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學習筆記 1.3 網絡核心

1.電路交換網絡(預分配):電話網絡(發送信息前需創建電路連接,預留帶寬) 
  分組交換網絡(按需分配):因特網(鏈路擁塞時造成時延)
2.電路交換網絡中的頻分多路複用:

 (1)頻分多路複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2) 時分多路複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TDM傳輸速率=每秒傳輸幀數x每幀的比特數(8000幀/秒 x 8bit/幀 = 64kbps)


效率問題:考慮從主機A到主機B經一個電路交換網絡需要多長時間發送一個640
      kb的文件。假定該網絡的所有鏈路使用時時隙數爲24的TDM,並具有1.536Mbps。
      同時假定在主機A能夠開始傳輸該文件時需要500ms創建一條端到端電路。那麼,它
      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發送該文件?每條電路的傳輸速率是1.536Mbps/24=64kbs,因此傳
      輸該文件需(640kb)/(64kbps)=10s。對於這個10s,再加上電路的創建時間,這
      樣就需要10.5秒發送該文件。(注意到此時該傳輸時間與鏈路的數量無關:即使該端到端電路)
      通過1條或100條鏈路,傳輸時間也是10秒。

3.分組交換網絡:


(1)分組以該鏈路的最大傳輸效率在通信鏈路上傳輸
(2)多數分組交換機在鏈路的輸入端使用存儲轉發傳輸機制(完整收到整個分組才能開始發出)
      存儲轉發時延:考慮從一臺主機經過分組交換網絡向另一臺主機發送一個L比特的分組需要多長時間。
     假定在這兩臺主機之間有Q段鏈路,每段鏈路的速率爲R bps。假定這是該網絡中的唯一分組。
     從主機A發出的該分組必須首先傳輸到第一段鏈路,這需要L/R s。然後它要在餘下的Q-1段鏈路上
     傳輸,即它必須存儲和轉發Q-1次,每次都有L/R s的時延,因此總時延爲QL/L。
(3)輸出緩存:可能造成排隊時延。


分組交換的有效性:

           支持更多的用戶:


  支持更大的傳輸速率:


4.分組交換形成通路的過程:
分組到達路由器,路由器檢查分組首部目的地址,索引轉發表(轉發表的設置:選路協議決定了路由器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徑),決定適合的輸出鏈路。
       
        端到端路徑的查詢:Traceroute工具
5.因特網主幹(第一層ISP):直接與其他第一層ISP相連、與大量的第二層ISP和其他客戶網絡相連

(極高的鏈路速率和路由器極高的轉發分組速率)




匯集點(POP)
       (1)低層ISP通過連接POP與高層ISP連接,形成服務關係
       (2)兩個ISP的POP對聯,形成對等關係。
發佈了2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