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智謀

 

朱元璋擊退了張士誠後,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陳友諒身上,在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個人中間拿誰開刀,當時大家普遍認爲張士誠新敗比較弱,希望先對付他,並利用佔據的江浙一帶土地擴張自己的勢力,從而與陳友諒決戰。應該說這個決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正確的,但朱元璋在此時體現了他的天才的戰略眼光。
  在實際決策中,不受他人,特別是多數人的意見的影響是很困難的,當許多人衆口一辭時,很多人都會從大流,甚至改變自己原來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訴了人們,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數人一邊的。
  朱元璋對他的謀士們說,你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們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張士誠的特點是器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如果我進攻陳友諒,張士誠必然不會救他,而進攻張士誠,陳友諒就一定會動員全國兵力來救,我就要兩線作戰,到時就很難說了。

 

至元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率領他的全部精英,以徐達常遇春爲主帥討伐張士誠。
  在討論作戰計劃時,發生了爭執,常遇春認爲應該直接攻取東吳的老巢平江(今爲蘇州),徐達也贊成他的這一意見,他們都認爲,只要取得了平江,張士誠的所有地盤都將不戰而降。
  朱元璋不同意。
  朱元璋又一次展現了他的天才戰略眼光,他認爲如果直接攻擊平江,張士誠在杭州的兵力一定來救,那麼平江就會極難攻克。而先攻擊杭州和其他地區,就能夠剪除張士誠的羽翼,平江自然也會成爲囊中之物。

發佈了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1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