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

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上學期本着練習英語的目的艱難地讀了三章左右的英文,放寒假回來因爲耐心有限又找了中文版來讀,這樣一本書,讀起來感覺沒有什麼目的性,作者看似忙碌地在敘述這個家族的故事,再加上奇幻的,甚至有些奇異的想象,總是很有畫面感,腦中不停地閃過一幅幅插圖。在這樣的想象裏,短短一百年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東西,比如數次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帶給馬貢多的變化,帶給人們的變化。特別是讀到火車來到馬貢多,帶來的各種近現代工業文明的成果,莫名地使我想起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地表演,那種文字描述的忙亂和新興事物拔地而起的迅猛如出一轍。(奧運會開幕式煙囪拔地而起,舊時代的農夫被趕走那一段)

      全書的內容真的很豐富,雖然我一直不喜歡一本小說帶有太多的東西,但《百年孤獨》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就像作者在說:“嘿,我也不想寫這麼多,所以我們還是一筆帶過吧”,作者平靜地在講故事,卻已讓人浮想聯翩,這些東西不是作者強安上去的,而是故事本來就有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裏的故事。

        因爲前面讀了兩次,這樣關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故事就很有印象,他能自己經過研究發現地球是圓的,他的冒險精神和專研精神讓人記憶深刻。在不知道整個故事的脈絡的時候,我以爲他會被隔離在文明的邊緣,我就對旁的人講,這樣一個人若是在適當的環境裏(和科技發展接軌的環境裏),必定是科學研究之奇才。後來慢慢讀下去,百味陳雜,對他最好的評價就是他死的時候有人說的那句:“我來參加國王的葬禮!”,他的確是這個孤獨家族的國王。

        說到孤獨,叔本華說:”人生的空虛不在於人的孤獨,而在於心的寂寞“,這個家族裏的人似乎都是這樣,輾轉反側,都沒有一個人得到內心的充實(可能第四代裏的蕾梅黛絲是個例外,這裏我沒看懂)

        讀這本書,我感覺不用帶着主觀的色彩去讀,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有發光的地方,但同樣又沒有人是完人,可憐、可悲、可敬、可嘆,可是你又沒有時間去感嘆,作者拖着你一路小跑,於是你看他們的故事,時光在字間穿梭,這樣一個人的形象會在你的心理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同時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這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的原因吧,所以說: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發佈了8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102 · 訪問量 17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