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技術模糊了現場和雲的邊界

          並不是所有數據都需要傳送到雲端去處理和存儲。即使5G 時代到來,大量數據傳輸到雲端,延時和帶寬要求依然會很高。因此除非是地理上非常分散的低速數據可能會將傳感器數據直接傳送到雲端存儲,分析和控制。許多應用仍然更希望將計算更加接近現場,而將必要的數據傳送到雲端。於是邊緣計算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目前的邊緣設備中大都採用了和雲端平臺類似的技術和架構。它們的核心就是使用容器,微服務和消息隊列。應用軟件越來越成爲“雲原生”(Cloud Native)。所以,如果在雲端和邊緣設備上採用了兼容的消息系統和API 的話,一個App 模塊既可能在雲端部署,也可以在邊緣設備上部署。即使是編譯的可執行程序,雲端服務器基於X86 架構,而邊緣設備上CPU 採用的是Arm 處理器。 編譯適合邊緣和雲端兩個版本的App 模塊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邊緣計算模糊了工業現場和雲端的邊界。可以根據業務的需要和網絡狀況,選擇將一個App 模塊安裝在何處。可以在現場的電櫃中,車間的某一個地方。也可以安裝企業的數據中心,或者雲端,邊緣計算設備可以根據算力的需要不斷地擴展。在應急的時候,甚至可以將App 安裝在隔壁車間的邊緣設備上就可以了。

像西門子這樣的大公司也開放了 Industrial Edge App Store。未來你可以再App 商店下載各種需要的應用軟件。

    西門子 industry edge 工業電腦。

   如果有人再對你說,你的應用必需上雲。那你要小心了,不是他不夠專業,就是別有用心。對於開發人員而言,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貫注業務。而不是到處忽悠雲。

發佈了11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0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