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技術介紹系列之一(技術科普)【無線充電圈 技術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是面對所有無線充電行業的從業人員,而不單純是技術研發人員,只要你對初高中物理有一些瞭解我們相信基本能夠看懂。後續再陸續推出一些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的同行朋友的經典技術文章,希望對無線充電行業有一些積極的幫助。

 

文章主要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無線充電是怎麼充電的?

2>無線充電爲什麼可以無線充電?

3>無線充電是基於什麼原理?

4>無線充電器的構成是什麼樣的?

5>無線充電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問題:無線充電器是怎麼充電的

很多人其實對無線充電是怎麼充電並沒有一個概念,很多人也希望它像WiFi一樣,只要有WiFi的地方,連接上就能用。

理想的情況簡單認爲就是沒有線,到處都可以充電。無論是家裏、辦公室、酒店、咖啡廳、地鐵、機場都能隨時連接無線充電網給手機充電。估計幾年以後無線充電將覆蓋每個領域,無處不在。

但現實的情況是無線充電還達不到上面理想的狀態,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問題,而是技術的問題,我們現在的無線充電,充電器和手機的距離一般都在5mm以內(現階段的Qi標準的無線充電情況),未來的磁共振標準可以做到125px以內(A4WP標準的無線充電情況)。

現在階段的Qi標準的無線充電器需要緊貼且對位好充電位置,距離充電器位置越遠充電效率越低,具體10mm以上基本上不能充電,上下左右移動範圍一般一般只有10mm左右,且偏離中心位置遠大,充電效率越低。

無線充電的充電效率一般在70%左右,好的可以做到75%左右,差一點的只有65%左右。

隨着技術的進步,無線充電的距離和充電效率都將會有很大改善。

 

 

第二個問題:無線充電器爲什麼可以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是發射端(充電器)和接收端(手機等)各有一個線圈,發射端把電能通過發射線圈轉換爲磁場,發射線圈的磁場穿過接收端線圈,根據基礎物理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在接收線圈中將產生電場,最後通過接收端輸出電能給手機充電。

這是最基本的電場轉換爲磁場,磁場再轉換爲電場的電磁場原理。

發射端和接收端如下圖所示:

線圈也是無線充電的重點模塊,且接收和發射的線圈會有一些差異,Qi標準的發射和接收線圈如下圖:

 

 

第三個問題:無線充電是基於什麼原理

業內有主要兩個技術流派,一個是磁感應,一個是磁共振。

業內主要有三大充電標準,分別是WPC公司的Qi標準,PMA公司的Power2.0標準和A4WP公司的Rezence標準,其中WPC和PMA暫時是基於磁感應技術,A4WP是基於磁共振技術。

 

磁感應技術

基本原理是基於LC諧振原理和磁耦合原理。

    發射線圈的固有諧振頻率爲 
    接收線圈的固有諧振頻率爲
    接收線圈的固有諧振頻率爲 
    發射端線圈的信號頻率工作在fp0附近,接收端線圈信號頻率工作在fs0附近,且當兩個線圈靠的比較近的時候,兩個線圈的磁場耦合會比較好,耦合係數M會比較高,這樣充電效率就會比較高。Qi標準規定發射和接收之間的能量傳輸的信號頻率爲110K~205KHz。
    發射端線圈的信號頻率工作在fp0附近,接收端線圈信號頻率工作在fs0附近,且當兩個線圈靠的比較近的時候,兩個線圈的磁場耦合會比較好,耦合係數M會比較高,這樣充電效率就會比較高。Qi標準規定發射和接收之間的能量傳輸的信號頻率爲110K~205KHz。

且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通信的傳輸也是通過兩個線圈之間的耦合實現的,接收端把通信信號調製在功率信號上,發射器通過解調把通信信號解調出來,雙方通過約定好的協議實現通信的傳輸。Qi規定的通信信號頻率爲2KHz。

 

 

磁共振技術

磁共振技術和磁感應技術在原理上有類似的地方,也是基於LC諧振原理和磁場耦合原理,只是磁共振往前再走了一步,就是發射端和接收端的功率信號的頻率要求會很高,要求接發射和接收端必須都工作在諧振點,且頻率相同,因此稱爲共振。我們知道,在諧振點耦合時,整個效率是最好的,能量的浪費是最小的。

磁共振情況,能量的傳輸距離稍遠一點,但能量的傳輸頻率會高很多。

 

A4WP規定能量的傳輸頻率爲6.78MHz,另外A4WP發送端和接收端的信號通信採用帶寬爲2.4GHz的Smart Bluetooth通信協議。

 

 

 

第四個問題:無線充電器的構成是什麼樣的

無線充電器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外殼、主板和線圈。

主板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模塊,一般包括主芯片,功率器件,其他電子器件等。

 

 

第五個問題:無線充電有什麼好處

無線充電相對於有線充電,有其獨特的優點:

1> 美觀,便利,沒有線的纏繞,也不需要經常帶充電線

2> 方便,兼容,不需要擔心充電接頭不兼容的問題,也不用擔心用的iPhone還是三星等手機

3> 安全、可靠,不存在充電過程中接打電話存在漏電而被高壓電擊的風險

4> 提高了電池使用壽命,方便持續給電池補充能量而不存在電池過放的情況,提高了電池的循環壽命

 

    

    說明:有些圖片源自於網絡,可能是一些公司的產品宣傳圖片,在此借用,謝謝!

 

轉自:http://forum.eet-cn.com/BLOG_ARTICLE_19153.HTM


發佈了1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3 · 訪問量 1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