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的磁道(Track)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爲了解決長久以來的一個困惑。由此也可以看出偶以前確實不太聰明。 哈哈(雖然現在仍然還是)

  • 以前見到的很多磁道的示意圖都是這樣的:注意標線的位置,“指向一條線”,我當時的理解好像是這條線就是磁道。還有的解釋是說磁道就是一個“同心圓”的集合

那麼,我的疑問就是,既然那條線是同心圓,那麼兩條線之間的那快空白是什麼呀? 什麼也不是? 空着的? 就是爲了分開磁道?暈倒。那這浪費的部分也太多了吧。畢竟兩條線中間部分的寬度看起來比磁道可實在是寬太多了。

  • 後來,查了下別的圖片,才發現磁道原來應該是這樣子的:不是“同心圓”,應該是“同心圓環”

 

 

到此,我關於磁道的疑問才終於有了答案。 汗自己一個!!!

 

後來又聯想到了其他的問題:

每個磁道上的扇區數目是一樣的麼?

  • 早期的磁盤每個磁道上的扇區數目是一樣,限制了磁盤的容量;後來爲了增大磁盤容量採用了新技術,也就是說越往外每磁道扇區數目越多
  • 早期的硬盤是每個磁道有相同的扇區,但是現在的硬盤採用線性尋址,所以每個磁道上扇區數不一樣,外面的多,裏面的少.光盤跟硬盤差不多.但是用螺線的.不像硬盤採用同心圓
  • 不過,還是可以用CHS(柱面,磁道,扇區)的方式來定位, 因爲IDE磁盤做了內部轉換,讓你看起來好像每條磁道上面的簇數量都是一樣的

0磁道是在磁盤的外圈還是內圈

  • 由於歷史原因 , 磁盤的0磁道在最外圈(過去的老式硬盤,每條磁道上的簇的數量都是一樣多的。也就是說最裏面和最外面的磁道的簇的數目是一樣的。顯然,磁密度越低,數據的安全越有保障。而MBR放在0柱面的,第0個磁道的,第1個簇上面,爲了這個關鍵數據的安全,所以磁道要從最外開始安排。)
  • 但是,光盤的0磁道和磁盤,軟盤剛好向盤,光盤的0磁道是在最內圈的

儘管扇區是能獨立尋址的最小單位,但資源分配的最小單位是簇

  • 所以文件的大小和文件所佔用的磁盤空間是不同的。所佔用的磁盤空間往往多餘文件的大小

硬盤簇的大小設爲多少才合適

  • 默認的情況下,在格式化的時侯如果沒有指定簇的大小,那麼系統會根據分區的大小選擇默認的簇值
  • 其實在NTFS文件系統中格式化的時候,可以在“Format”命令後面添加“/a:UnitSize”參數來指定簇的大小,UnitSize表示簇大小的值,NTFS支持512/1024/2048/4096/8192/16K/32K/64KB
  • 在NTFS文件系統中,簇的大小會影響到磁盤文件的排列,設置適當的簇大小可以減少磁盤空間丟失和分區上碎片的數量。如果簇設置過大,會影響到磁盤存儲效率;反之如果設置過小,雖然會提高利用效率,但是會產生大量磁盤碎片.

 

 

發佈了9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2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