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系統分析師考試試題分析

  2006年上半年考試的特點是下午I試題計算題型明顯偏多,而且把經濟管理這種往年只出現在上午考試中的試題作爲案例分析試題。

1、信息系統綜合知識試題

  2006年5月考試信息系統綜合知識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分佈如表1所示。

  在本次考試中,上午試題中突出了對軟件工程和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的考查。與執行新大綱的前幾次考試相比,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分數稍有偏重。從這次試題來看,可謂是“萬變不離其宗”,希賽軟考學院的學員應該深有體會,除了英語試題外,大約有71%的試題可在模擬試題中找到原型,有46%的試題與模擬試題幾乎完全一樣或者是題型完全一樣,只是具體數據不同而已。

  在英語試題方面,所考查的2篇英語文章的原文都出自希賽網IT英語頻道,第一篇的URL地址是http://ite.csai.cn/newit/no00020111.htm,第二篇的URL地址是http://ite.csai.cn/newit/no00020131.htm。這純粹是一種偶然,但是,就是這種偶然的巧合讓很多考生誤解了命題組成員。作者也借這個機會替命題組“叫冤”。希賽軟考學院在給高級資格學員做輔導計劃時,就建議了學員必須每天閱讀1~2篇希賽IT英語頻道(原來是希賽軟考學院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欄目)的文章。因此,我們就得多找一些文章放在該頻道下,以便於學員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是希望學員能熟能生巧,並非想命中英語試題,因爲天下的英語文章太多了。因此,這種巧合只能說明“英雄所見略同”,請考生不要有任何的其他想法。

2、案例分析與設計試題

   如前所述,本次考試案例分析與設計試題的計算題型偏多。

試題一

  第一題仍然爲必答題,涉及有關用例獲取和分析的問題,試題共4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很簡單,只要直接在試題描述中找出有關名詞就可以了。例如確認函、拒絕函、激活通知等。

  第三個問題要求考生簡要說明用例獲取的基本步驟,這與2004年上半年的論文試題“論用例的獲取方法”類似,作者在《系統分析師考試論文試題分類分析與範文》(電子工業出版社)第58~63頁中對用例的獲取方法和步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考生只要提煉出相應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四個問題是2005年上半年上午考試試題2~3的變種,考生可以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師考試信息系統綜合知識試題分類精解》(電子工業出版社)第266頁找到現成的答案。

試題二

  第二題爲一道關於工作流方面的試題,共3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計算機有關性能參數,題目中已經給出了系統遵循的模型是M/M/1排隊模型。但是,試題已經給出了計算公式,因此,考生只要把具體的數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設計工作流系統時應遵循哪三個基本原則,一般來說,工作流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夠用、靈活和低成本。然而,考生要注意的是,這裏並不需要回答純粹的理論原則,而是要根據試題描述中的前提條件來回答,既核心問題是“若要在不改變資源利用率、任務的到達速率和平均處理時間(S-W)的情況下,降低平均完成時間”。

  第三個問題要求考生在第一個問題計算性能參數的基礎上,參考第二個問題給出的原則,完成對原來模型的修改。這種修改的目的是降低平均完成時間。考生只要把握這個要點,解答起來就比較輕鬆了。

  有關工作流方面的詳細介紹,考生可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中找到。

試題三

  試題三是一道有關軟件開發方法選擇和比較的試題,這類試題似乎在每次考試中都會出現。試題共3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爲什麼要放棄傳統的軟件開發生存週期方法,而使用RAD開發方法。考生可能會列舉出一大堆RAD的好處,但不要忽略了這是“案例”,要結合試題描述來解答問題。在本題中,具體的描述有“在開發過程中不僅要使用一種新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用戶所給的開發時間也比較短”、“他們提出了許多要求,但是我不敢確定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個新系統的功能”、“系統可能會相當複雜,因爲它要與多個已有的系統進行交互”。因此,考生只需要把這些描述變成“理由”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RAD方法的基本思想,這就是純理論知識了。作者在《系統分析師考試論文試題分類分析與範文》(電子工業出版社)第30~32頁中對RAD模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考生只要提煉出相應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個問題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回答應如何解決對RAD工具不熟悉以及使用新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問題?考生一般都會想到“不會?學習唄!”,但是試題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項目的時限不允許我們去學習運用RAD方法的工具以及即將要使用的新的RDBMS”。怎麼辦?這時候,考生就要想到自己單位平常碰到這種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了。這種試題的答案不一定要全面,但一定要有理由。例如,在本題的情況下,可以引進相關人才,可以使用構件複用的方法等。

