onclick事件代码就会被执行。然后,事件就会传到DIV对象。如果DIV对象的onclick事件有任何代码的话,这代码就会被执行,然后事件继续沿着DOM结构上行。

  如果要阻止事件继续向上传播,可以在事件链的任何一个节点上把cancelBubble性质设置成True即可。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几乎为所有的 HTML 标识符都提供了事件句柄,因此Internet Explorer不需要captureEvents()方法和releaseEvents()方法来捕获和释放事件。下面的JavaScript语句指定了document对象的onclick事件的处理方法:

document.onclick = functionName; 

  而下面的语句则停止了document对象对onclick事件的处理。

document.onclick = null; 

  因为事件处理性质被赋值null,document便没有任何的方法处理此事件。换言之,null值禁止了此对象的事件处理。这种方法可以用到任何的对象和任何的事件上面。当然这一做法不适用于Netscape。

  与Netscape中一样,一个事件处理方法可以返还Boolean值。比如,单击一个超链接标记符是否造成浏览器跟进,取决于此超链接标记符的onclick事件是否返还true。

  为了显示Internet Explorer中的事件浮升机制,本节特准备了下面的例子。一个Form里面有一个Button,请见下图:

图13、一个Internet Explorer的例子。

  其HTML代码请见下面:


 


 

代码清单7、JavaScript和HTML源代码。

  当myButton的onclick事件发生时,myButton的事件处理首先被激发,从而显示出如下的对话窗:

图14、myButton对象的事件处理被激发。

  然后事件会象气泡一样浮升到上一级的对象,即myForm对象上。myForm对象的事件处理给出下面的对话窗:

图15、myFormn对象的事件处理被激发。

  这以后事件继续浮升到更上一级的对象,即body上。这时,document对象的事件处理被激发,并给出下面的对象窗:

图16、document对象的事件处理被激发。

  这就是事件浮升(Event Bubbling)机制。

  显然,这三级对象组成一个责任链,而事件便是命令或请求。当事件沿着责任链传播时,责任链上的对象可以选择处理或不处理此事件;不论事件在某一个等级上是否得到处理,事件都可以停止上浮或继续上浮。这是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发布了12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 · 访问量 39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