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設計模式之-適配器模式

Java設計模式之-適配器模式

7種結構型模式:適配器模式、裝飾模式、代理模式、外觀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適配器模式又分爲:類的適配器模式、對象的適配器模式、接口的適配器模式,其中對象的適配器模式是各種模式的起源,我們看下面的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適配器模式將某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端期望的另一個接口表示,目的是消除由於接口不匹配所造成的類的兼容性問題。主要分爲三類:類的適配器模式、對象的適配器模式、接口的適配器模式。

類的適配器模式

先看類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核心思想就是:有一個Source類,擁有一個方法,待適配,目標接口是Targetable,通過Adapter類,將Source的功能擴展到Targetable裏,看代碼: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Adapter adapter=new Adapter();
        adapter.method1();
        adapter.method2();
    }
}

class Source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ource method");
    }
}

interface Targetable
{
    // 與原類中的方法相同
    public void method1();
    // 新類的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2();
}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argetable method");        
    }   
}

Adapter類繼承Source類,實現Targetable接口,這樣Targetable接口的實現類就具有了Source類的功能。
輸出結果:

This is Source method
This is Targetable method

對象的適配器模式

基本思路和類的適配器模式相同,只是將Adapter類作修改,這次不繼承Source類,而是持有Source類的實例,以達到解決兼容性的問題;看類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只需要修改Adapter類的源碼即可: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 source=new Source();
        Targetable wrapper=new Wrapper(source);
        wrapper.method1();
        wrapper.method2();
    }
}

class Source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ource method");
    }
}

interface Targetable
{
    // 與原類中的方法相同
    public void method1();
    // 新類的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2();
}

class Wrapper implements Targetable
{
    private Source source;

    public Wrapper(Source source) {
        super();
        this.source=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ource.method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his is Targetable method"); 
    }   
}

輸出與第一種一樣,只是適配的方法不同而已。

接口的適配器模式

第三種適配器模式是接口的適配器模式,接口的適配器是這樣的:有時我們寫的一個接口中有多個抽象方法,當我們寫該接口的實現類時,必須實現該接口的所有方法,這明顯有時比較浪費,因爲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我們需要的,有時只需要某一些,此處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接口的適配器模式,藉助於一個抽象類,該抽象類實現了該接口,實現了所有的方法,而我們不和原始的接口打交道,只和該抽象類取得聯繫,所以我們寫一個類,繼承該抽象類,重寫我們需要的方法就行。看一下類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這個很好理解,在實際開發中,我們也常會遇到這種接口中定義了太多的方法,以致於有時我們在一些實現類中並不是都需要。看代碼:

public class Wrapp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ourceable source1=new SourceSub1();
        Sourceable source2=new SourceSub2();

        source1.method1();
        source1.method2();
        source2.method1();
        source2.method2();
    }
}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abstract class Wrapper2 implements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class SourceSub1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Sourceable's first Sub1 ");
    }
}

class SourceSub2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2(){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Sourceable's first Sub2 ");
    }
}

輸出結果

This is the Sourceable's first Sub1 
This is the Sourceable's first Sub2 

達到了我們的效果!

講了這麼多,總結一下三種適配器模式的應用場景:
1、類的適配器模式:當希望將一個類轉換成滿足另一個新接口的類時,可以使用類的適配器模式,創建一個新類,繼承原有的類,實現新的接口即可。

2、對象的適配器模式:當希望將一個對象轉換成滿足另一個新接口的對象時,可以創建一個Wrapper類,持有原類的一個實例,在Wrapper類的方法中,調用實例的方法就行。

3、接口的適配器模式:當不希望實現一個接口中所有的方法時,可以創建一個抽象類Wrapper,實現所有方法,我們寫別的類的時候,繼承抽象類即可。

發佈了6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