試題四

  試題四也是一道帶有計算性質的試題,試題本身不難,但計算起來比較煩瑣。需要考生具有耐心,不要一讀試題就覺得麻煩而放棄了。作者認爲,本題是四道選擇試題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道。試題共4個小問題。

  第一至第三個小問題是一些純數字的四則運算,幾乎不需要系統分析知識。雖然試題的背景似乎是網絡和硬件,實際上,這幾個計算與此沒有什麼關係。

  第四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在這裏是否適合採用UDP作爲服務器與客戶機的通信協議。答案既可以“是”,也可以是“否”。關鍵的是需要考生理解TCP和UDP協議的區別、應用場合。在不同的應用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協議。事實上,試題中的“可針對不同應用進行討論”已經告訴我們,答案是什麼了。

試題五

  試題五也是一道計算題,涉及到成本/效益分析的問題,其實質是投資分析。往年這種題目一般出現在上午試題中,充其量也就是2分。但本次考試的上午試題中既沒有項目管理的知識,也沒有經濟管理的知識,而是集中在這道試題中了,這是很多考生都未所料想到的。

  試題共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考查淨現值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第二個問題考查投資回收期的計算方法,第三個問題考查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法。對於這種試題,考生如果知道有關計算公式,做起來就很快。但如果不知道計算公式,是怎麼想都沒有用的,因此,就要儘快放棄。

  有關上述三個計算公式,請讀者參考作者主編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輔導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其中有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3、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論文試題

  對希賽軟考學院的學員而言,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論文考試了。因爲四道論文試題中,有二道試題與希賽的模擬試題幾乎完全一樣。

試題一 論需求獲取技術

  需求獲取技術是軟件工程領域的一個老話題了。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第38~41頁詳細介紹了需求獲取/捕獲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題中,第2問可以照搬書籍中的理論,第3問需要把這些理論實例化,“用”到自己的主題項目中。在第3問中,不要把所有方法一一列舉,只要講2-3個自己認爲做得最好的方法就可以了。

試題二 論XML語言在Internet平臺上的應用

  本題與希賽模擬試題二論文試題3幾乎完全一樣,在希賽遠程教育平臺中給出了2篇本題的範文。

試題三  論設計模式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

  本題與希賽模擬試題一論文試題1幾乎完全一樣,在希賽遠程教育平臺中給出了1篇本題的範文。

試題四 論控制系統的可視化技術

  這是一道關於實時控制系統方面的試題。需要考生論述在控制系統可視化的設計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採用的技術、方法,實現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這種系統可以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開發出控制系統可視化軟件,通過可視化界面對系統的工作狀態進行控制,並對採集的圖像和數據進行實時處理,使控制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如果考生有這方面的開發經驗,則選擇本題,相對試題二和試題三言,要簡單一些。

 

2、案例分析與設計試題

   如前所述,本次考試案例分析與設計試題的計算題型偏多。

試題一

  第一題仍然爲必答題,涉及有關用例獲取和分析的問題,試題共4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很簡單,只要直接在試題描述中找出有關名詞就可以了。例如確認函、拒絕函、激活通知等。

  第三個問題要求考生簡要說明用例獲取的基本步驟,這與2004年上半年的論文試題“論用例的獲取方法”類似,作者在《系統分析師考試論文試題分類分析與範文》(電子工業出版社)第58~63頁中對用例的獲取方法和步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考生只要提煉出相應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四個問題是2005年上半年上午考試試題2~3的變種,考生可以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師考試綜合知識試題分類精解》(電子工業出版社)第266頁找到現成的答案。

試題二

  第二題爲一道關於工作流方面的試題,共3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計算機有關性能參數,題目中已經給出了系統遵循的模型是M/M/1排隊模型。但是,試題已經給出了計算公式,因此,考生只要把具體的數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設計工作流系統時應遵循哪三個基本原則,一般來說,工作流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夠用、靈活和低成本。然而,考生要注意的是,這裏並不需要回答純粹的理論原則,而是要根據試題描述中的前提條件來回答,既核心問題是“若要在不改變資源利用率、任務的到達速率和平均處理時間(S-W)的情況下,降低平均完成時間”。

