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模型初探及應用方法分析

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現在的性能測試中,性能測試需要測試各種指標,同時需要基礎數據,各種壓力,配置數據負載等,在一些場景下還需要處理一些併發測試等。然而,這些測試對被測系統的影響是什麼?爲什麼要做這些測試呢?大多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將初步探索性能測試模型和性能測試分類的影響。


二、性能測試模型

首先,性能是最受關注也是最爲複雜的軟件六大質量特性之一。如何才能讓軟件系統的性能測試有效,充分預測系統正式運行時性能情況,保證系統平穩運行呢?

重新瞭解性能測試的概念:

通過自動化的測試工具或者手動模擬多種正常、峯值以及異常負載條件來對系統的各種性能指標進行測試。

性能測試的目的,是評估系統的能力、識別體系中的弱點並進行系統調優。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抽象提取性能測試模型:

對被測系統從輸入、輸出、干擾因素、配置資源來抽象,在過程中觀察響應時間、資源、性能結果分析。

640?wx_fmt=png

三、從性能測試模型分析測試類型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種輸入/干擾因素/配置資源因素的變化,都對應一種測試類型。

(1)基線/指標測試

模型影響:在輸入/干擾因素/配置因素均沒有的時候,就是基線/指標測試;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通過測試建立一個已知的性能水平基線,當場景或者環境發生變化時,用這時候的測試結果來和基線進行對比,確定變化因素對系統的影響程度。

(2)負載測試

模型影響:干擾因素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通過測試系統在資源超負荷情況下的表現,以發現設計上的錯誤或驗證系統的負載能力。

(3)壓力測試

模型影響:配置資源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是對系統不斷施加壓力的測試,是通過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受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

(4)容量測試

模型影響:輸入-測試數據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確定系統滿足指標的前提下,可以容忍的數據量。

(5)浸泡測試/穩定性測試/拷機測試

模型影響:輸入測試數據以及被測系統循環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在常規壓力的情況下,長時間運行系統,查看是否會出錯。

(6)場景測試

模型影響:在輸入/干擾因素/配置因素的組合

測試類型的概念與目的:以真實的業務爲依據,選擇有代表性的、關鍵的業務操作設計測試案例,以評價系統的當前性能。

640?wx_fmt=png

四、性能測試的關注點解析

在進行性能測試過程中,通過性能測試模型可以看出,性能測試關注以下三個維度的信息,分別是資源、響應時間以及輸出。在這三個維度,分別再關注如下信息。實際使用過程中,不限於此,和具體性能測試任務相關。

640?wx_fmt=png

五、測試類型與應用場景分析

    針對各個測試類型,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逐步分析了各種測試類型的應用場景。以容量測試爲例,在性能指標確定的情況下,不斷地增加測試數據,確定測試數據的容量。這種使用場景常用於關注大容量的邊界值,而不是實際數據和指標。

640?wx_fmt=png

六、如何應用測試模型進行案例分析

Step1: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可以複用MFQ測試設計中的KYM的八大維度進行梳理任務有關信息,目的就是多方位、多維度理解業務,收集信息,完成對測試任務有關的信息梳理。具體8大維度在此文不復述。

Step2:依照性能測試設計模型,分析案例中的影響因子,從而梳理測試場景;

Step3:使用邊界值、等價類等基本測試方法填充測試數據,從而完善測試用例;

在網管項目的北向配置一個需求案例中,使用了上述方法進行性能測試設計,用例新增16條,並補漏了一些重要的性能測試場景。


七、小結

本文對被測系統抽象出性能測試模型,並根據性能測試模型分析具體的測試關注點、測試分類、測試影響因子、測試場景,並對實際案例中如何應用模型分析測試用例,梳理其分析步驟,在實際案例的性能測試過程中,從模型出發,有章可循,對場景和用例分析有很大幫助。

發佈了4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4 · 訪問量 2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