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學習記錄(6)磁盤分區的基本操作

今天學習了Linux對於磁盤分區的操作以及概念,首先要搞清楚,分區和文件系統是兩回事,分區是將硬盤劃分出一個個區域,這個時候,我們這個磁盤還是不能用的,它只是一個被劃分好的區域而已,就相當於我們的房子,有牆有地面,也有屋子,但是裏邊什麼都沒有,這樣肯定是不能住人的,對吧。那麼我們現在想要住人的話,就要開始裝修,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對硬盤進行寫入文件系統,有了文件系統,我們就可以正常使用硬盤了,就好比我們把房子裝修了一遍,有牀,有廁所,可以住人了。

在Linux下,我們使用fdisk命令來對硬盤進行分區。

注意fdisk需要root權限。而且fdisk只能操作基於MBR分區的硬盤,GPT可能會出錯,MBR和GPT,理論解釋大家可以百度,網上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支持的硬盤容量不一樣了。GPT更大一些,當然還有好多區別,這裏不過多解釋了。

我們來看看fdisk命令:

在root狀態下,輸入fdisk -l 可以列出全部的分區信息,值得注意的是,Linux下,任何硬件都被抽象成了一個“文件”,而不是我們在Windows下說的CDEF盤,例如Linux下的/dev/sda/ 就代表第一塊硬盤/dev/sda/sda1 就代表第一塊硬盤的第一個分區。。。依次類推。我們在進行分區操作的時候,使用fdisk + 硬盤路徑就可以了

比如我現在有第二塊硬盤sdb,那麼就輸入:fdisk /dev/sdb,回車,就可以對硬盤開始進行分區操作了。

可以根據提示,進行新增分區等一些列操作。

分區好之後使用partprobe命令,強制內核更新分區信息,否則可能會出現沒有分區的情況。

我們也可以在proc/partions文件內查看分區的信息。

分區好之後,我們就要在劃分好的分區上建立文件系統了,我們用mke2fs創建文件系統,其中有許多參數:

-t 指定文件系統格式,-b 指定系統塊大小, -c 創建時,檢查硬盤是否有壞道, -L 指定卷標, -j 創建日誌

在WIndows下我們常用的有FAT32和NTFS,在Linux下常用的是ext3,ext4.

我們可以這樣創建一個文件系統:mke2fs -t ext4 /dev/sda2            這個命令就是將第一塊硬盤的第二個分區格式化爲ext4格式。

同樣的mkfs命令與mke2fs命令相似,都是創建文件系統的,只不過mkfs參數少一些,方便使用,缺點就是不能全面的控制。

還是上邊的例子,我們可以寫成mkfs.ext4 /dev/sda2  .

設置好之後,我們就可以正常的使用這個硬盤了,還有幾個命令也是經常用到的:

1、dumpe2fs  查看分區文件系統的信息

2、e2label 設置分區的卷標

3、fsck  檢查並修復損壞的文件系統


發佈了7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8 · 訪問量 2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