  第三個問題要求考生在第一個問題計算性能參數的基礎上,參考第二個問題給出的原則,完成對原來模型的修改。這種修改的目的是降低平均完成時間。考生只要把握這個要點,解答起來就比較輕鬆了。

  有關工作流方面的詳細介紹,考生可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中找到。

試題三

  試題三是一道有關軟件開發方法選擇和比較的試題,這類試題似乎在每次考試中都會出現。試題共3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爲什麼要放棄傳統的軟件開發生存週期方法,而使用RAD開發方法。考生可能會列舉出一大堆RAD的好處,但不要忽略了這是“案例”,要結合試題描述來解答問題。在本題中,具體的描述有“在開發過程中不僅要使用一種新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用戶所給的開發時間也比較短”、“他們提出了許多要求,但是我不敢確定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個新系統的功能”、“系統可能會相當複雜,因爲它要與多個已有的系統進行交互”。因此,考生只需要把這些描述變成“理由”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RAD方法的基本思想,這就是純理論知識了。作者在《系統分析師考試論文試題分類分析與範文》(電子工業出版社)第30~32頁中對RAD模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考生只要提煉出相應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個問題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回答應如何解決對RAD工具不熟悉以及使用新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問題?考生一般都會想到“不會?學習唄!”,但是試題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項目的時限不允許我們去學習運用RAD方法的工具以及即將要使用的新的RDBMS”。怎麼辦?這時候,考生就要想到自己單位平常碰到這種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了。這種試題的答案不一定要全面,但一定要有理由。例如,在本題的情況下,可以引進相關人才,可以使用構件複用的方法等。

試題四

  試題四也是一道帶有計算性質的試題,試題本身不難,但計算起來比較煩瑣。需要考生具有耐心,不要一讀試題就覺得麻煩而放棄了。作者認爲,本題是四道選擇試題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道。試題共4個小問題。

  第一至第三個小問題是一些純數字的四則運算,幾乎不需要系統分析知識。雖然試題的背景似乎是網絡和硬件,實際上,這幾個計算與此沒有什麼關係。

  第四個問題要求考生回答在這裏是否適合採用UDP作爲服務器與客戶機的通信協議。答案既可以“是”,也可以是“否”。關鍵的是需要考生理解TCP和UDP協議的區別、應用場合。在不同的應用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協議。事實上,試題中的“可針對不同應用進行討論”已經告訴我們,答案是什麼了。

試題五

  試題五也是一道計算題,涉及到成本/效益分析的問題,其實質是投資分析。往年這種題目一般出現在上午試題中,充其量也就是2分。但本次考試的上午試題中既沒有項目管理的知識,也沒有經濟管理的知識,而是集中在這道試題中了,這是很多考生都未所料想到的。

  試題共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考查淨現值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第二個問題考查投資回收期的計算方法,第三個問題考查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法。對於這種試題,考生如果知道有關計算公式,做起來就很快。但如果不知道計算公式,是怎麼想都沒有用的,因此,就要儘快放棄。

  有關上述三個計算公式,請讀者參考作者主編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輔導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其中有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3、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論文試題

  對希賽軟考學院的學員而言,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論文考試了。因爲四道論文試題中,有二道試題與希賽的模擬試題幾乎完全一樣。

試題一 論需求獲取技術

  需求獲取技術是軟件工程領域的一個老話題了。在作者主編的《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第38~41頁詳細介紹了需求獲取/捕獲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題中,第2問可以照搬書籍中的理論,第3問需要把這些理論實例化,“用”到自己的主題項目中。在第3問中,不要把所有方法一一列舉,只要講2-3個自己認爲做得最好的方法就可以了。

試題二 論XML語言在Internet平臺上的應用

  本題與希賽模擬試題二論文試題3幾乎完全一樣,在希賽遠程教育平臺中給出了2篇本題的範文。

試題三  論設計模式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

  本題與希賽模擬試題一論文試題1幾乎完全一樣,在希賽遠程教育平臺中給出了1篇本題的範文。

試題四 論控制系統的可視化技術

  這是一道關於實時控制系統方面的試題。需要考生論述在控制系統可視化的設計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採用的技術、方法,實現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這種系統可以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開發出控制系統可視化軟件,通過可視化界面對系統的工作狀態進行控制,並對採集的圖像和數據進行實時處理,使控制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如果考生有這方面的開發經驗,則選擇本題,相對試題二和試題三言,要簡單一些。

發佈了4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3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